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活12小时!美国登月失败原因曝光,嫦娥七号将去创造世界纪录

星空承载梦想 2025-04-02 08:37:3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天体,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月球的奥秘,古代的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月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比如说嫦娥奔月、广寒宫等等,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其实就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也做了很多努力,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的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太空竞赛非常激烈。美国为在科技和意识形态领域超过苏联,提出了阿波罗计划,目标是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在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搭载阿波罗11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大约12分钟后进入地球轨道,随后第三级火箭点火,将飞船送入月球轨道,在7月19日的时候,飞船抵达月球附近,指令舱和登月舱分离,7月20日,鹰号在静海登陆,由于当时计算机故障,阿姆斯特朗手动控制避开危险区域,最终在燃料仅剩下30秒的时候成功登陆,当阿姆斯特朗一只脚踏在月球上时,说出了那句最著名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之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你月球表面停留了21个小时,采集了21.55公斤的岩石样本,安装了科学仪器,并且插下了美国国旗。

后来还有很多人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如照片阴影问题、缺乏月球背景星光等),但多数科学证据支持任务真实性。中国嫦娥二号2012年拍摄阿波罗11号着陆遗迹影像,为争议提供实证。阿波罗计划后续6次任务中,阿波罗13号因氧气罐爆炸险酿惨剧,后成功返航,成为航天史经典救援案例。阿波罗11号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地外天体着陆,更标志着人类突破地球重力束缚,向深空探索迈出关键一步。不过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至今都没有载人登月,前段时间2025年2月26日,美国私营公司“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号,搭载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

它携带了美国航天局的多种科技设备,比如说钻探设备、质谱仪、激光反向反射器阵列等。然而,3月6日在月球着陆时,“雅典娜”号因姿态不正确导致侧翻。其太阳能电池板方向角度不对,耗电后无法充电,任务在着陆12小时后被迫提前结束。这并非美国私营航天企业首次登月失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美国私营航天企业已经有三次登月失败,这次登月失败的原因是在着陆过程中发生了侧翻,导致太阳能充电系统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具体原因包括:

1、技术故障:着陆器在最后着陆阶段出现激光测距仪数据异常,导致发动机未能及时关闭。横向移动速度过快,最终发生侧翻。

2、设计问题:有观点指出,着陆器采用高脚造型设计,重心偏高,稳定性不足。此前“奥德修斯”号也因类似问题失败,但“雅典娜”未进行有效改进。

3、通信延迟:任务期间曾出现短暂失联,地面团队无法及时调整参数,可能加剧了着陆风险。

美国航天局(NASA)在任务失败后发表声明,承认“雅典娜”号在着陆最后阶段出现了非预期情况,导致太阳能板未能够正确展开,声明强调尽管任务未能够达成主要目标,但是着陆器在下降过程中成功验证了很多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导航系统和推进技术,并且在任何失败之后立即成立独立审查小组分析故障原因,并将成果应用于后续月球探索任务当中,如果说这次雅典娜号登月成功,那么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探月任务,原计划雅典娜号登陆月球南极的水冰区域,着陆点在蒙斯·穆顿高原,距离月球南极大约60公里。

这个区域常年被阴影覆盖,温度非常低,被认为是月球上面最可能存在水冰的区域之一,如果登陆成功的话,雅典娜号将会利用钻头和质谱仪测量月球南极火山口附近地下冰水中会发物质含量,进行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演示,这是发现地球以外水资源的关键一步,也是在月球表面和太空建立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同时雅典娜号还会使用新地形探测仪深入月球表面大约1米的地方,将样本放到月球表面进行测试,再用观察月球运行的质谱仪检测可能的挥发物或者气体。而且还搭载Gracie微型新星跳跃器,使用肼推力器进行短距离飞行或跳跃,前往探测永久阴影火山口的水冰;还搭载名为“移动自主勘探平台 (MAPP)”的探测车,其摄像机将拍摄月球表面的首批数字3D图像。

