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名为
“北京17例HIV合并猴痘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为房媛,阎本永,贾琳等人。文章于2024年1月刊发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上。
这篇研究论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地区17例HIV合并猴痘病毒(MPX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HIV合并MPXV感染者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主要为男性同性恋者(MSM),大多数在感染前未接种过天花疫苗。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且大部分患者的HIV感染得到了良好控制。
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已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研究强调对HIV合并MPXV感染者,尤其是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建议为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种预防性疫苗,同时强调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HIV合并猴痘病毒(MPX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情况,为临床HIV合并MPXV感染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医学科自2023年6-7月收治的17例HIV合并MPXV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临床表现、CD4细胞、HIV载量、CART情况及效果等情况。
结果:17例患者均为MSM,中位年龄30(26,33)岁,中位发病时间8(5,9)天,发病前均有男男性行为,仅有1例患者在幼年时期接种过天花疫苗,其他16例均未接种过天花疫苗。患者临床表现以皮疹(17例)、发热(15例)、淋巴结肿大(8例)为主,典型皮疹表现在生殖器、四肢、颜面、躯干等部位。17例患者中有15例已接受CART,12例CART时间超过5年,10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13例HIV RNA低于检测值下限。1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已好转出院。
结论:临床上对于HIV合并MPXV感染者,尤其是CD4细胞<200个/μL的患者,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在有效防治MPXV感染方面,应优先为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种预防性疫苗,此外,对于未CART的HIV感染者及CD4细胞<200个/μL的人群进行积极健康宣教也至关重要。
介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自2022年5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除非洲国家和美国外,多个国家暴发的猴痘人际传播病例报告,并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目前,全球监测到的猴痘病例主要集中在MSM和双性恋群体,约87.3%的患者为同性恋、双性恋等有男男性行为者。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尼日利亚暴发的猴痘疫情中病死率约为6%,7例死亡患者中有4例合并有艾滋病。因此,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HIV合并MPXV感染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2023年6月10日至7月31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7例MPXV合并HIV感染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于2023年6月10日至7月31日确诊并收治的17例MPXV合并HIV感染者。艾滋病和猴痘的诊断分别参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和《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患者;2)经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或静脉血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MPXV核酸阳性。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LL-2023-035-K)。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方法
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MPXV感染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天花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临床并发症、HIV感染确诊时间、实验室检查(CD4细胞、HIV病毒载量、MPXV核酸Ct值)、艾滋病CART方案及疗程、临床治疗结果等资料。临床资料均来自入院时采集和检测的数据,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静脉血MPXV核酸由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和四分位数间距 [ M(P25,P75)] 进行描述。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及既往接种史
17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0(26,33)岁,均为MSM。除HIV感染以外,合并梅毒者9例,合并肺结核、尖锐湿疣、淋病、肛周脓肿各1例。15例患者此次入院前已接受CART。17例患者于发病前3周内均有同性性行为,其中15例自诉通过肛交感染,各有1例自诉通过口交或接吻感染。1例患者出生于1981年,幼年时曾接种天花疫苗,余16例患者均未接种过天花疫苗。2HIV相关检测治疗情况
