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卢璐
小文是个90后的小姑娘,原来在我团队里做点线上兼职的工作,去年生娃前辞职了,但关系不错,一直在群里,偶尔还会分享个宝宝的照片。
产假加年假,一晃宝宝六个月,小文突然跑来找我:“璐姐,我还能回来做兼职么?虽然娃很小,但我保证不耽误工作。”
我有点惊讶,小文原来是留守儿童,生娃前,我跟她聊过,当时,她一门心思就是:有娃之后,要全心全意带孩子。
小文委屈巴巴地说:“璐姐,不当妈真的不知道人生到底有多难啊。现在的我一点也不快乐,家里家外一堆的事情,跟婆婆和老公也出现了很多矛盾……走投无路,真的是走投无路啊!”
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在今天,结婚有娃之后,女人必然要走进一种困境,人生只剩下一个字,那就是:难!
小文平日在成都生活,在我这里只是兴趣所致的兼职,正常情况下,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最开始是做销售,后来因为灵活周全业绩好,升了业务经理,工资15000+,老公是程序员,月薪6000+,这个水平在成都,还没娃,活得优哉游哉的。
后来,小文结婚开始备孕,申请了转岗,转到公司保洁部做负责人,基本不加班,压力也小得多。工资缩成了10000出头,但小文闲不住,又找到了我们这边做兼职,能补贴两千块,虽然收入少一丢丢,但日子还是妥妥的。
小文有个哥哥,去年刚生了二胎,妈妈在给哥哥带孩子,而婆婆家在青海,自己有个不大的生意。
小文和婆婆的关系怎么说呢,原来两个人的自我感觉都挺好的,否则,婆婆也不会扔了自己的生意,来成都帮她带娃。
可这几个月的娃带下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天天鸡毛蒜皮之后,小文才明白,原来觉得跟婆婆关系好,那只是因为距离产生美。
终于,前几天,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家里的火药味已经到了呛鼻子的浓度,因为小文的一套护肤品,婆媳两个人终于正面刚起来了。
在家休产假,小文购物全靠网络,每天都会有很多快递,大部分是家用或者给宝宝买的东西,婆婆帮忙收了,帮着拆了,也都不会过问。
但这次小文给自己买了一套护肤品,拆快递的时候,婆婆就问小文:“多少钱啊?”
小文当时没多想,脱口而出:“两千多。”婆婆立马瞪大了双眼:“啊?”
当时的场景一下子就石化了,婆婆没讲话,抱着孩子就回房间了,小文心里咯噔一下,但婆婆已经走了,也不好追着去解释,心想别说话,可能就蒙混过关了。
但没想到,第二天石磊(小文老公)就来找小文了。程序员的脑袋大概都是木头做的,他义正言辞地跟小文说:“现在咱们有娃了,再不精打细算一点,家都要败光了!两千多的护肤品,那都是智商税!你得改改这大手大脚的毛病!”
听石磊说这话,小文直接懵在原地,全身的血往脑子里涌。
因为石磊是个标准的直男,从来没有关注过小文用什么牌子,花多少钱,这话虽然是石磊在说,但无论是说话方式、态度和逻辑,完全就是婆婆附体的架势。
小文又气又委屈,当场就跟石磊吵起来,两个人越吵声音越大 ,从卧室吵到客厅,婆婆正抱着孩子站在客厅里。
看到“罪魁祸首”,小文也是个风风火火的脾气,直接给婆婆说:“妈,我这套化妆品确实花了两千多,是不便宜,可我也不是不赚钱,没有靠你儿子养着!现在我要回去上班了,好好保养一下,有一个好状态,有什么错?!”
小文没说出来的是,因为有了孩子,自己已经在消费降级了,这一次是因为闺蜜有了个内部折扣,才赶着买的。
而且在京东买原价是3900,在闺蜜这里拿相当于打了五折,一整套盒含着水、乳、霜、精华、眼霜,用三五个月没问题。
本来生孩子养孩子,身体变形,晚上喂奶,就已经累到崩溃的边缘了,自己赚钱自己花,还得被人指手画脚,背地告状,谁不气愤啊!
