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巨赚,天齐血亏!50多家锂电企业季报出炉,"冰火两重天"?

真锂玩研究 2024-11-05 13:16:34

下游赚钱、上游血亏!

截至11月4日,A股锂电相关板块的50多家上市公司已公布三季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多家锂电池企业,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纷纷实现两位数增长。

然而,位处锂电上游的锂盐原料开采和冶炼行业则“血亏”一片。有16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1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西藏城投、天齐锂业、盛新锂能、赣锋锂业下降幅度超过100%。

中国锂电“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愈演愈烈!产业链协同发展缺乏应对方案。

下游赚钱、上游血亏!

随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火和储能需求的快速攀升,锂电池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据证券时报统计,在A股电池板块全部30家上市公司中,11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7家归母净利润为正,6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其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利润131.4亿元,同增长26%,环比增加6.3%。这还是其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47.4亿元之后的数字。其锂电池供需旺盛、利润丰厚程度可见一斑。

分处第二三位的欣旺达和国轩高科在规模上虽然略逊一筹,但是盈利能力却丝毫不差。其中,三季度欣旺达归母净利润达到12.1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0.8%;国轩高科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也达到了41.1%。就连亿纬锂能在扣非之后,前三季度也实现2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

然而,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正在锂电池企业忙着数钱的时候,同一产业链身处上游的碳酸锂、锂盐生产企业却一片愁云惨淡。

据期货日报统计,锂业板块的20家样本企业中,有16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1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西藏城投、天齐锂业、盛新锂能、赣锋锂业下降幅度超过100%。

锂价的持续下跌、与供给端的出清缓慢,都给锂电上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截至10月4日,碳酸锂主力期货价格已经从年中的接近10万元/吨,跌至了7万元/吨附近,已经击穿成本线。就连宁德时代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下游锂电池的利润率提升,是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下降。

下游赚钱、上游血亏!尽管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却在2024年越演越烈。

技术门槛与规模效应凸显

对此,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锂电新能源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的利润集中在电池环节。一方面是电池采购成本维持了一定刚性;另一方面是今年包括锂在内的资源价格总体处于低位,本身就拥有话语权优势的动力电池厂商优势更强。

从科技层面来看,下游锂电池企业相对技术门槛更高。这使得整个行业较难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而从规模效应来看,锂电池企业属于电子制造业,产品生产的规模效应十分显著。在经历了多轮大浪淘沙之后,也已经形成了两家头部企业,外加几个二三线企业的“雁型”格局。

据宁德时代三季报显示,其一家公司前三季度锂电池出货量就达330Gw,几乎占到全球市场的全球市场份额的近38%。2025年,宁德时代的动力出货还将增加15%~20%,储能电池预计增长将达到50%。

同时,比亚迪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也达到21 GWh,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48.7 GWh,分别同比增长37.5%和28%。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壁垒已经形成。除非创新电池技术,或者是本身就拥有汽车、储能需求的企业,新的企业已经很难进入。“高技术+强垄断”导致了电池采购成本保持了一定的刚性。尽管在2024年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都出现了降价,但是相比于锂电池需求的增长则要慢得多。

锂价低迷“失血”不断,产业协同缺乏应对方案

对于碳酸锂和锂矿的生产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方面,由于缺少技术壁垒,再加之前几年的锂矿价格暴涨,大量资金一哄而上,形成了“小散乱”的格局,供应缺乏统筹。另一方面,由于矿产的分布地理局限,矿产也本就容易形成地方保护,在整个锂价下跌、企业停产,甚至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产业出清却极为缓慢。

结果导致,供给可以快速增加,但是却难以缩减的“现状”,大家相互压价,甚至亏本生产。

目前,电池级碳酸锂期货价格已经跌至了7.5万元/吨的平均生产成本以下,但是国内锂矿、锂盐厂的产量却仍然在保持增长。大家都在“坚持”,供应端没有非常明显地减产动作。

当然,缺少国际锂矿供给的主导权也是一大问题。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的国际矿业巨头依旧掌握着锂矿的主导权和供给节奏。随着锂价的大幅下跌,国际矿业巨头非但没有减少供应,相反,基于其低廉的开采成本,为了弥补损失,反而加大了出口数量。这导致锂矿碳酸锂市场的供应过剩进一步加剧。

尽管近年来像中矿、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等企业也积极布局海外锂矿山,但是要么只是参股、没有主导权;要么就是还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或者当年原本就是高价拿的矿。非但不能形成国际锂矿的有效话语权,一些企业反而还陷入了海外矿产减值的烦恼。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从总体来看,锂矿价格处于较低位置,虽然有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锂电池产品的竞争力,更低的价格也有利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的推广。但是,如果让锂矿、锂盐企业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也显然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前我们防范的重点一直是关键矿产“卡脖子”供给不足的问题,对于供给过剩的情况缺乏应对体系。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速国内锂矿的环境整顿和产能出清,多储少采。另一方面还是需要在产业链和科技水平上寻找出路。

目前,以赣锋锂业、华友钴业为代表,一批企业正在沿产业链向下游锂电池领域拓展,将原料的低价劣势,转换成电池的成本优势。目前已经初显成效,其赣锋锂业锂电池、电芯业务的营业额占比已达到28.23%,其三季度亏损也正在收窄。华友钴业第三季度也实现了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5.42%,环比增长17.53%,连续三个季度呈现环比增长。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正在希望利用新技术路线,进一步降低开采、生产成本。例如进一步优化盐湖提锂技术;选用磷酸二氢锂路线直接生产磷酸铁锂,代替成本和碳排放都较高的传统碳酸锂路线。

0 阅读:0
真锂玩研究

真锂玩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