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在浙江温州召开长三角一体化会议,会议最大的成果就是确定上海都市圈最新的范围,从原来的从“1+8”扩容到“1+13”,新增了浙江的杭州、绍兴,江苏的泰州、盐城4座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最新的上海都市圈,有朋友私里讨论的时候,对于杭州加入上海都市圈,表示有点意外。毕竟作为浙江省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否还有必要融入上海都市圈?更为关键的是,杭州自身这几年的整体发展良好,年初也陆陆续续爆出了杭州都市圈相关的新闻。而且,和杭州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南京,并没有加入上海都市圈,从这点上看,杭州是否有自掉身价的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先抛开南京为什么不加入上海都市圈,单纯从杭州为什么要加入上海都市圈来分析,我觉得关键点,就在于杭州最近10多年的发展有点过于“理想”了。
以大家时常拿来比较的杭州、南京、武汉的GDP总量结构来分析,杭州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00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6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045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1.7:28.3:70.0。
南京2023年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7421.4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7.75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29.00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74.65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为1.8:34.0:64.2。
武汉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0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9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36.36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4.0∶63.6。
如果把三次产业结构比放宽到10年的变化来看,2013年杭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43.9∶52.9;2013年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43.0:54.6;2023年武汉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45.0:51.7。
杭州、南京、武汉最近十年三产结构对比
通过三者的数据对比发现,这些年牵引杭州经济整体发展的还是第三产业,这也为杭州赢得了“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称呼号。但是,在第二产业,这一块杭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至少,在和差不多体量的南京、武汉等城市对比中,落后不少。
在目前,大环境整体下行,杭州的“数字经济板块”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杭州也不得不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重重压力。怎么能在现有大环境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在保持第三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外部手段,“刺激”第二产业的发展,变的极为迫切。
上海作为长三交区域的经济增长“引擎”,拥有完整的产业结构和人才体系,在持续发展中,土地等发展空间,不断耗尽,必然造成产能外溢。尤其,对于土地、人口极度依赖的大型制造业。
这个时候作为离上海高铁1小时内可以直达的杭州,相对上海周边其它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承接上海产能外溢的理想选择。
事实上,在杭州未加入上海都市圈之前,已经源源不断的在接收上海外迁的企业。2018年到2023年之间,杭州总计接收了上海外迁的企业达到到4449家,在所有接受上海外迁企业的城市中排名第二。这4449家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背后还有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和税收。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这次杭州加入到上海都市圈,是杭州必然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干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PPK
这样跻身入围做上海大蛋糕我看安徽人最有劲头挤得最紧[大笑],安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上海生活与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