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可以点击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多谢您的支持!
一部导演跟拍了十几年的纪录片,被央视奉为神作,甚至被称为“文献”都不为过!
这部影片几乎全靠旁白推动叙事,没有吸引力,但却让看过的人心情沉重不已,无比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纪录片!
你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民工过得有多艰辛吗?他们背井离乡进厂打工,连回家过年都是一种奢望;人到中年成家立业,却仍为了能给父母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而远走他乡;
稍不注意就要面临失业,为了抓住那么一点点机会,恨不得拼尽全力,可最后牺牲的却是自己最好的年华和孩子需要陪伴的童年。
1994年,中国掀起了一股打工潮,整个社会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而当时才19岁的陈凤英便是因为听了这句话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东莞打工的火车。
那时的她太想离开家了,也太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愿意向父母一样一辈子困在那座闭塞的小山村里,只能靠着微薄的卖粮钱过日子。
尽管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连陈凤英自己都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发展,可是她还是心甘情愿的想要和命运赌上一把。
人满为患的东莞并不缺乏向陈凤英这样的打工妹,不过好在陈凤英是幸运的。
虽然她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出彩的一技之长,但很快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了东莞某家电子厂上的一名流水线操作女工。
当时在东莞有着许多家像这样的电子厂,在这里工作既不看重文化水平,也不看重个人技能。
只要是年龄在17岁到25周岁之间,愿意拿自己大把的青春去交换的年轻女孩,你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得到一份工作。
找到工作的陈凤英欣喜若狂,她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父母,她想告诉父母,她抓住改变命运的稻草了,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了。
眼看着姐姐在大城市扎了根,一直向往外面生活的亲妹妹陈秋芬和表妹刘永芬也动了心。
于是在姐姐陈凤英外出打工的第二年,他们也像姐姐当初一样,坐上了外出打工的列车。只是她们不知道这一去,就和家人错过了三年的春节。
在电子的工作是乏味。别看这份工作来得容易,干起来也非常简单,但对于三姐妹来说却是煎熬的。
每天都是乏味的机械性工作,一个位置一坐就是一整天,根本不给你半分离开的机会,吃饭喝水甚至上厕所都由不得你。
而且电子厂的老板只在乎利益,不仅完不成工作要被罚款,就连上厕所超过十分钟也是会被罚钱的。
可是尽管厂子里的规定如此苛刻,陈凤英姐妹也愣是撑了三年。虽然在这三年里,她们累得浑身都是病,为了省钱甚至一次家都没有回过,但在陈凤英心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997年,这三个阔别家乡已久的姐妹,终于决定要结束这样的生活回家过年了。看着黑压压的人流,三姐妹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她们太想家了,也太想念家中的父母了。
自从打工潮流传开来,每当春节临近,广州火车站都会被挤得人满为患。每天都有七八万人要从这里坐上火车向中国的四面八方散去,只为了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
或许是回家的心过于迫切,那些外出打拼的游子们在上火车时都会争先恐后的向前拥挤。面对着身材魁梧拎着大包小裹的壮汉们,身材瘦小的三姐妹只有拼尽全力才能挤上了火车。
火车上的人很多,空气也非常难闻,但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陈凤英姐妹三人才能格外的安心,因为她们要回家了。
在经历了28个小时的煎熬,三姐妹终于到达了回家的第一站重庆。为了省钱,相比于能快点到家的火车,三个姑娘不约而同的决定要乘坐大巴车,赶往四川武胜县。
虽然她们非常想要回家,但相比能剩下那几十块钱,她们情愿再辛苦一点。等这三个姑娘到了县城,已经是她们离开东莞的第五天了,她们离家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这一次,陈凤英和两个妹妹并没有着急踏上回村子的客车,反倒是在小县城里大肆采购了一番,她们买了许多爆竹礼品,只为了能够补上她们和家人缺失的那三个新年。
刚下客车,当脚踩着那条令她们熟悉的泥泞小路时,陈凤英心中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还没到家门口,她远远的就看见了家门前站着的母亲。
“妈妈!”隔着一块又一块麦田,陈凤英就迫不及待的呼喊起了这三年里,她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的人。
虽然没有走近,但陈凤英还是看见了母亲不再挺拔的腰杆,脸上布满的皱纹和眼中盛满的泪花。
这一年的春节,陈家过得相当热闹。父母抡起膀子做饭,孩子们大快朵颐的品尝。而三姐妹也掏出了她们在异乡打拼得来的稀罕货,最新款的牛仔裤分给了妈妈,最好用的剃须刀递给了爸爸。
院子里的是阖家团圆的烟火齐鸣,屋子内的是父母喜悦的笑容。在春节的爆竹声中,陈凤英拿着剃须刀给爸爸刮着胡子,她问爸爸:“你高兴吗?”
