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防涝技巧,培土排水双保险,根好不烂长势强

青山追梦之旅 2025-02-15 20:26:26

猕猴桃防涝技巧,培土排水双保险,根好不烂长势强

在猕猴桃的种植领域中,每年的水涝灾害就像一个躲不掉的阴影,给果农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猕猴桃这种独特的水果,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特别是其脆弱却至关重要的根系,在面对水涝时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如果猕猴桃的根系长时间浸泡在积水里,超过十二个小时,就会有明显的损伤。这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根系会因为缺氧而无法正常进行呼吸,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生长问题。比如,根系的吸收功能会降低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就相当于直接切断了猕猴桃果实和枝叶的营养供应。而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和传导水分,也会让植株变得萎靡不振,原本翠绿的叶片开始发黄、枯萎,甚至有数据显示,在严重水涝且后续缺乏正确处理的情况下,猕猴桃果实产量会锐减近七成,这对于果农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那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到底具有怎样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它如此害怕水涝呢?其实啊,猕猴桃的根系属于肉质根,在自然的环境里,它就像是为适合肥沃深厚的土壤而生的。正常的土壤环境,土壤间隙能够提供充足的空气,让根系茁壮成长,年根生长量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并且会有百分之八十的根系会朝着更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方向延伸。但是一旦水涝发生,这原本健康的根系就像是遭遇了“滑铁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水涝对猕猴桃根系的具体伤害。从土壤的角度来看,持续的积水会让土壤中的氧气被水分大量排挤,根据土壤学的相关数据,积水超过一天,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能降低九成以上。这就像是给根系来了个“窒息式攻击”,根系呼吸极度困难。而且,过多的水分还会让土壤结构变得松散,原本紧密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崩塌的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五左右,这就使得根系在土壤里的固定变得很差,容易倒伏。另外,积水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衡,原本有益微生物,如有益细菌和放线菌等,能够快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为猕猴桃提供氮、磷、钾等各种养分,其比例能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水涝发生后,厌氧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被抑制。研究发现,在水涝情况下,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可能会锐减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就好像是根系的“营养大军”被击溃,猕猴桃的根系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补充。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猕猴桃的水涝问题呢?首先要重点关注培土这个环节。每年进行培土是非常必要的操作,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关键时期。合适的土壤厚度能为根系营造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一般来说,培土厚度大概在十到十五厘米左右较好。这个厚度就像是给根系穿上了一层合适的“防护服”,既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又不会影响到根系的正常延伸。当遭遇水涝时,这样的培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泥土冲走对根系造成的伤害。而且它还能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避免夏季高温时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的影响,以及冬季低温时对根系冻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培土的重要性,比如在相邻的两块猕猴桃种植地,一块进行正常培土,另一块不培土,在遭遇一次轻度水涝后,不培土的地块根系损伤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培土的这块地,根系损伤比例能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

除了培土,排水也是重中之重。合理规划猕猴桃果园的排水系统是基础。要依据果园的实际地形,按照山地的走向,顺势挖掘排水沟。一般主排水沟的深度要在六十厘米以上,宽度能在八十厘米左右,而田间排水沟的深度至少要在五十厘米,宽度五十厘米为宜。这些排水沟能够快速引导多余的水分排出果园。还可以在果园周围深挖环状沟,深度达到一百厘米左右,宽度八十厘米,来降低果园的整体水位。

在日常的果园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巡查力度。遇到降雨天气,特别是降雨量比较大的时候,要随时查看园内的积水情况。要及时疏通排水沟和环状沟,确保排水顺畅。当发现排水不畅的地方时,要及时进行疏通。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土壤湿度来判断排水效果。一般来说,猕猴桃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果土壤湿度长时间超过百分之七十,就说明需要进行排水操作了。经过长期的水涝防治,对比不同管理方式果园的猕猴桃生长情况,管理良好、水涝防治到位的果园,猕猴桃果实的平均产量能达到每株一百五十公斤以上,果实的品质也非常高,而在水涝防治不到位的果园,产量大多低于每株八十公斤,而且果实的品质也大打折扣。

猕猴桃防涝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培土和排水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精心呵护猕猴桃的根系,才能在面对水涝威胁时保障猕猴桃的健康生长,从而迎来满意的收成。希望每一个猕猴桃果农都能掌握这些实用的防涝技巧,让自己辛勤付出的心血在水涝面前多一份保障,让自己的果园收获满满的果实。

0 阅读:5
青山追梦之旅

青山追梦之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