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画家”陈丹青一幅画1.6亿,刷新个人纪录!为何却定居美国

史书先生 2024-10-18 14:22:20

前言

“你不是一直说美国好吗,现在怎么说?”

陈丹青,中国美术史上“出圈”第一人,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三个字的回复绝了。

一句“我投降”让他此前的美国梦成为了笑话。

他自小酷爱绘画,年纪轻轻就走南闯北,创作出《进军西藏》的名画。

此后更是二度进藏,创作了《西藏组画》,就此陈丹青名声大噪。

就在大家认为他要留学任教时,他却宁肯辞职也要跑到美国,追求“美国梦”。

那么既然已经跑到了美国定居,陈丹青又为何在多年后高调回归?

更是以1.6亿的高价拍出一幅画作的他,如今生活的如何?

陈丹青的“美国梦”

都说“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陈丹青可谓是中国美术史上实打实的“流氓画家”。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少有文人的出尘风骨,更多的是发表一些“吸睛”言论。

他以美国马首是瞻,将外来的思想文化进行包装,这也让自身在争议中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那么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根植于骨髓的“美国梦”呢?

这还要从陈丹青的成长环境说起。

他生于上世纪的50年代,因父亲特别喜爱文天祥的诗句。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此被取名为“丹青。”

不同于其他人在时代的夹缝中被迫谋生,陈丹青的家境还算不错。

他的祖父曾是黄埔军校的军官,父亲也是文化人,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心得。

用陈丹青的话来说,他的父亲是“第一位引导他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他文艺理论,最初给予他文艺立场的老师。”

受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陈丹青在三四岁的时候就拿起了画笔。

这一画就一发不可收拾,他渐渐将绘画融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但真正让陈丹青想要成为一名画家的契机,还是源于时代的倾轧。

在他十三岁时,时局混乱且动荡,他的家人也没能幸免逃脱。

父亲被下放到农村,这件事情无不冲击着他的内心,让“偏激”“执拗”的种子在心底种下。

他只能继续通过绘画,抒发自己郁结的内心,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

15岁他开始接触油画,临摹起来名家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

学习期间,他插队下乡、走南闯北,一幅幅的画作自他的笔下产出,也让他小有名气。

1976年,他有幸进藏搞创作,也为后来的名画《西藏组画》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之后他也顺利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可以说陈丹青凭借自身的能力,于时代中站稳了脚跟。

彼时的陈丹青,已经名声大噪,为什么会执着于去美国呢?

而且他根本就不会讲英文,一股脑的扎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不是平白惹人笑吗?

可能艺术家就是不同,陈丹青有自己的盘算,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的“美国梦”很朴实,是为了去西方对艺术追本溯源,哪怕辞去中央美术学院的职务。

于是1982年,他就这样移居到了美国。

满身傲骨的理想主义

都说时代造就人才,陈丹青就算这其中一个。

80年代移民的狂潮兴起,陈丹青也赶上了这趟旅途,倒也很符合他“叛逆”的性子。

年少轻狂,总有人自诩为天才,陈丹青也是一样的。

他奔赴美国,就是想在异国他乡也闯出名堂来。

直到多年之后,再谈美国梦,他表示这个梦确实还是真的。

真在何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能去美国过上好日子和体面的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受制于时代而产生的想法。

但是陈丹青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所以他才拿捏准时机,在80年代就跑到了美国。

而一心要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他,在来到美国后,也有了新的机遇。

他和木心在美国相结识,两个同样被时代放逐的灵魂在这一刻有了交集。

于是他们两个一起,开始了对艺术领域的全新探索。

与此同时,陈丹青许多的想法理念都是在美国有了进阶。

一个中国人,却在外国受益,这些事情说起来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但事实确实如此,在外国期间,陈丹青也没闲下来。

他继续绘画参展,一切都在向他所追求的方向发展着。

而且还开始文学的创作,还出版过杂文集,可以说是多领域的遍地开花。

可就是这样一个积极拥抱“美国梦”的理想主义者,又在2000年选择回归。

这让人不解,甚至成为了抨击他的主要原因。

如他本人所言,“他不了解八九十年代的质感,”因为他缺席了这两个时代。

而这两个时代正是国家发展的黄金阶段,所以在他身上人们看见了“取巧”与“投机”。

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优秀的机会主义者,努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这也是为什么当别人问他,现在如何看待美国梦的时候。

他仅用“我投降”三个字来表明态度,他不想争论,但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力排众议评教育制度

在回到清华任教后的陈丹青依然没有改变孤高的性格。

他竟然直接批驳中国奉行了多年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此前一样的离经叛道。

只因他任教期间没能招到硕士生,而这之中的缘由是,学生都被卡在了外语上。

这让陈丹青感到费解,他认为学生的才情天赋,不应该因为外语不过关就被刷下。

所以他去找院方理论,但被拒绝,之后他就递交上了辞呈。

以“无法接受学术行政化”的说辞离开了清华,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荒谬。

但陈丹青就是这样我行我素的,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向古老的制度发起挑战。

这也让他本人饱含了更多的话题度,可他不曾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这套刻板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而年轻人应该少些自卑才有利于发展。

外界的言论影响不了他艺术上的成就,在离开清华后,他照旧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前行。

2021年陈丹青的《牧羊人》以1.6亿的价格成功拍出,这直接震颤了整个艺术界。

陈丹青对此表示,他画画不是为了成名或赚钱,是为表达自我、理解世界。

这就是他的艺术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如今的他仍保持着继续画画、继续思考、继续表达的方式。

结语

陈丹青说,以自己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除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机会主义者。

确实如此,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的艺术家,而他的理念与认知都溶解在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我们无从辩驳他的“美国梦”是否正确,但是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时代洪流中,难得一见的独立人格。

参考资料

1. 《陈丹青谈祖父:为黄埔军校军官 不提自身过往》中国新闻网,2014年6月17日发布;

2. 《陈丹青简介》凤凰网文化,2011年6月30日发布;

3. 《专访陈丹青:为何艺术学院培养不出伟大的艺术家?》新京报书评周刊,2020年12月28日发布;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41

史书先生

简介:岁月如烟,我是史书先生,倾尽文字,绘就传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