她爸的眼神一直在黏在姑娘的身上:“高兴,你能赚钱养活自己了,真好。”
1999年,三姐妹开启了人生当中的下一个阶段。妹妹陈秋芬在四川结了婚,随后和丈夫在贵阳开了一家服装店。
而姐姐陈凤英则是因为拼命打工,而错过了最好的结婚年龄,最后在家人的介绍下,和同村也在外打工的刘进伟结为了夫妻。
夫妻二人都是闲不住的主,刚结婚就开始思考起了营生。当时恰好赶上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那个在西藏边境叫做日当的小镇上也迎来了成千上万的工人。
夫妻二人经过一致商定,决定带着自己东拼西凑来的3万块钱家当,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要在那儿开上第一家川菜店。
这个梦想看起来很宏大,但在出发的路上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那条计划走三天三夜的路程,陈凤英夫妻二人愣是花了七天。
8000多公里的路程、海拔有5km的唐古拉山、艰难险阻的无人区可可里,这一路夫妻二人走的可谓是格外的艰辛。
不过好在等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很快就以每年两万两千元的价格,承包下了一个小食堂。
由于陈凤英夫妻二人开的小食堂是方圆几里内唯一的一家饭店,所以他们的生意做的格外的红火,有时候一天最多可以净赚四五千元。
面对着如此高昂的收入,就算是每天累的要命,陈凤英夫妻二人也干得格外卖力。
在接待完最后一名顾客后,陈凤英夫妻就开启了繁琐的备菜过程,从摘菜、洗菜,和面、揉面,忙活了一顿直接到第二天凌晨,在睡了四五个小时候之后,她们又得起床,做饭招待客人。
不知不觉中,陈凤英夫妻二人就在这里待了五年之久,而那条连接着西藏与外界的柏油路也就此修建而成。
随着大批大批的工人离开,他们的小食堂也变得越发冷清。由于长时间不分昼夜的打拼,外加高原反应,陈凤英早些年在电子厂落下的病根也开始逐渐发作,甚至越演越烈。
妻子的身体越来越差,刘进伟也不得不放弃在西藏的小吃部。可是离开了这里,她们又要去哪儿呢?是继续奔波打拼,还是拿着自己赚的钱,安安心心回老家?
而就在他们的人生再一次陷入迷茫之际,刘进伟的亲妹妹给他们抛来了一颗救命稻草。
妹妹告诉夫妻二人,在广西中部有一个叫做来宾县的小县城正在经历撤县建市,而当地的政府为了能够扩大城市规模,为外来商户提供了十分优惠的招商政策。
陈凤英夫妻二人得知消息欣喜若狂,立刻打包自己的行李,从西藏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广西。
然而当夫妻二人带着未来的憧憬到达广西之后,才发现这一切也不过是泡影而已,原来妹妹所说的投资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要不是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走南闯北,积累下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陈凤英和刘进伟恐怕会赔的倾家荡产。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夫妻二人心中拼搏的火苗不断熄灭,他们将妹妹送回了老家,便在县城里买下一套了160平方米的房子。
看着一天天盖起来的房子,陈凤英夫妻二人非常激动,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他们终于一个真的属于自己落脚的地方了,完成了当年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梦想了。
这一次,陈凤英夫妻没有像以往一样急乎乎的离家闯荡,而是安心的在老家呆了半个月。他们每天陪伴着父母,照顾一双可爱的儿女,过着从来没有的安稳宁静的生活。
看着远处的稻田,陈凤英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在外漂泊闯荡真的值得吗?赚的那些钱可以买回父母没有子女照顾的岁月,可以弥补儿女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吗?陈凤英没有答案,也不希望得到答案。
虽然这样在小山村里的生活很安逸,但对于习惯了奔波的陈凤英夫妻却并不好过。
于是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夫妻二人再一次像十年前那样,与家人道别。只不过这一次,需要告别的还有他们的儿女。
听着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陈凤英心中虽然有千万般不舍,但是还是头也不回的向远方走去。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知道,下一个重逢之日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