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GDP全国“50强”!

飞槐惠城 2025-02-20 14:53:04

突破6000亿元,

惠州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近日,这一消息在各大媒体迅速传播,

让惠州再次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

据市统计局统计数据,

2024年惠州市GDP为6136.39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

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这是惠州首次

迈入GDP“6000亿俱乐部”。

值得一提的是,

凭借着这张6000亿元的“通关券”,

惠州不仅稳坐

全省经济总量“第五把交椅”,

更是首次跻身

全国经济总量前50名城市榜单,

位居第49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不仅是量变的里程碑,也是一场质变的宣言——惠州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动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迈向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6000亿意味着什么?

迈向“万亿之城”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是什么水平?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从纵向看,10年前,惠州GDP首破3000亿元,尚不足现在的一半,相当于用10年时间实现了“再造一个惠州”。

将时间拉近,“十四五”以来,即使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叠加外部国际环境影响,惠州经济韧性凸显,仍然保持快速发展,连续多年增速居全省前列。2020年到2024年的4年时间里,惠州GDP年均增速达6.1%,接连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

突破6000亿元,惠州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摄

从横向看,惠州GDP在全省稳居第五位。在广东各地市排名中,惠州是唯一一座GDP介于5000亿元到1万亿元梯队的城市,是下一个冲刺万亿城市的“种子选手”。新时期,惠州被省委、省政府赋予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四大战略定位,肩负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

而放诸全国,惠州首次挤进全国GDP“50强”,位居第49位,与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比肩。“对比其他城市的发展路径分析不难发现,全国前50强不仅意味着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科技部部长梁乃锋教授分析,这有望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形象提升等多重利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突破6000亿元,意味着惠州经济规模、产业层次、城市能级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是惠州迈向‘万亿之城’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标点。”梁乃锋教授说。

梁乃锋认为,惠州跻身全国“TOP50”,进一步提升了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产业和经济版图中的“咖位”和“量级”,能有效彰显惠州城市魅力,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级。与此同时,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促进招商引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更有利于惠州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跨越发展有何密码?

产业集聚园区提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州缘何异军突起、跨越发展?6000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增长密码”?

“惠州经济接连跃上新台阶,离不开近年对行之有效‘打法’的坚持,以及对新形势下‘新打法’的谋划与部署。”梁乃锋认为,近年来,惠州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看得准、布局早、行动快,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园区提质增效、强化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的深度融合,共同构成了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28项具体支持措施,支持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同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指导惠州补短板、挖潜力、拓空间,为全省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担先锋、探新径。

——积极融深融湾,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积极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大局。

莞惠城际连通“湾区大号地铁”并实行公交化运营,惠霞高速、环稔平半岛高速加快推进……特别是,近年来惠州加快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拉近与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联合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惠州还积极承接广深港产业外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产业集聚发展,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近年来,惠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经济切入到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发展轨道。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惠州打破了“零敲碎打”的发展模式,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起“2+1”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精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去年,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值突破3900亿元、电子信息产值突破55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蓄势勃发,细分产业领域,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榜单。“2+1”现代产业集群更具核心竞争力,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动力源”。

——平台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惠州集中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3+7”产业园区,坚持全市70%以上新增用地用于工业,70%以上用于工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产业优势突出,为“2+1”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提供“硬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惠州“3+7”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62亿元,增长10.6%,总量占全市的68%。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名。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2024年,惠州213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000家高企、46家“小巨人”企业、478家专精特新企业,贡献了全市3/4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时,园区打造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全市高企青年研发人才七成以上来自园区。

惠州跨越发展的背后,更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惠州通过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便捷企业办事等举措,营造了“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惠州速度”频频被企业点赞。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卢堃说:“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靠政府说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惠州做到了。”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Arthur Rots(罗亚绅)表示,大亚湾石化区规划较为超前,办事效率高,对吸引国际投资人具有独特的优势。营商环境已然成为吸引企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的“加分项”。

未来发展势能何在?

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惠州未来发展势能何在,将如何突破自身“天花板”,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身处大发展、大调整、大融合的时代,惠州也在不断谋划新形势下的“新招数”“新打法”。

去年12月12日,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落子惠州。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领先、超大规模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单体项目,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大湾区·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

今年2月6日,春节后开工后仅第二天,惠州“新春第一会”召开,203宗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额达41亿元;集中动工亿元以上项目240宗,计划总投资达1265亿元,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擂响“奋进鼓”。

梳理惠州今年以来的签约项目、动工项目清单不难发现,新落地项目涵盖化工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等领域,涉及低空经济、数字经济、蓝色经济、智能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含“新”量、含“科”量、含“绿”量的特征突出。

2月6日上午,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惠阳区举行。

德赛以“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为战略主航道,加大在惠州的投资布局,德赛西威惠南二期项目、德赛电池惠南二期项目和龙门制造基地今年将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即将开始运营,正在推动一个世界级规模的CCS集群示范项目落地大亚湾;亿纬锂能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今年在仲恺潼湖规划建设30GWh储能电池pack项目……

“谁在战略必争领域落后,谁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在广东省着力构建的五大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中,惠州有基础、有优势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无人系统、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纳米材料等细分产业,并以应用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GDP突破6000亿元,对惠州而言不仅是数量上的里程碑,更是质变的新起点。”梁乃锋建议,惠州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梳理优势产业图谱,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或龙头企业,深度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找准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定位与分工,科学布局市域、县域产业,在更高水平上为推动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惠州能量”。

林江则表示,今年省发改委在省“新春第一会”上宣布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建议惠州学习借鉴杭州等江浙城市,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下更大功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千帆竞发,唯有志坚者胜。当前,惠州正以昂扬姿态,锚定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的使命任务,持续在进军新产业、拥抱新经济、抢滩新技术上下功夫,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惠州头条APP(记者:游璇钰、冯丽均),图片(除署名外):惠州东江图片社,转载请注明。

0 阅读:1314

评论列表

冷雨

冷雨

5
2025-02-21 19:16

是第四的一半

星巴克在逃星星

星巴克在逃星星

4
2025-02-21 11:33

全国所有城市,一般说50强的绝对倒数几名。哪怕你是45名,你都觉得50强委屈自己了[呲牙笑]

睡眠不足 回复 02-21 21:28
你拿惠州跟排它前面的宜昌、襄阳比较一下,惠州的工业总产值一万多亿,是宜昌、襄阳的两倍多,惠州城市建成区也是它两的两三倍,你觉得它们之间二产三产的产值,惠州会比它们两低,真在意排名,以惠州的经济实力,单二产按宜昌襄阳的计算标准,就可以超过6000亿,名次分分钟上升十多位

雄鹰

雄鹰

2
2025-02-21 07:42

祝惠州在2029年之前突破1万亿

用户95xxx58 回复 02-21 10:30
近几年投了好多钱,全是制造业,抬都抬进万亿城市了。后面量产数据好好看的

用户11xxx56 回复 02-22 17:54
怎么可能呢[呲牙笑]

用户12xxx86

用户12xxx86

1
2025-02-22 08:48

广东省很多城市有意隐身,从工业产值,高科技企业,公共财经税收,个税等经济含金量指标考量,经济实力肯定超过它排名靠前的很多内地城市。

飞槐惠城

飞槐惠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