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编辑 悠悠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父母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
成长起来的00后,对父辈习惯性的“愧疚式教育”进行了激烈的质疑,尖锐的言语中,是这代年轻人对家庭教育的不满和呐喊。

“您受苦跟我有什么关系?”“养不起就别生啊,生下来也是吃苦,谁乐意吃苦啊,你自己没吃够吗?还要搭上下一代?”
难道00后真的认为,穷人就不配生养孩子,哺育下一代吗?
愧疚式教育,压在心里的大山“我们家什么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爸爸妈妈衣服都好几年没舍得换新的,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要拿出好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知道吗?”

“不要跟别人比物质,那是虚荣,你要比就比学习成绩!”
这样耳熟的话,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些数不清的“负面式教育”“贫穷式教育”,几乎陪伴了00后,90后的全部童年。

或许父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想要给孩子施压的意思,但是这每一句话,都是孩子身上实实在在的压力与束缚。
父母一直强调自己的辛苦与血汗,初衷或许是想告诉自己的孩子,生活很不容易,想要孩子明白,体谅一下自己,懂事一点,贴心一点,毕竟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对于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来说,确实算不上轻松。

但是这些话在孩子的角度听起来,就是父母的指责,指责他们的出生是错误的,他们为家庭,为父母都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与折磨,这会让孩子们陷入无尽的自我指责,无限的愧疚中去,然后不停地内耗自己。

在长久的自我指责之下,孩子会因为心性不同,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被无数道德指责之后的偏激麻木,其实这是一种自救的表现,只是因为无法突破父母施加的道德压力,所以这种反抗会变得格外偏激。
这类人在长大之后,就是放飞自我,比较疯,比较无所谓的一类人,是父母辈人眼里不学无术又吊儿郎当的孩子。

另一种表现就是,自卑和不配得感,这一类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的道德施压,变的对父母战战兢兢,他们内心中更多的是对待债主的态度,而不是父母。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别人的好,都会习惯性的还回去,他们从内心深处,就觉得自己不配世间的好,遇上喜欢的人,也觉得自己不配被喜欢,他们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会真的喜欢自己。

而这一类人长大后在父母辈的眼里,则是乖巧懂事,有责任心,温和到没有任何刺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刺?因为他们的刺被父母拔干净了,并且此生再难会长出来。
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讲是第一重要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他们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

负面式的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向外交际的兴趣,对于他们而言,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和母爱,都是需要他们付出“听话,懂事”的条件,那外面别人的爱又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呢?

“妈妈你吃!”
“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吧,妈妈哪里舍得吃这些?”

这段话是近来在网络上,被批判的最多的话,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食物分享给母亲,但母亲却直指东西这么贵,她舍不得吃,孩子深想一下,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吃?还不是因为养了自己,所以她只能委屈奉献,连一口好的都舍不得吃。

这样的对话之下,让图片中拿着美食的孩子,就像捏着父母的脊梁骨,她被父母窒息的“爱”压到无声崩溃,她只能踟蹰在原地,不敢动弹。

这么平常的话,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00后90后的共鸣呢?为什么父母随口说的话,都会像刀子一样,将孩子的童真与美好,杀的只剩一地怨恨与愤懑呢?
金钱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自由的爱才是难道贫穷真的是原罪吗?难道穷人生下的孩子,注定与父母一生不合吗?
其实并非如此,金钱从来不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父母正确的爱,自由的爱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宝藏。

中国上一辈的父母思想,在表达对孩子爱上都是偏含蓄的,偏偏他们还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野心,于是就出现了一大堆这样的父母,他们拼命干活,拼命供养孩子,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然后拼命压榨自己。

父母不会直白的告诉孩子,我爱你,所以我做这一切出于心甘情愿,我只期望你好,父母只会在劳累之后,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累,并且这份累都是因为有了孩子才会这样的,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自己过得十分辛苦。

但是,客观来讲,父母所说的有假吗?显然没有,他们确实是把自己最多的精力和钱财,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孩子,这伟大吗?这当然是伟大的,只是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伟大,不是孩子所需要的而已。

父母不明白,他们为了孩子过得越苦,孩子也相应的越痛苦,与父母一样,孩子的天性也是爱生养自己的父母。
在看到父母为了自己过得那么难,那么苦的时候,他们会剧烈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怀疑自己真的有一天,能有足够的价值,回报给父母吗?能让多年付出的父母真正满意吗?

