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料到,德法俄也没想到,中国石油如今会成为“遥遥领先”!

说一件史知兴替 2024-11-01 03:12:47

过去,石油对中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影响着国家的命脉。

国际油价的每一次波动,都足以在中国引发一场“能源地震”。

“油荒”的阴影,深深烙印在几代人的记忆里,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朋友圈里流传的各种“加油攻略”,更像是一种集体焦虑的宣泄。

这种焦虑其实是因为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太重了。

那时,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占了七成以上,这种依赖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很被动,容易受制于人。

从“缺油”焦虑到自主创新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打造高端装备 托起“国之重业”——中国石油报

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过,国内的石油产量远远跟不上这种需求。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老牌油田,如同老骥伏枥,竭尽全力,却依然难以填补巨大的能源缺口。

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让中国不得不增加石油进口。

1980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但同年原油进口量也达到了1500万吨。

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到1993年超过3000万吨,2000年超过7000万吨,2010年超过2亿吨。

这组不断增长的数字,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加深。

这种依赖也让中国经济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正如中国石油报2024年5月23日报道所指出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是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

彼时,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安全的风险。

国际油价的波动,更是如同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每一次油价上涨,都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推高生产成本,引发通货膨胀。

而油价下跌,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降低成本,但长期来看,却会打击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积极性,不利于能源安全的长远发展。

面对能源进口的难题,我国没有选择袖手旁观。

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真正掌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

于是,一场能源技术的攻坚战正式开始了。

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当时中国的石油工业基础还不扎实,技术上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人员们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从实验室到油田现场,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他们明白,想走自主创新的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国家加大了对能源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科研人员们昼夜奋战,解决了许多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深海和陆地上发力:开发南海和塔里木盆地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中国将目光投向了深海和陆地两个重要的能源宝库——南海和塔里木盆地。

南海这片海域富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

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非常困难,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

面对深海里的未知挑战,中国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他们迎难而上,攻克了深水钻井、水下采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大进展,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

同时,在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另一场能源开发的“大会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地质情况很复杂,勘探和开发起来非常不容易。

正是这种极端的环境,激发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

他们用自己研发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成功开采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让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变成了能源宝库。

技术领先,打破垄断

信息来源:中印遥遥领先、欧盟锐减九成:俄石油出口格局发生大变化——环球时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石油工业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深海钻井平台到页岩油开采技术,从特高压输电技术到核电技术,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

在页岩油开采领域,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水平井优快钻井、长水平段分段压裂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页岩油开发技术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页岩油规模化开采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深海钻井平台领域,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达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可在全球95%以上的深海海域作业,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些自主创新的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石油开采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构建全球能源合作新格局

信息来源: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系列解读(勘探篇)——中国石油报

中国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因此,中国在积极开发国内能源资源的同时,也放眼全球,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合作,构建全球能源合作新格局。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建设了一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例如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

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为中国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也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很活跃,和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倡议,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来展望

中国深刻认识到,传统能源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因此,中国将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超过了12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47。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量都是全球第一,而水力和核能发电装机规模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给全世界的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不仅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还积极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例如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但不可忽视的是,能源转型是全世界面临的大问题,需要各国一起努力,共同解决。

中国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构建清洁能源未来。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发清洁能源项目,例如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还为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中国也在清洁能源领域跟发达国家合作得很积极,比如交流技术、培养人才、制定标准等。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自身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5 阅读:5115
评论列表
  • 2024-12-20 18:29

  • 2024-11-14 06:46

    口径要同一性,不要将石油和能源搞混了。要说在能源消费中煤炭还是占大头。文章没有重点。

说一件史知兴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