10例患者CD4细胞≥500个/µL,13例患者HIV RNA低于检测值下限(<50 copies/mL)。4例患者HIV RNA高于检测值下限,其中2例接受CART时间≤6个月,感染MPXV时HIV病毒载量较初始CART时已明显下降,考虑CART后病毒学得到有效控制,不考虑为低水平病毒血症。另2例未启动CART,1例自2019年间断服用比克恩丙诺片进行暴露前预防,入院后CD4细胞为384个/µL。另1例入院后CD4细胞为129个/µL,未合并机会性感染。12例CART时间超过5年。3猴痘发病时间
17例患者自合并MPXV感染后到首发症状(即潜伏期)中位时间8(5,9)天。CD4细胞<200个/µL的患者共2例,潜伏期中位时间11.5(2,21)天。CD4细胞≥200个/µL的患者共15例,潜伏期中位时间8(5,8)天。4猴痘临床表现
17例患者均出现皮疹,其中有13例起始症状为皮疹,皮疹起初呈脐状中央浸渍的脓疱丘疹、充满液体的囊泡、溃疡或结痂;皮疹表现根据病程变化有较大差异,其中16例患者会阴部有典型皮疹。此外,四肢、躯干、颜面、颈部等部位的皮肤也有累及(图1)。15例患者在皮疹发生前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最低38.2℃;8例患者合并淋巴结肿大,3例患者合并咽痛,3例患者合并尿痛,1例(5.9%)患者合并腹泻。有1例曾接种天花疫苗的患者此次在HIV合并耐利福平肺结核的基础上发生同性高危性行为(自诉拥抱、亲吻、口交总时长超过30min)后感染猴痘,皮疹较其他患者更为严重,皮疹累及范围更广、皮损程度更深、病程长达30天,为17例患者中病程最长的病例。发病时CD4细胞仅101个/µL。5MPXV检测情况
17例患者疱疹液MPX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14例咽拭子阳性(另3例未行咽拭子检测),14例静脉血阳性(另3例未行静脉血检测),6例肛拭子阳性(另11例未行肛拭子检测)。6治疗和转归
17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猴痘的时间为1~2天。17例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到皮疹结痂脱落中位时间16(12,17)天。CD4细胞<200个/µL的患者共2例,出现首发症状到皮疹结痂脱落中位时间19.5(9,30)天。CD4细胞≥200个/µL的患者共15例,出现首发症状到皮疹结痂脱落中位时间16(12,17)天。临床治疗以退热、止痛等对症治疗方式为主,合并其他感染者予以相应抗感染治疗。经一般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疱疹结痂脱落,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果讨论
MPXV是一种人畜共患DNA正痘病毒,该病毒最初于1958年在实验室猴子中发现并引起关注,20世纪70年代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确认可引起人类感染。自发现以来,已有多起疫情暴发记录。2023年6月我国新增报告猴痘确诊病例106例,MPXV短期内在多地区、多群体间广泛传播。猴痘的传播途径包括动物传人和人传人,其中人传人又分为直接接触、通过污染物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垂直传播、经皮侵染、通过其他体液传播等途径。
研究人员在静脉血、精液、直肠等标本均检测出MPXV,表明通过性接触直接接触体液可能感染MPXV并引起临床相关症状。本研究17例HIV合并MPXV感染者均为MSM,且均经人传人中的直接接触而感染MPXV,临床表现显示猴痘患者的皮疹发生部位可能与其性接触方式有关。鉴于观察的病例有限,期待后续会有大量的临床病例可以提供更多的猴痘发生部位与性接触关系的证据。
本研究发现CD4细胞<200个/µL的HIV感染者其猴痘病程相对较长,但CD4细胞是否影响猴痘的预后仍需更多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支持。虽然本研究涉及的17例研究对象预后均良好,但对于晚期和未控制的HIV感染者在感染MPXV后更可能出现重症或病程迁移。
在2022年猴痘疫情暴发期间,CD4细胞<200个/µL且有猴痘严重表现的HIV感染者治疗难度很大,部分病例出现严重临床表现,甚至导致死亡。HIV病毒载量对猴痘病程及预后是否有影响,仍有待更多数据验证和支持。
需引起关注的是,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曾接种天花疫苗,确诊时同时合并耐利福平肺结核,一方面提示HIV感染者既往接种天花疫苗后对MPXV的免疫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提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合并机会性感染可导致MPXV感染风险增加,病程延长,甚至可能影响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病死率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尚不清楚艾滋病是否是猴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发现的猴痘合并HIV感染者大多数病情较轻,感染或不感染HIV的MSM之间MPXV感染也没有明显的临床差异。
由于本研究开展时间较短,在此期间我院收住的猴痘患者中不合并HIV感染的患者例数较少(仅有3例),与合并HIV感染的猴痘患者(17例)不宜做比较,后续若有足够的样本量,有必要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结局。综上,研究提示临床上对于HIV合并MPXV感染者,尤其是CD4细胞<200个/µL的患者,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在有效防治MPXV感染方面,应优先为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种预防性疫苗,此外,对于未CART的HIV感染者及CD4细胞<200个/µL的人群进行积极健康宣教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 27(11):1182-120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 20(8):676-67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2,12(4):245-254.
·END·
信息来源:房媛,阎本永,贾琳,等.北京17例HIV合并猴痘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1):8-11. DOI:10.13419/j.cnki.aids.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