"从系统预警到撞上水泥墩,只有2秒——这就是小米SU7留给三个女孩的全部生机。" 4月1日,雷军含泪承诺"负责到底",但遇难者家属的质问却撕开更残酷的真相:智驾系统在夜间施工路段形同瞎子,车门锁死让逃生变成奢望,而车企至今未解释为何AEB刹车完全失效
1. 致命2秒:智驾系统在杀人?
小米官方数据显示:夜间116km/h时速下,系统发现障碍物到撞击仅2秒。专家称,人类平均反应需2.3秒,这根本是"不可能任务"。
更可怕的是:事故路段因施工临时改道,弯道半径不足30米。而小米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对静态障碍识别率暴跌40%。
2. 车门锁死:国标成废纸?
家属控诉"砸窗都来不及",而小米强调"有机械拉手"。但行业潜规则:80%新能源车小电瓶前置,碰撞即断电,隐藏式门把手让救援者无从下手。
讽刺的是,国标要求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但2024年测试中,9款热门电车有6款不达标。
3. 电池爆燃:5分钟逃生是笑话?
磷酸铁锂电池被宣传"更安全",但高速撞击下多电芯短路,热蔓延速度超国标3倍。
业内人士透露:为降成本,部分车企削减电池防护钢梁,用"5分钟逃生"当免责金牌。
深度洞察(独家观点)车企的"免责陷阱":L2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负责,但宣传话术暗示"自动驾驶"。特斯拉、理想等均因类似误导被起诉。
保险公司的沉默共谋:智驾事故理赔率是传统车3倍,但车企与险企共享数据黑箱,消费者维权无门。
结尾:"当技术成为屠刀,监管必须亮剑。" 呼吁国家强制:
智驾系统夜间限速80km/h
碰撞后车门解锁纳入年检
建立第三方事故数据库 否则,我们每个人都是下一个试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