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搬砖泱夏 2024-03-16 13:48:46

【遗产名片】

中文名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英文名称: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入世时间:1994.12

所属类别:文化遗产

所在省区:山东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十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景素描]

曲阜地处山东中南部,东依起伏的丘陵,西濒平野大泽,南通江淮,北接华北平原,气候温润,土质肥沃。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先民们就已在这里生息繁衍。在曲阜境内发现的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曲阜是山东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也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故乡。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逝世。第二年,鲁哀公下令祭祀孔子,起初是以宅为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孔庙成为官设的庙堂。后世帝王不断营饰修绪,使庙制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明正德年间,为了加强对孔庙的保护,朝廷将距今址以东4千米处的曲阜县城移至孔庙所在地,以城卫庙,使整个曲阜县城成了孔庙的外围建筑。至清末民初,孔庙终于被营造成一个世界罕见的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庞大建筑群。

孔林也叫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城北一千米处的泅河南岸,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汉代以来,孔子墓地一直受到国家保护,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府是孔子嫡长孙的衙署,位于孔庙的东侧。历代王朝尊崇孔子的同时,泽及后代,对其嫡长孙屡加赐官晋爵。公元前195年,孔子的九代孙孔腾被封为奉祀君以奉祀孔子,以后代代沿袭。宋至和二年(1055年),孔子的四十六代孙被改封为衍圣公,一直延续到七十七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承袭最久的贵族世家。孔子嫡长孙一直住在孔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朝廷创建了独立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扩建。

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0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0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

[奇境珍藏]

一、孔庙

孔庙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 “御碑亭” 13座。中轴线上分别坐落着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等建筑,两庑的历代碑刻也很有价值。

重点推荐: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殿、杏坛

奎文阁

原是收藏御赐书籍之所,建筑独特,藏书丰富,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原名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二年又重修。“奎”是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在孔庙建奎文阁,是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之意。

十三碑亭

始建于唐代,均为木构,呈正方形,重檐八角,彩绘斗拱。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的各类碑刻55方,多是祭庙、修庙的记录,充分表现了孔子在封建社会的崇高地位。碑亭中最早的是唐高宗所书的《大唐诰赠泰师先圣孔宣尼碑》及唐玄宗年间的《鲁孔夫子庙碑》,最大的一幢是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修建阙里孔庙碑》。

大成殿

孔庙的主殿,殿高24.8米,宽24.85米,重檐九脊,黄瓦歇山顶,金龙和玺彩画,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天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成殿的石檐柱最有代表性,以整石刻成,前檐柱十根为高浮雕,直径0.8米;两山及后檐的18根檐柱均雕刻图案,造型优美,刀法刚劲有力,是中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正殿在唐代时为三间,宋、金、元、明、清历代均曾重建, 今存建筑为雍正年间重修。殿内恭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塑像。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北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杏坛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杏坛四面悬山,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有几株杏树,初春之际,花开灿烂。

二、孔林

孔林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林门以长达1266米的神道与北城门相连。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孔林内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地面上还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4000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1000件。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林内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60余座明清建筑。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极具价值。

三、孔府

孔府占地16万平方米,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其中的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势森严可畏。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赐孔府。内宅后面是孔府花园,有各种奇花异草、古树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为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来源:《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刘永升 主编)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