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港口交易后,李嘉诚转头要在伦敦上市,规模高达190亿美金!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4-11 10:00:23

前言

3月28日,官方终于下场,叫停了长和的卖港口交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

本以为李嘉诚事件终于要消停了,可谁知,李嘉诚转头就要把资产进行拆分,奔赴伦敦上市,估值190亿美元。

距离长和、贝莱德财团签订协议还有最后2天,李嘉诚这样做,究竟意欲何为?

李嘉诚卖港口始终

李嘉诚这次卖掉43个港口,让整个国际贸易圈都炸开了锅。

这些港口可不是普通码头,而是遍布五大洲、23个国家的黄金地段,从韩国釜山港的电子货轮到荷兰鹿特丹港的万吨巨轮,每天吞吐的货物价值能抵得上一个小国家的GDP。

要说这批港口里最值钱的宝贝,当属巴拿马运河两头的那对“双子星”——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俩港口好比全球贸易的“自来水总闸”,中国每五艘出海的大货轮里就有一艘要从这里过。

想象一下,咱们义乌的小商品、深圳的电子产品要去美国东海岸,走这条水道能省下大半个月航程,可要是哪天这闸门被人卡了脖子,运费蹭蹭往上涨不说,搞不好连货船都得绕道南极去。

这事儿的蹊跷之处在于接盘侠——贝莱德集团,它管理着11万亿美元,表面上是个正经投资公司,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它和美国政府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特朗普上任后,三天两头嚷嚷要把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现在这出戏码,活脱脱像是商界版的特洛伊木马计。

长和集团这次割肉放血也透着古怪,老李家的港口生意向来是下金蛋的母鸡,光去年就贡献了集团近三成利润,如今说卖就卖,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嗅到了什么危险信号。

这场交易有三重玄机:第一是生意经,全球航运业这两年确实不景气,集装箱运费像坐过山车,第二是政治账,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物流节点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第三是未雨绸缪,老牌商人最懂“危墙之下不立”的道理。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这些港口就像现代版的“丝绸之路驿站”,谁掌握了它们,谁就能在贸易战里卡别人的脖子。

要是哪天中美闹别扭,美国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这两个巴拿马港口,让中国货轮排队等上十天半个月,这可不是危言耸听,2020年,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就让全球贸易每天损失60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堡垒,当年李嘉诚收购这些港口时,正是中国加入WTO的黄金年代,全球贸易蒸蒸日上,如今时移世易,地缘政治风险成了新变量。

普通老百姓可能觉得这些跨国交易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港口易主的连锁反应,最终都会体现在超市货架的价格标签上。

比如南美的车厘子、欧洲的奶粉,要是海运成本涨三成,到消费者手里可能就得贵一半,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蝴蝶效应,太平洋对岸的港口交易,能掀起我们菜篮子的价格波澜。

中方的态度

中方的反应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快准狠”,3月24日,官方正式发布了《反外国制裁法》,它来得正是时候,这些年,某些国家动不动就搞制裁,现在咱们终于有了“防身武器”。

才过四天,官方再次下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放出话来,要审查这笔交易,这可不是走过场,要知道,这些港口可是关系到中国的“饭碗问题”。

这些港口要是被美国人捏住,往后中国的货轮过路费涨不涨、排队等多久,可都得看老美的脸色,从市场垄断查到国家安全,摆明了要给交易戴上“紧箍咒”。

香港这边也没闲着,特首李家超很快表态,表示要彻查,香港媒体《大公报》更是连发数篇文章,把这事比作“开门揖盗”,字字句句都戳在要害上。

网友们也纷纷留言,指责长和集团唯利是图,不顾国家利益,认为长和集团的做法太让人心寒,必须悬崖勒马,网友们的表态,表现出了人们对国家利益的关心。

李家试图挽回却难掩尴尬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李家二公子李泽楷最近来了出“北上救火”的戏码,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苹果的库克、三星的李在镕都是座上宾。

明面上,李泽楷是以盈科拓展集团主席的身份参会,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李家在港口交易风波后,想借这个高端场合“刷存在感”,可惜事与愿违,这场“公关秀”却成了“现形记”。

论坛现场有几个细节,拍大合照时,李泽楷只能挤在第三排角落,跟过去的风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总理讲话时特意提到“企业要维护全球化”,简直就是在敲打李家——把关键港口卖给美国人。

更尴尬的是,有传言表示李泽楷要与一些领导会面,但却全部泡汤,最后只能去参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新能源论坛”,被网友调侃是“头痛医脚”。

李泽楷本想以“香港青年企业家”的人设亮相,想跟李嘉诚撇清关系。可官方报道还是给他贴上了“李嘉诚次子”的标签,这记耳光打得响亮。

这场公关行动不仅没“灭火”,反倒像是往火堆里浇了桶油,让李家处境更加难堪,用网友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越描越黑”。

李嘉诚的沉默更值得玩味,美国对巴拿马的港口虎视眈眈,要是拒绝交易,李家在欧美的生意恐怕要遭殃,可中国这边,从官方到老百姓都在声讨他,他要是真把港口卖了,可能就没退路了。

拆分资产、伦敦上市

即使到了现在,李嘉诚依旧没有悔改,近日,有媒体报道,长和集团打算把资产进行拆分,奔赴伦敦上市,估值190亿美元,这步棋既像是“金蝉脱壳”,又像是“暗度陈仓”。

虽然今天早晨,长和集团已经辟谣,称:没有确定是否会对全球的电讯业务做交易,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如果它卖了这笔业务,会有哪些利弊?

长和集团的电讯业务,称得上是“现金奶牛”,去年就给长和贡献了25%的利润,现在突然要上市,表面看是为了筹措资金、分散风险,但却有些“避险”的味道。

它在意大利、英国市场稳赚不赔,把这些资产单拎出来,就是想和港口业务划清界限,这招“弃车保帅”玩得漂亮,可也暴露了李家的心虚。

不过这条路未必好走,电信业务横跨欧亚,股权的结构也很复杂,投资者难免担心“贪多嚼不烂”,更关键的是,经过港口交易这一闹,李家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信誉已经打了折扣。

结语

还有两天,就到长和、贝莱德港口签约的日子了,虽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审查,但不知能否阻拦双方的交易!

然而,无论如何演变,一个道理颠扑不破: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商业算计都要让路,毕竟商人可以逐利而居,但一个民族的根基,必须深深扎在自己的土地上。

0 阅读:0
开心每一瞬间

开心每一瞬间

只会带给你开心的营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