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拆桥的人有多可恨?司马睿到死都不明白,王导才是他的依靠

尘尘聊军事 2023-02-02 09:12:27

司马睿,司马懿的曾孙,从晋武帝司马炎那一脉来看,司马睿已经是远亲了,从血缘关系上看,司马睿跟司马炎没有什么关系,跟司马懿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司马睿本身就不是司马家的人,他的父亲琅琊恭王司马觐并非司马睿的亲生父亲,司马睿其实是他的母亲与一个小吏所生。

司马睿的早年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即使坐上了琅玡王这把椅子,也没有展现出多少能力,如果不是西晋八王之乱导致的天下大乱,石勒诛杀司马氏五十八个王爷,司马睿的一生估计就在琅琊这个地方待着了。

可是,总有一些人是上天眷顾的,八王之乱将司马睿送到了成都王司马颖的面前,司马颖根本看不上这个平庸的堂兄弟,杀掉司马睿的亲叔叔东安王司马繇以后,司马颖想着斩草除根,就要对司马睿下手。

司马睿

司马睿就像赵构一样,别的本事没有,逃跑一流,听说司马颖要杀他,立刻骑着马就跑了,临近黄河的时候,因为守军盘查,差一点遭到抓捕,好在所骑之马奋勇向前,才勉强逃脱。

逃离邺城的司马睿投奔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对他不错,不仅将他安置在下邳,还给他配了一个参军,王导。

没多久,司马睿再次被司马越调到南方,驻守在建邺。

衣冠南渡

刚到建邺的司马睿面临的问题跟早年孙策兄弟一样,江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实在是太过于傲慢,根本不把他这个王爷放在眼里,尤其是吴人顾荣、贺循等,一点面子都不给司马睿。

司马睿跟王导两人并不是那种整天喊打喊杀的,司马睿为人懦弱,王导文质彬彬,面对吴人的傲慢,王导将司马睿打扮得极其隆重,摆开仪仗,大摇大摆的在建邺城溜达了一圈,顾荣、贺循等就来投奔了。

司马睿的行为要是放在别的朝代,肯定会被当时的文人贬低的一文不值,但这时候的文人崇尚的是魏晋风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排场越大,风度就越高,自然能够收拢文人士族的心。

衣冠南渡

初步搞定江东地区的世家大族没多久,北方的洛阳就沦陷了,匈奴人可不跟西晋的世家大族讲什么礼仪规矩,看着不爽就杀掉,因此北方的世家大族纷纷携家带口的往南逃,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等抢破了头皮往江东挤。

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对逃难而来的世家大族量才适用,老百姓则尽量安置,一时之间,江东成为西晋王朝唯一的乐土。此时在困境中继位的晋愍帝司马邺也已经沦为刘聪手中的俘虏,随着晋愍帝司马邺被杀,留在北方的西晋大臣刘琨与江东的大臣纷纷劝谏司马睿继承大统,延续司马氏的江山。

世家大族

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318年,司马睿登上帝位,成为东晋帝国的首任皇帝,刚当上皇帝的司马睿其实并没有多少兴奋感,他的梦想不过是当一个太太平平的王爷,可是时事不允许啊,非要他当皇帝。

登基那天,司马睿竟然在百官面前,再三地邀请他最信任的臣子王导与他一起坐王座,享受万众的膜拜,这可把本就十分谨慎的王导吓坏了,在王导不断地劝说下,司马睿才放弃这个想法,可见此时的君臣二人,关系十分密切。

琅琊王氏并非只有王导一人显贵,王导的族兄王敦更是成为东晋首屈一指的军事长官,坐镇荆州的他平定了江州刺史华秩的叛乱,扫平了杜弢流民起义,为司马睿坐稳东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与马,共天下

但是,司马睿变了,他不再信任忠心耿耿的王导,反而对刘隗和刁协两个王府旧臣非常信任,刘隗二人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却因为司马睿的宠信,平步青云。

王导这个人,生性淡然,做官他很开心,掌权他也很开心,但是他对于活着更开心,失去了权力,只要保存了生命,他就不怎么当作一回事。

可是他的族兄王敦却跟他完全相反,王敦是一个嗜权如命的人,随着王敦掌控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多,对于司马睿冷淡王导这件事情就越来越不满意,多次上书“劝谏”司马睿斩杀刘隗二人,重新启用王导。

司马睿肯定是不同意,东晋的太阳只有他一个,现在王敦开始命令太阳做事了,司马睿非常不爽,他开始布置拿下王敦的任务。

王敦统兵

恰逢此时凉州刺史周仿病逝,湘州刺史甘卓调任凉州,王敦推荐自己的亲信沈充就任湘州刺史,遭到司马睿的拒绝。湘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上而下可以迅速地控制荆州,一旦被王敦掌控,东晋天下就要改名换姓了。