并且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还准备了旅行者1号金唱片的继任者,携带者来自地球的声音记录,将把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想法和象征性记录带到月球,唯一可惜的是,这次登陆失败了,之后美国想要继续探索月球南极,也需要一段时间了,而对于月球南极的这个挑战,或许要交给中国了。在美国雅典娜号失败之后,我国的嫦娥7号开始执行任务,同时还计划着在2026年发射嫦娥7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核心任务目标是寻找水冰,重点探测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域,验证是否存在水资源,同时分析月球表面成分、地形地貌以及空间环境,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这次我国的嫦娥七号将采用四器一星协同探测系统,轨道器:负责绕月飞行,为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通信中继,并搭载科学仪器开展环月遥感探测。着陆器:采用自主导航系统,实现月球南极复杂地形的高精度软着陆,并搭载科学载荷进行原位探测。巡视器(月球车):配备全景相机、光谱仪等,在月表行驶并开展地质调查,续航能力设计为3个月昼(约90地球日)。飞跃器:全球首创,能从月表起飞并飞跃至永久阴影坑,使用激光雷达和光谱仪探测水冰分布,续航约2小时。中继卫星:部署在地月L2点,为南极着陆器提供通信支持,解决月球背面通信难题。

除此之外我国的科学探测仪器也将会升级,水分子分析仪:能够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直接探测阴影坑内的水资源,并且搭载意大利的“月球激光角反射器阵列”用于精确测定地月距离,还有瑞士的“月球微型生态圈”实验验证生物在月球生存的可能性。如果说我国的嫦娥七号成功登月,那么我们就能够拿到第一手的科学数据,加深对月球地质的演化、资源分布等方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提升我国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航天合作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增加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嫦娥七号登月成功,将会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到时候会有很多国家愿意和我国合作,一起研究和探索月球。

看到这里,可能有一些朋友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类一定要探索月球?这对人类有什么意义?根据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发现,在月球上面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能源,它就是氦-3,这是可控核聚变的主要能源,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的研究可控核聚变,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是核聚变,我们的太阳之所以能够燃烧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内部核聚变的反应,对于人类来说,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类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那么人类的科技水平将会大幅度的增加,而想要真正的实现这项技术,氦-3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能源,地球上的氦-3储量是非常少的,所以为了人类还需要到月球上开采这种资源。

而且人类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月球能够作为中转站,毕竟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从月球发射探测器前往其他星球,所需要的燃料和能量都是非常少的,能够大大降低深空探测的成本,月球没有大气层的干扰,也没有人造光的污染,是观测天体的最佳地点,在月球上面,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宇宙中的天体和现象,这能够有助于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文数据和了解宇宙结构的演化。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在月球上面建立补给站,能够为前往火星等其他星球的星际旅行提供必要的物资,比如说食物、氧气、燃料等等。这将会大大延长航天器的续航能力,减少从地球出发所消耗的能量。

除此之外,月球还能够作为太空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在月球上面部署通信设备,能够实现地球和其它行星探测器之间更稳定、高效的通信,对于人类探索宇宙来说,月球是非常关键的,不过想要真正的建立月球基地,并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完成的,因为这对于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难度太大,需要多个国家一起努力才行,有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在月球建立自己的基础,最少还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国际上,中俄两国政府于2021年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项目的合作,计划于2035年建成。该项目自2021年起分为“勘、建、用”三个阶段,2025年前主要通过现有计划任务对月球进行勘察,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设计及选址。

2026年至2030年间将完成国际月球科研站指挥中枢技术验证等工作,标志着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开始;2030年到2035年,将集中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完成在轨和月面能源、通讯、月面运输等设施建设。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在我们有生之年或许能够看到人类在月球上面生活的场景,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终生事业,现在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是不是还存在外星生命?这些都是人类探索的方向,虽然现在人类还没有办法走出太阳系,探索其他的星球,但是人类一直都在不断的努力,小编认为,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2 阅读:2687

评论列表

老凡

老凡

3
2025-04-03 19:13

仍然很让人怀疑

星空承载梦想

星空承载梦想

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