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居》原著:才懂冯晓琴高攀顾家10年,注定她会被顾清俞羞辱

人间一妙人 2022-03-20 11:17:18

冯晓琴是个从安徽嫁到上海10多年的外地媳妇,一出场就在菜市场砍着价大杀四方,那熟练的口吻、干练的动作,一看就是个会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冯晓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可以在上海立足,买一套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她觉得: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租房的都是无根的浮萍。

提着菜回到那个四世同堂的旧时老楼里,冯晓琴就开始了作为家庭主妇繁忙的一天,她一个人既要操持家务,还要周全顾家一大家子人,更要费尽心思的讨好巴结大姑姐顾清俞。

大姑姐的挑拨离间、刻意打压,公公的沉默回避,在家里形成了一个排外的氛围,冯晓琴作为一个外人,又中年丧夫,一个人带着儿子在没有归属感的婆家过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点错误都不敢犯。

冯晓琴高嫁顾家10年,为买房费尽心思

当年冯晓琴还不到20岁,就一个人只身来到上海打拼,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在上海扎根。

像她这样年轻漂亮又踏实肯干的女孩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快她就有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她先是和顾磊相识并结婚,后来又大着肚子进了顾家的门,一跃成了上海本地媳妇。

和丈夫顾磊结婚以后,夫妻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买房,奈何钱少力薄,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实现这个梦想。

冯晓琴的丈夫顾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没什么主见和想法,整个人看起来畏畏缩缩,没什么精神头,还被冯晓琴管得死死的,胜在老实顾家,没什么不良嗜好。

可最让冯晓琴“恨”的也是这一点,顾磊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这样的男人如果生活在一个小地方,也能安稳踏实地过普通的小日子,但是一家人孩子都生了还和爸爸奶奶挤在一起,说什么都不合适,再加上为了儿子上学,冯晓琴便心心念念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本来像顾磊这种没什么发展前途的男人,如果和冯晓琴都是小地方的人,她肯定是怎么样都不会嫁的,但胜在地域乃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才让老实巴交的顾磊有了一丝闪光点。

夫妻俩没房子只能10多年一直挤在一个旧时老楼里,但是冯晓琴一直任劳任怨,费心操持,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因为她是外地媳妇,所以必须更用力才能融入到这个城市、这个家庭。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饮食难调,上海人饮食风格偏向浓油赤酱,而冯晓琴是安徽人,饮食偏辣,冯晓琴作为一个小地方来的人,为了周全一大家子人的口味,自然要学会烧一手地道的上海菜,她努力学了很久,才学会了糖醋排骨、油爆虾等菜式,却只能得到婆家“像点样子”的勉强认同。

但对冯晓琴来说,最大的挑战还不是饮食和地域,而是始终与婆家的格格不入。

俗话说:感情易变烟花易冷,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时间来调和,唯独人心易冷也易热,没有定数。

即便冯晓琴把姿态放得再低,也始终讨不了顾清俞的欢心,虽然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和气,但言语间的客气和疏离,都能看出两人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原著中交代过,顾清俞名牌大学毕业,36岁又做到跨国公司高管,才貌双全,跟没什么出息的顾磊简直是天壤之别。

和高调张扬的顾清俞不同,冯晓琴是典型的心思深沉、绵里藏针的女人,即便她知道大姑姐顾清俞对她总抱有一种疏离的态度,她也能维持好表面的和谐。

根据原著所述,顾清俞就是看不惯冯晓琴总是一副用力过猛的样子,她觉得冯晓琴太精明,太会做人,为了户口还大着肚子进了顾家的门,这些都让顾清俞打心眼里反感。并且自打冯晓琴一进门,她就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一定会被吃得死死的,所以一直维护弟弟,压制他们夫妻关系中冯晓琴占上风的势头。

这便是顾清俞最不舒服的地方。弟媳太精明,有好,也有不好。若是上海人还放心些,倒并非对外地人有偏见,毕竟是从小地方来的,背景和生活习惯都不同。又比顾磊小了七八岁,还有未婚先孕那桩,在顾清俞看来,都是有些反感的......冯晓琴一上门,顾清俞便晓得,这人将弟弟吃得死死的,既顺着他,也牵着他。顾清俞看在眼里,也说不出什么不好。

买房就是这对姐妹的第一次交锋,冯晓琴一直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她知道自己不方便说话,便只能让顾磊和顾清俞借钱,但顾清俞可是个人精,她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没那么多心眼,肯定是冯晓琴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便以自己也要买房的理由回避了这个问题。

顾清俞还拉着顾磊和父亲躲在房间里开小会,让父亲不要心软答应给冯晓琴借钱,顾清俞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是冯晓琴想借钱,她说什么不会借,但如果是自己的弟弟要借,她肯定会答应。

