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沧海冒险家
编辑| 沧海冒险家
-<前言>-
日本的无人机可以击落歼-20?
在东京的国际展会上,三菱重工放出来的无人机宣传动画,有着一个十分吸引眼光的画面。
一架三菱无人机锁定了歼-20,另一架无人机则朝着目标发射导弹,随后歼-20坠毁……
-<日本空中力量的豪赌>-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空中力量的发展一直被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
受限于和平宪法的约束,还有对美国军事技术的依赖,日本航空自卫队长期以来只能扮演“跟随者”的角色。
但是国际格局的变幻莫测,加上中国空中力量的快速崛起,日本开始谋求在空中力量建设上寻求更大的自主权。
于是,就有了与英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下一代战斗机,也就是全球空中作战计划(GCAP)。
这款被日本寄予厚望的先进战机,日本想要依靠这个战机摆脱对美依赖,重振空中力量。
但仅仅依靠一款先进战机,就能在未来的空战中占据优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的今天,无人作战系统正在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变量。
深谙此道的日本,自然不会放过在这一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于是,在GCAP计划的框架下,忠诚僚机计划应运而生。
三菱重工在东京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高调展出了其为GCAP计划开发的两款忠诚僚机概念模型。
分别是战斗型作战支援无人机和利用导弹技术开发的战斗支援无人机。
从两个无人机的介绍来看,三菱重工走的路和美国不同。
美国追求多功能、高性能的“协作作战飞机”。
但是这次日本展出模型看出,他们更加注重忠诚僚机的功能细分,将侦察、攻击等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无人机平台,以降低单机成本,提高部署规模。
这种思路的背后,是日本对自身资源和技术实力的清醒认识。
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难以像美国那样投入巨资发展“高大上”的无人作战系统。
所便宜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发展路线,或许是日本在忠诚僚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
日本一直在积极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先进技术,并试图在人工智能、数据链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并且三菱重工计划在明年进行无人机搭载人工智能的飞行测试,并计划在2035年实现忠诚僚机与GCAP战机的协同作战能力。
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其忠诚僚机能够与GCAP战机形成有效配合,提升日本空中力量的整体作战效能。
那么到2035年,日本能否获得与中国对抗的空中力量?
-<日本航空梦的泡沫>-
这次三菱重工展台上,最新展示的两款战斗支援无人机模型格外引人注目。
精致的细节、流畅的线条,彰显着日本在航空领域的技术实力。
但是更加博人眼球的还是他们不断循环播放的宣传片。
两架外形科幻的无人机伴飞着一架未来战机。
突然,其中一架无人机锁定了一架酷似歼-20的战机,信息迅速共享,下一秒,无人机发射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目标灰飞烟灭。
这段颇具“科幻大片”既视感的动画,除了想要利用歼-20的画面卖他们的无人机之外。
还赤裸裸的表现除了日本在下一代战斗机计划下隐藏的野心。
但是在这炫目的科技展示背后,却隐藏着日本航空梦的尴尬现实。
从早期的“心神”验证机,到如今与英国、意大利合作研发的GCAP,日本从未放弃过在航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野心。
这次航空展上,三菱重工展出的两种战斗支援无人机概念模型,更是被日本媒体冠以“未来作战利器”的称号。
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展示其在无人机领域的雄厚实力。
但是,“心神”验证机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备受期待的GCAP也进展缓慢。
这款号称将于2035年投入使用的下一代战斗机,至今仍停留在模型阶段,距离实际首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这次展出的战斗支援无人机,虽然在概念上颇具亮点,但在技术上却缺乏足够的支撑。
其中一种被描述为“自杀式攻击平台”的无人机,它的设计理念与美国波音公司的“幽灵蝙蝠”(MQ-28)无人加油机颇为相似。
但在隐身性能、航程、载弹量等关键指标上,却远远不及。
另一种号称具备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也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事实上,日本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
与在无人机领域深耕多年的中美两国相比,日本的技术水平明显落后。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始终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两大瓶颈。
20亿英镑的研发费用,对于经济增长乏力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而日本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难以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技术上的瓶颈则更加难以突破。
日本在航空发动机、隐身材料、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和欧美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更为尴尬的是,日本在GCAP项目上的合作伙伴英国和意大利,似乎也对日本的“雄心壮志”缺乏信心。
英国媒体曾多次报道,英方对日本在技术保密方面的能力表示担忧,甚至指责日本泄露了机密信息。
合作方之间缺乏信任,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上的瓶颈,都让GCAP项目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日本航空梦的泡沫,正在被残酷的现实戳破……
-<理性与现实的博弈>-
日本忠诚僚机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在通往“制天权”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和挑战。
尽管日本在无人机技术领域起步较早,并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但在人工智能、隐身性能、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与中美等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日本公开的“空战无人机”概念模型,机动性和隐身性能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暗剑”无人战斗机。
而且现代空战已经不再是单平台之间的较量,更是在电磁频谱、网络空间、太空等多维空间进行的体系对抗。
他们的忠诚僚机还过度依赖数据链,一旦数据链遭到干扰或破坏,其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此外,这些僚机的隐身性能和机动性有限,在面对拥有完备防空体系的对手时,其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更重要的是,日本发展忠诚僚机计划,会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担忧,进而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加上日本国内和平主义者的情绪高涨,也可能对忠诚僚机计划的推进造成阻碍。
所以,日本要想在2035年实现其空中力量的“野心”,并非易事。
事实上,日本在军事技术发展上,一直走着一条“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道路。
早在本世纪初,日本就启动了被称为“心神”的先进技术验证机项目。
他们试图研制一款具备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先进战斗机,以此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然而,由于技术难度过大、研发成本高昂,以及美国的政治干预,“心神”项目最终在2016年草草收场,只留下一架验证机和一堆不了了之的技术成果。
美国也希望日本继续充当其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不愿意看到日本拥有过于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周边国家则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心存警惕,对日本的军事技术发展保持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即使投入巨资发展忠诚僚机,最终能否如愿获得与中国抗衡的空中力量,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无人机将主宰天空?>-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空战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无人机凭借其成本低廉、部署灵活、作战风险小等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侦察、攻击、电子战等作战任务。
在未来空战中,无人机将不再是有人驾驶飞机的附属品,而是将与有人驾驶飞机一起,构成“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新型作战体系。
在这一趋势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无人作战系统,其中尤以中美两国的竞争最为激烈。
中国近年来在无人机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翼龙”、“彩虹”等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并在实战中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发展“暗剑”等隐身无人战斗机,以及“忠诚僚机”等新型无人作战平台,以期在未来空战中占据优势。
美国的无人机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却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为了保持其在无人作战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发展更多新型无人作战系统。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空战舞台上,无人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
2035年,日本真的能依靠忠诚僚机,获得与中国对抗的空中力量吗?
答案并不乐观。
日本忠诚僚机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在技术、环境、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中国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坚定的发展决心,正在无人作战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逐步构建起与美国抗衡的无人作战力量。
2035年,谁将主宰亚太的天空?
让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三菱展出两种“AI无人机”,计划与下一代战机配合作战
参考消息——军情锐评:国际反无人机市场竞争激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