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谨到不驯,三位师父各有千秋,张雨的书法又岂会缺乏感悟?

寓书喻画 2023-06-18 20:06:25

导语:笔走龙蛇需成竹在胸,故而基础必须夯实。

张雨书风的变化,不仅是心境起伏的影响,也有师从的变化因素。

他的一生中,遇到了三位在不同时期给予递进的指点的人。

也许是学习法书的良好顺序,使他少时稳扎稳打,中年格调高雅,老来纵情恣意。

这三人都是谁?又给了他怎样的指点呢?

《论书帖》

生不逢时,估计是文人士大夫们最深沉也是最无力的感慨,不比武者报效无门强多少。

张雨生在元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人被迫分等级。

蒙元统治者将被统治者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使得原本内心充满优越感的南宋文人低到了尘埃,张雨便是其中之一。

张雨的六世祖为南宋崇国公横浦学派创始人张九成。祖父逢源是宋末的一个通判,宋亡后不仕新朝,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文化修养深厚。

他自小师承家学,身上自然拥有遗民气质,年至弱冠便弃妻离子托迹黄冠,幽游于江南的秀美山水间。此后亦儒、亦道终老余生,为何会如此呢?

那就不得不说金荪璧、赵孟頫和杨维桢了。

《上闲止诗卷》

传授欧书的金荪璧

张雨早年间曾在杭州结识在元初颇有书名的金荪璧,这位荪璧老人在元初是公认的学欧书的典范,张雨在他的影响下,意识到了学习楷书的重要性,致使之后的书法风格始终未摆脱欧书的影子。

《跋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局部

如《跋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便是张雨的纯欧体小楷,规规矩矩,用笔谨慎,无一处夸张,点画沉着精到。

起笔处不见张雨习惯性的“S”状调锋动作,收笔也无一处张雨至正时期小行楷中常见的强化顿笔回锋的动作,线质也无虚怯感,结体规矩谨严,排列有序,满面欧书韵,极有可能是张雨还没有结识赵孟頫时所书。

《跋褚遂良摹王羲之兰亭序》

《跋褚遂良摹王羲之兰亭序》依然可以看出张雨对欧阳询的取法。

如“末”、“寿”字横画得起笔处,“后”字的转折处多使用方笔,中宫紧凑,字形也相对狭长,但横画的收笔处理的较为随意,字形的大小、墨色的浓淡搭配较合理,且笔画有着明显的轻重对比。

不似张雨纯派欧体小楷通篇规规矩矩,但整体风格较后跋稍显稚嫩,而后跋横画多露锋起笔,用笔圆润自然,是受赵书洗礼后的中后期风格。

晋唐格调的赵孟頫

张雨在托迹黄冠后的皇庆元年登茅山随当时的上清宗师周大静学道,之后又去杭州开元宫拜在玄教真人王寿衍门下,并随真人北上大都。

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张雨有机会得以结识他人生中重要的导师——赵孟頫。

《登高诗札》

从张雨的《登高诗札》中就能看出他在赵孟頫影响下的学书脉络。

赵孟頫本人对传统二王法书用力极深,他的很多笔法特点也借鉴于二王,尤其在竖画起笔时,空中作“S”形的调锋动作,反映在纸面上就变成了以尖锋斜下入笔,而横画则多以顺锋入笔。

反观张雨此作,笔力柔媚,转折处以圆转代替方折,脱去了早期学欧书的折戟感,横画的行笔过程明显表现出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唐人书风。

笔画衔接牵丝映带丰富,字形上疏下密,字内留白讲究法度,尤其是“高”与“尚”字下面的包围结构,两字的“口”都居于左侧,右侧留白较大,但张雨本幅墨色变化不明显,染墨频率较为单一,也并没有晚年多见的渴笔现象出现。

《九锁山小楷诗卷》

由于此作张雨的横画普遍左低右高,竖画呈向右下倾侧的态势,所以奠定了整个字的字态稍向右侧倾斜却不偏离中轴线的视觉效果。

张雨的这种以欹为正的字法应当借鉴于《李思训碑》,并且成为了他的书风特点,虽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与赵孟頫的不同之处但作品中仍贯穿一种“晋唐格调”。

回归本心的杨维桢

延祐二年张雨回到了他熟悉的钱塘,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江南文化圈,从这时起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江南地区,期间他除了主持道教宫观、修录典籍外,大部分的时间便留给自己享受生活,频繁的与文人雅士交游、雅集。

此后十年是张雨最惬意自在的十年,他辞去宫观事务埋葬冠剑纵情于酒色之中,频繁同友人畅游江南山水,这光辉十年也同样是张雨艺术生涯的收获期,如行书 《游龙井方圆庵题五贤二开士像诗》。

《游龙井方圆庵题五贤二开士像诗》

通过墨色节奏的渐变,造成点画虚实、轻重,疏密的对比,并且大小字形穿插其间如“枝、紫”二字,“龙、鸾、再、拜”四字,染墨处墨色的浓黑与干笔渴墨处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是由张雨书写时的蘸墨频率决定的,通过一次性蘸墨维持多字的书写,直到笔中水墨用尽再蘸墨,如此循环往复以致终篇。

晚年的他并不拘泥于结构的精整,其放逸的笔画,欹变的体势,渐变的墨色,营造出了和谐生动的艺术形象,脱离了元人书法的主流风貌,已然不见赵书的圆润精熟,体现为放而不狂,纵而不肆,实为张雨晚年风貌之典型。

《题张彦辅画诗卷》

结语:

满腔抱负的张雨却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早年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写了一手规矩谨严的欧书。奈何出仕无途,报国无门,只能遁入道门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张雨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自出家后的他结识了赵孟頫,并成为了赵氏复古风潮当中重要的一员。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因仰慕陶弘景的为人而号“句曲外史”。

此时的张雨还是那个能在乱世当中找到灵魂的处所,有着清高、绝俗个性的人,直到他遇到了杨维桢。

生活的恬淡、清逸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世俗享乐的歌颂。巨大变化也感染到了他书法上的创作。张雨晚年的作品虽看上去粗头乱麻、桀骜不驯,但每个字都暗合法度不落俗套。

因此,在元代众多的学习赵孟頫的后生中,张雨能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END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