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朝两国漫长的边界线上,薪岛和绸缎岛有着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历史轨迹。它们静静坐落在鸭绿江出海口位置,承载着过往岁月里诸多的故事与变迁,也对两国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薪岛,位于鸭绿江中心主航道的西侧,是大自然用鸭绿江泥沙精心 “塑造” 而成的产物。翻开历史的画卷,1885 年清朝的东北地图上,还寻觅不到它的影子,可到了 1933 年民国印发的地图时,它已然冒头并逐渐有了清晰的模样。它所处之地极为特殊,恰在鸭绿江岔道入海之处,上游奔腾而下的泥沙源源不断地在此堆积,让它的面积快速扩张,最终成为鸭绿江口附近最大的冲积岛屿,更是整个鸭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岛屿。薪岛与我国的距离很近,在水位较低时,向西距离辽宁丹东仅仅几百米,位置相当关键。
然而它的命运在动荡的历史风云中几经波折。1910 年日本强占朝鲜半岛后,薪岛也被日本收入囊中。1931 年日本进一步染指东三省,1942 年还在鸭绿江干流丹东境内建造了水风水电站。这座水电站造就的人工湖面积达 345 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 116 亿立方米,曾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可它也淹没了朝鲜境内的几座小岛。日本便借此向民国施压,民国政府无奈之下只能承认将薪岛划入朝鲜境内。
绸缎岛,又名飞段岛,是鸭绿江的江心岛,处在主航道中国一侧,与我国的大台子口岸隔江相望。它形状呈南北狭长形,长度约 20.5 公里,面积约为 67 平方公里,大致形成于 1958 年,同样得益于鸭绿江流水的沉积作用。成型后的绸缎岛与南侧的薪岛相连,在岁月的流淌中,随着鸭绿江泥沙的持续淤积,它们至今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很有可能合并成为鸭绿江口的一座三角洲。
在岛屿的归属问题上,有着复杂的历史沿革。1951 年,我国曾实际控制薪岛、绸缎岛等鸭绿江岛屿,不过在 1964 年中朝划界时,我国把这几座岛屿划给了朝鲜,这使得鸭绿江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不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界河。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国虽消除了美西方对东北地区的威胁,但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两国漫长的交界线让跨界谈判被迫中断,而且我国还面临着来自西南侧印度、越南方面的压力,边境安全形势严峻。
当时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与周边国家解决跨界问题,朝鲜在我国帮助下赢得朝鲜战争胜利,与我国关系友好且在中苏问题上保持中立。出于国防安全考虑,1962 年跨界谈判时,我国同意将长白山一半领土划入朝鲜境内,薪岛、绸缎岛等鸭绿江口岛屿也交给了朝鲜,1964 年双方签订中朝边界条约,至此两国 1420 公里的边界再无争议。
这一归属变化对我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从领土角度看,这两座岛屿本就在我国一侧,且面积不断扩大,原本有可能与我国本土相连形成半岛,划给朝鲜确实是一种领土方面的损失,也可能在未来引发界线上的新问题。从地理战略来讲,它们扼守鸭绿江出海口,处在朝鲜半岛西北侧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关键位置,还位于鸭绿江老西航道南侧,掌控着该航道的主动权,对鸭绿江水域航道有着重要意义。
曾经,这里是中朝重要的贸易通道,东北地区通过丹东港经这两座岛屿可直达黄海、连通渤海,与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地区往来密切,可划界后随着两岛归属改变以及河床河道变窄,部分水陆失去了运输能力,甚至有人担心丹东港未来会失去作用。
面对鸭绿江泥沙增多、下游河道淤积、河床变窄这些现状,中朝两国需要共同应对。要加强对河道的疏浚工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河道的畅通无阻。也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探寻更有效的泥沙治理方法,减少泥沙对河道的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