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超10万民众涌上街头,要求总统武契奇下台并追究政府腐败责任。此次抗议的直接导火索是2024年11月导致15人死亡的火车站坍塌事件,尽管总理武切维奇已引咎辞职,但民众怒火未平,矛头直指武契奇。与此同时,抗议活动中出现了一面“新国旗”——将俄罗斯国旗元素与塞尔维亚传统双头鹰标志结合,引发外界对“亲俄势力”介入的猜测。
武契奇迅速将抗议定性为“颜色革命”,称“街头不能制定国家规则”,并宣布若6月8日前无法组建新政府,将启动新一轮选举。他强调,这场乱局背后有外部势力操控,尤其是抗议次日匈牙利也爆发类似活动,进一步佐证了其“西方反俄反华势力煽动”的指控。
武契奇执政期间,塞尔维亚因亲近中俄、拒绝对俄制裁,成为西方“眼中钉”。近年来该国多次爆发抗议,从环保议题到枪击事件,再到如今的腐败问题,抗议诉求看似分散,实则被外部势力利用,试图动摇亲俄政权。而“新国旗”的出现,既可能是亲俄派浑水摸鱼,也可能是西方嫁祸俄罗斯的手段。
美国特朗普政府与武契奇关系密切,曾推动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达成协议,小特朗普近期访塞更显双方互动频繁。然而,欧盟对武契奇“平衡外交”心存芥蒂,担忧其加入后成为“第二个匈牙利”。俄罗斯虽与塞有能源合作,但短期内无意破坏关系。此次乱局或为多方势力试探性博弈的结果。
武契奇若妥协下台,亲西方势力可能全面反扑;若强硬应对,恐激化社会分裂。其“走钢丝”策略能否继续奏效,仍是未知数。塞尔维亚的动荡不仅是内政问题,更是国际权力格局的缩影。武契奇能否挺过危机,既取决于国内民意,也受制于大国间的暗中较量。而“新国旗”背后的象征意义,或将进一步激化各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