而顾磊呢,又一味的老实没出息,他本来就觉得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挺好的,没有必要非得买,所以对买房这件事的态度模棱两可 ,顾磊没下定决心买,顾清俞也自然没借。

公公虽然认可冯晓琴这个儿媳妇,也很感恩她对整个家庭的付出,可一旦涉及到金钱这种敏感问题,是不是一家人自然就一目了然。

所以当冯晓琴说着软话和公公借钱的时候,公公只是一味地沉默不语,他的沉默让冯晓琴失望,也让她看透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操劳根本都是白干。

冯晓琴这个一心想要改变命运,想要留在上海的女人,通过这桩桩件件也明白过来自己无论做多少、做什么,在顾家始终都是个外人,平时的时候,一团和气,看不出来隔阂,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她永远都是最孤立无援的那个。

她的悲惨境遇在顾磊死后彻底滑向了人生的最底端,她和一直不对付的大姑姐顾清俞彻底撕开了两人之间的遮羞布,爆发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争吵。

冯晓琴本想起诉邻居把玻璃放在公共区域导致顾磊死亡,没想到顾清俞竟然“胳膊肘往外拐”,为了“外人”和自己的弟妹争吵,其实在顾清俞眼里外人从始至终都是冯晓琴。

于是她便撕开了平日里大姑姐的好模样,指责冯晓琴嫁给顾磊是为了钱,还怪她不尊重顾磊,把他逼得太紧。

顾清俞就那样看着她,也沉默。那瞬想,顾磊当初要是讨了别的女人,不知会怎样。寻个本分的上海姑娘,模样差一点,人也笨一些,不会算计,日子平淡得没有指望。但至少没那么早死。又想,这种假设完全没意思,时间不会倒转回去。

而冯晓琴噙着泪,歇斯底里的大吼顾磊都是顾清俞害死的,都是因为她处处对他们的夫妻感情指手画脚,才让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还说顾清俞就是顾磊的霉运,因为她在娘胎里压顾磊一头,才把顾磊的阳寿给挤没。

两个人唇枪舌剑,平日里都是善识大体的聪慧女人,现在却句句诛心,一开口就往彼此的心窝子上捅。

总之和顾清俞的这次激烈争吵,注定会让冯晓琴之后在顾家走得更艰难,她一个中年丧夫,不被婆家所容,还带着一个儿子,之后会如何逢凶化吉,为自己开辟新的发展方向呢?让我们继续关注电视,拭目以待!

总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冯晓琴和顾清俞之间因为地域不同带来的隔阂和疏离,其实都可以用这八个字概括。

顾清俞从始至终对冯晓琴一直都处于一种提防状态,因为她是个外地人,而顾清俞又自带本地人的优越感,所以才一直提防冯晓琴是图钱图户口,事实证明,顾清俞确实没说错,冯晓琴嫁到顾家确实另有所图,她的目的太明显,以至于已经把“逆天改命”这四个字写到了脸上。

顾清俞一直不愿意自己的弟弟被媳妇拿捏,又深知整个顾家离不开冯晓琴的费心操持,所以才会一直耐着性子和冯晓琴虚与委蛇。

而顾磊一死,两个人之间唯一的联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才会走到撕破脸皮的那一步。

而冯晓琴呢,一直对她有一种摆不正自己位置的愤恨之感。

首先她指望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不是说高嫁不会幸福,而是她只想着高嫁的好处,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高嫁带来的步步维艰。

其次嫁给顾磊也是她做得最不理智的一点,顾磊是个老实听话的好男人,但他撑不起一家之主的担子,他没钱没能力,所以才会一直受制于顾清俞,而顾清俞商业精英、独立自主,她掌握着财政大权,说话掷地有声,才能想借钱就借钱,不想借钱就不借。

顾清俞对冯晓琴的提防从她嫁进这个家门就开始了,无论冯晓琴怎么讨好她、怎么任劳任怨,在顾清俞心里都是应该的,这就是冯晓琴高嫁的代价。

冯晓琴错就错在想在一个高嫁的家庭里想支棱起来,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心高气傲不认命,鞭策儿子、督促丈夫,又使出浑身解数寻求独立,最关键的是独立还得靠顾家人,为了买房一借钱就要借百八十万,所以顾清俞看不起冯晓琴也在情理之中。

往期文章

看《激情燃烧的岁月》原著:石林牺牲,揭开了褚琴婚姻痛苦的根源

父母爱情:不靠厨艺不靠肉体,文盲江德华如何钓住知识分子老丁?

再看《温州一家人》20年不认生父的周阿雨,周万顺的狠诛了她的心

重温《玉观音》才懂安心酒后乱性,却被毛杰毁了前半生的真实隐情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致歉!文章分析以电视剧《心居》为准,原创不易,禁止搬运抄袭,侵权必究,谢谢支持!

0 阅读:225
人间一妙人

人间一妙人

一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90后码字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