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1945》网站将歼-20和歼-36强行划入“轰炸机”行列时,波音工厂的F-47六代机模型正被紧急加装第三台引擎支架——这个细节暴露了五角大楼的致命焦虑:3月22日特朗普高调宣布的“全球首款六代机”,竟在成都黄田坝的歼-36三发轰鸣声中漏了怯。
美媒的“数据魔术”玩得炉火纯青。去年12月还宣称歼-20现役350架,今年3月突然“缩水”至200架,这种数字游戏连五角大楼的审计官都看不下去。更讽刺的是,他们一边贬低歼-20“灵活性不足”,一边却对自家F-35被东海交锋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实战表现装聋作哑。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舆论战,像极了赌徒输红眼后修改记分牌的操作。
歼-36的“降维打击”戳破了西方航空霸权最后的遮羞布。这款载弹量12.7吨、作战半径超3000公里的三发怪物,让五角大楼的智库连夜重写《空战手册》——毕竟当歼-36的主弹舱能塞进6枚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时,美军吹嘘的“炸弹卡车”F-15EX瞬间成了玩具模型。更致命的是,成飞工程师用无垂尾设计破解了西方坚守三十年的隐身教条,这记耳光比当年歼-20的鸭翼布局更响亮。
特朗普的F-47发布会沦为世纪行为艺术。宣称“五年前秘密试飞”的六代机,渲染图里竟出现单轮起落架这种上世纪设计;号称单价3亿美元,实际工程预算已超洛马方案47%。最滑稽的当属命名玄学——硬凑第47任总统与F-47编号,却不知成都的歼-36已试飞11架原型机,编号“360011”里的双1,正暗合东海交锋时双机编队碾压F-35的辉煌战绩。
美国军媒的集体变脸暴露了深层恐惧。TWZ网站罕见倒戈怒斥五角大楼“掩耳盗铃”,《战区》专栏作家比尔·斯威特曼更是直言:“当中国用歼-36重新定义空战时,我们还在为B-21该不该叫六代机吵架”。这种清醒的哀鸣,与二十年前贬低歼-20“只是歼轰机”的傲慢形成残酷对比,见证着百年航空史最震撼的权力更迭。
西太平洋的云层之上,歼-20与歼-36组成的“天空双煞”正演练新战法:前者用2.25马赫极速撕开防空网,后者用12吨弹药雨覆盖目标区。而五角大楼的F-47PPT还在纠结该画几个进气口——这场代差已达十年的空中博弈,早被成都的航空工程师写进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