婆婆一看小文这架势,立马就开始抹泪,一边哭一边说:“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为了谁啊,还得看着你们的脸子,我可不在你们家待了……”
孩子叫,婆婆哭,小文也开始哭,家里乱成了一锅粥,这场闹剧,以最后石磊咆哮着摔门走了,小文和婆婆各自回屋,作为收场。
小文和石磊是大学同学,一路走过来,感情没得说。夫妻么,床头打架床尾和,事后冷静下来,石磊跟小文道歉了,这事儿两个人也就过去了。
可是和婆婆,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一家子过日子,尤其她们毕竟有个共同对接的项目——有个孩子要养,后来小文和婆婆也继续对接着孩子,可很明显,气氛一直僵着,没有缓和。
石磊私下给小文说,婆婆消费观和我们不一样,但婆婆毕竟是长辈,来帮我们带孩子,所以让小文给婆婆道歉。
小文不愿意,首先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凭什么道歉,而且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即使自己道了歉,婆媳之间也抹不平这个坎儿,下面婆婆可能会得寸进尺,还会继续插手他们的生活。
僵持了几天,婆婆放话了,来成都太久了,等暖和一点就回青海。孩子呢,怎么办?婆婆的解决方案是,带着孙子一起走,毕竟青海房子大,亲戚多,养娃更方便一点。
小文听了石磊的传话,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哎,该来的总会来。”
其实,小文和婆婆之所以能正面刚起来,两千块的护肤品只是导火索,芯子里的原因却是:接下来到底怎么办?
小文能感觉出来,来成都几个月了,婆婆越过越想青海,所以才看着小文越来越不顺眼。
小文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知道没有爸妈在身边的凄凉,以及长大之后再回爸妈身边的冰冷隔阂,这让她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所以,从小她就发誓,有孩子一定不要让孩子也经历同样的痛苦。孩子留在身边,这是小文不可动摇的底线。
可现实却又这么难!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怎么留呢?谁来看?
小文的妈妈是指望不上的,就算自己委屈求全,拼命忍耐,而以现在这个架势,自己跟婆婆的观念如此相悖,再央求婆婆留下来看孩子,长期接触,必然矛盾增加,且不说婆媳不和,估计这婚是离定了。
可如果没妈也不靠婆婆,孩子怎么办?
照理说,石磊的工资最低,他辞职带娃,在经济上是最合适的。
可石磊不同意,他的理由是:现在工资低,是因为这几年都在做一个项目,眼看着再有一年半载,项目上线了,工资会涨,还有分红,现在停下来,等于这几年都前功尽弃了。
其实小文自己也在盘恒,在一起六年了,她太了解石磊了,如果非要把这个181cm,粗心大意,又精力无限的体育生锁在家里带娃,估计就是一桩鸡飞蛋打的买卖。
娃么,磕了碰了烫了摔了……一切皆有可能,而最大的可能是石磊自己,万一被搞成抑郁,得不偿失啊。
那剩下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小文辞职,做个全职妈妈,等三年孩子上幼儿园了,再出来找工作。
可是在成都,这一万+的工作,真不是满地有,先别说三年后,小文还能不能找到类似的工作,更重要的问题是,别忘了,小文才是现期家里的经济支柱!
石磊辞职,家里凭小文的工资,再加上之前的积蓄,还勉强能支持,可小文辞职,只凭着石磊的那六千来块钱,还完房贷,三个人吃饭都有问题啊!贫贱夫妻百事哀,为钱争吵,即使没往狠里说,也是刀刀见血,疼到彻夜难眠。
小文就好像掉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闭环里,黑洞洞的只有绝望和委屈。
她从小是留守儿童,一直自强和努力,无论读书还是上班,做什么都井井有条,有张有弛,从来没有如此的被动和无力!