不善于表达的父母,加上每一句话语里,暗含的谴责与绑架,让00后和90后在极致的压抑中长大,他们不喜欢依靠父母,有困难宁愿麻烦朋友。

因为,在十几年的成长中,父母的言行告诉他,他不应该再连累父母了,没错,就是连累,他们这么多年以来,在父母的叫苦之中,没有感觉自己被爱,只觉得自己是个巨大的拖油瓶,让本该轻松生活的父母,过了那么难的一生,他的到来就是对父母的一种拖累。

因此,这一代的孩子,是十分喜欢自己的私人空间的,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还能与父母保持依赖亲昵的感情,他们在独处时会更轻松,即便是离家很久,也不会想家。

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就是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养大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凡事都很独立,几乎不会让家里操心,但是却和自己不亲,又养了个白眼狼?
中国人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这么晦涩矛盾,父母自认为自己尽心尽力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他们在等待孩子的道歉和悔悟。

而孩子的呢?在他们看来,父母养自己长大,自己给父母养老就行了,这只是一场天经地义的“交易”而已,对于煎熬了十几年才长大的他们,只想逃离父母远远的,孩子们也在等待父母的道歉与醒悟。

许多年轻人,在长大之后,都会不喜欢小孩子,因为在年幼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从父母辈的身上,看到了拥有小孩子的“痛苦”之处了。

但恰恰是这一辈的年轻人,他们也是最明白小孩感受的那一群人,是日后最能做好父母的那一群人,但是童年的经历,社会的压力,让他们下意识拒绝拥有小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要阻止悲剧的诞生,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一遍自己的苦。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怎么样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呢?怎么样的爱才能算是自由的爱,健康的爱呢?
思想解放,拒绝道德绑架“没钱就别生!”这句话,其实不是在说穷人不配拥有后代。

他的意思是,生孩子之前,要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你觉得自己穷,那你就别生,毕竟生了孩子也是跟你一起穷,因为你不仅物质上很穷,精神上也很穷。

不要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加诸在孩子身上,这是对孩子的绑架,更是毁灭,不切实际的期望,除了让父母变得疯魔,也会让孩子痛苦不已。

如果清楚了自己的实力,能乐观向上的看待自己与未来,能对孩子的一生负责,那么,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生。
毕竟,孩子不是小猫小狗,不是有吃有喝就可以,他们需要精神上的陪伴与引导,更需要父母不加逼迫的爱。

很多父母就是没有看清自己的极限,所以在劳累后,喜欢埋怨,给孩子压力,其实这样除了让孩子远离你,并没有其他的用处,真正的爱,应当是不设限的,是充满包容和欣赏的。

现在的00后还有许多95后,都是这样的,他们非常清楚这一切的道理,喜欢自由自在的日子,那就不生,觉得自己给不了新生命优渥的生活,那就不生,毕竟,他们这代人,不提倡自己做牛做马去养育孩子,不然就会是轮回的悲剧。

因为付出太多,孩子还没有达到世俗意义上的“优秀”的话,平常人很难维持内心的平衡,平衡不了就会生出愤懑,会不甘,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要知道世界是多姿的,人类的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这方面擅长的孩子,自然也有不擅长这方面的孩子,他们可以擅长别的方面,甚至可以不擅长任何一个方面,这并不会改变他们生命的独特性。

不优秀的孩子就不值得喜欢吗?那么作为父母的你们是否也是一个优秀的大人呢?

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不同,在于个性,孩子不是父母的延续,孩子是独立的自己本身,可以讲孝道,但不要用孝道二字压弯了孩子本就稚嫩的背脊。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