因此司马睿将自己的叔父,老而无谋的谯王司马承放在了这个关键位置上,同时以刘隗为镇北将军,督率兵马镇守淮阴,尚书仆射戴渊为镇西将军,镇守合肥,名义上是防止后赵南下,实际是用来监控王敦,以备不时之需。

王敦对于司马睿的安排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还致信刘隗,想要搞好二人的关系,共同辅助司马睿,但被刘隗无情的拒绝,王敦因此很生气,却依然没有打算带兵入京。

因为在豫州还有一个豫州刺史祖逖,祖逖忠心护国且在军事能力上强于王敦,王敦并不敢妄动,不过随着祖逖的突然病逝,王敦在军事上的最后一个威胁消失了,举兵入京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举兵入京,王敦反了

公元322年,王敦列举刘隗的十大罪,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朝建邺进军,王敦的心腹沈充也在吴地起兵,一时之间,东晋大地上演大内讧。

司马睿对于王敦的突然叛变非常生气,自认为已经布置妥当的司马睿根本不愿意向王敦低头,他将刘隗、戴渊召回建邺,守卫京师。

王敦起兵

司马睿的叔叔,镇守湘州的司马承此时却要比司马睿难受多了,由于地处荆州的上游,王敦起兵之初就命令魏义带着两万精锐之师扑向司马承,年迈无能的司马承胆有余而谋不足,没多久就成为魏义的刀下亡魂。

回师建邺的刘隗跟司马睿一样,也是充满了莫名的自信,总以为击败王敦就在翻手之间,他还建议司马睿将建邺城内的琅琊王氏诛杀殆尽,但被司马睿拒绝。

此时留守在建邺的琅琊王氏在王导的带领下,日夜跪守在宫门外,时刻担心着项上人头不保,每次遇到尚书左仆射周顗入宫面君的时候都会大声呼叫伯仁救我宗族百口。

周顗从来都不搭理王导,作为魏晋风骨的杰出代表,周顗为人放浪不羁,却是一个十足的好人,他虽然不搭理王导,但在司马睿面前却说尽了王导的好话,保全了王导一族人的性命,可是他在出宫遇到王导以后,又放声狂言杀尽王导一家,以泄私愤,这让王导非常生气,从此怀恨在心。

由于周顗的力保,司马睿重新启用王导,以王导为前锋大都督,戴渊为车骑将军,共同讨伐王敦,以征虏将军周札守卫石头城,刘隗守金城,静待王敦。

司马睿的防守布置还算妥当,但用人却非常幼稚,王导虽然忠心耿耿,毕竟是王敦的族弟,关系摆在那里了,可以不杀,也应当不用,而周札更是被司马睿冷落致死的周玘的弟弟,对司马睿只有恨,根本没有任何忠心可言。

王敦进军路线图

王敦的大军刚刚攻打石头城,周札就开城投降了,石头城一丢,司马睿等人慌了,这些常年坐镇朝堂,只知道舞文弄墨、摆弄人心的家伙哪里懂得什么兵书战法,竟然倾巢而出想要夺回石头城,结果遭遇大败。

此时的司马睿泪流满面,他怎么也想不到,事情怎么就发展成这个样子了,不过他对刘隗、刁协还不错,在这等关键时刻,依然想法设法的让他们离开,刁协命不好,走半路被杀,刘隗一路奔到了后赵,躲过杀身之祸。

刁协被杀,刘隗逃走,司马睿在朝堂静静的等候着王敦的到来,准备将这个皇位拱手送给他,他自己回琅琊度过余生。

可是,司马睿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王敦,他只好让百官去石头城面见王敦,王敦仍然不来。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眼看着王敦没有废掉司马睿的意思,司马睿只好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可是王敦依然不接受,这下子司马睿懵了,王敦到底想干什么。

王敦想杀掉戴渊、周顗,这两个人虽然都是王敦的故交好友,却在政治上没有站在王敦这一边,以他们的威望和能力,日后定然想尽办法诛杀王敦等人,因此在征求王导的意见后,王敦果断的杀掉了戴渊、周顗。

王导对于周顗是非常痛恨的,他并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他王氏一族的性命,在最关键的时候,他默许了王敦的行为,后来在中书省翻阅臣子奏请皇帝的奏章时,发现了周顗力劝皇帝保全琅琊王氏一族性命的奏书,此时他才明白,他与周顗的人格差距有多大,因周顗字伯仁,王导也留下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戴渊和周顗被杀,司马睿身边再也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重臣,在王敦大封王氏子弟的时候,司马睿终于品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随着琅琊王氏子弟全面接管东晋的军政大权,司马睿这个东晋开国皇帝,彻底沦为傀儡。

公元323年初,大权旁落没多久的司马睿在忧郁和愤怒中含恨离世,直到司马睿病死,王敦都没有去见司马睿一面

0 阅读:17

尘尘聊军事

简介:每日分享原创文章,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