我听完了小文的问题,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考虑请个阿姨呢?
听我这么说完,小文吞吞吐吐地说:“听说很多阿姨对孩子不好,给孩子吃安眠药,打孩子耳光,还有直接偷走的,而且如果要把石磊所有的工资来雇阿姨,那还是石磊来看娃更放心,毕竟是亲爹啊。”
对我来说,在人生中,当我们需要做出一个非常庞大,有很多不定性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可能掌握的参数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找全职阿姨看孩子,目前可见性的缺点有两个:一是要支付一笔昂贵的工资;二是阿姨有可能对孩子不好。
先说工资的部分,就算把石磊每个月6000+的全部工资都拿出来请阿姨,代价也比小文和石磊有一个人辞职要少啊。
毕竟这样就能保留小文和石磊在职场上的可持续性,还解决了婆媳矛盾,让婆婆回青海休息,啥时候想孙子了,回来看看。
讲真,老人都喜欢含饴弄孙跟孩子在一起玩一会儿,但没有哪个老人真心愿意起早贪黑,趴在儿子家带孩子。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阿姨照顾孩子,不一定比小文仔细,但一定比石磊强啊,这不是最两全齐美的选择么?
当然,尤其在孩子不会讲话的时候,请全职阿姨,我理解小文的顾虑。现在网上经常能看到保姆虐待孩子,给孩子喂安眠药这类新闻,让妈妈们不寒而栗。
我记得当年思迪四个月,为了让我能睡一会儿午觉,阿姨自告奋勇地独自推着思迪出去遛弯儿。第一次,娃儿被一个外人带着出门,我在家里辗转反侧,一直在想着要不要给保安打电话嘱咐他们要是看见阿姨出大门,就赶紧拦着。
事实上,你的惰性比你的忧患更能主宰你的思维,从第三天开始,我就盼着下午太阳好的时候,阿姨推着思迪去小花园里走走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机率的问题,就像每个人都知道,飞机会有空难,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摒弃坐飞机?
在我看来,阿姨可能对孩子不好,其实是可以用手段避免的,比如在家里安装摄像头,方便监听;现在后疫情时代,可以每周和石磊轮番申请一点在家工作的时间,加长在家的时间,以便于观察阿姨和孩子。
事实上,以我自己来说事儿,从思迪出生到现在,马上14年了,我们家一直有阿姨,有的阿姨做得好,有的一般,有的勤快,也有懒点儿的,但我并没有遇到那种虐待孩子的坏阿姨。
要知道,现在阿姨工作很好找,觉得你家孩子难带或者雇主事妈儿,换个人家分分钟的事儿,何必冒险给孩子吃安眠药或者打孩子?万一被发现,阿姨也知道雇主会跟自己磕到底。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理智上来说,留个心眼儿,保持观察,但从感情上来说,将心比心,不要从金钱、时间或者事物上,特别苛求阿姨,要让阿姨觉得在这里做得开心舒服,“有利可图”想要做下去,这样阿姨就会对孩子好,这不就正是我们想要的么?
我承认,把几个月的孩子交给阿姨,也许并不是一个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要交涉,要彼此熟悉,要试探,会担心,会操心。但问题是,现在在小文的人生中,没有别的可行性啊,所以请阿姨就成了损失最小的选择。
把自己的人生最大化是一个时时可变的动态结果,比如半年后,石磊的项目真的成了,做全职妈妈也许就会成了那时候把小文人生最大化的选择。
我越生活越发现,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处理事物,而不是设身处地,以世界客观状况去处理问题。
这大概就是女孩和女人的区别吧,管理婚姻,管理人生,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实时明晰自己的需求和立场,其实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能力。
这种能力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成熟。这就意味着,我并不能改变时间,但我承担得起。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新书《三十几 来得及》,《有实力才有底气》正在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