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不敢同中国开战?英专家一语道破:中国除核武器另有王牌

乔乔看社会 2023-09-23 19:39:16

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军事力量,让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两国间的摩擦时有发生,但美国从未真正与中国开战。

究其原因,中国的隐藏王牌使美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王牌,并非中国所拥有的核武器,而是更为深层的实力。

那么中国让美国忌惮的王牌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忌惮中国的“反介入”战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崛起,中国未来几十年内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极可能发动全面战争,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并不主动寻求战争,而是采取防御性的“反介入”战略。

这个概念最初是美国智库提出的,指中国利用各类远程打击力量,让美军无法介入中国周边。

中国在第二岛链以外部署了大量东风导弹、东海导弹以及歼轰7等作战飞机,它们的打击范围可达2500公里以上,对临近中国的美军基地形成严密的包围网,让美军难以接近中国本土。

这种做法让美军丧失了对中国近海的介入能力,美国一直梦想从南海和台湾海峡向北发起进攻。

但现在只能被迫在远离中国的外围徘徊,这种进退两难的被动处境,已让五角大楼感到前所未有的忧虑。

除了传统打击力量中国还将网络战纳入反介入体系,美军严重依赖指挥系统、预警雷达和侦察卫星,

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反介入的目标,一旦遭到网络攻击瘫痪,美军的作战能力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积极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都与中国存在多层次合作。

中国利用外交和经济手段,让这些国家在对抗中保持中立,美军也因此失去在亚太的前沿基地。

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充分体现了将先进军备与传统智慧相结合的军事思想,它旨在增加美国发动战争的难度和代价。

迫使美国放弃冒险主义,从而维护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具备的担当与胸怀。

在反介入战略的威慑下,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但我们也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继续加快反介入体系的建设,使美军对中国心生畏惧,不敢肆意进犯。

同时还要在经济和外交上积极争取亚太国家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守住和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放弃与中国开战的顾虑

在外交方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外交,尽量不使用武力解决,包括领土纷争问题也都是通过谈判解决。

如果谈判解决不了的话,也会暂时搁置,只要不是像印度越南那样,中国政府是不会出兵的。

这让中国不仅有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节省下很多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

不像俄罗斯那样,国内经济建设本身处于劣势的状态下,还要增加必要的军费,使得经济日益恶化。

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经济复苏,并借机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冷战期间,美国带头建立北约,将欧洲牢牢纳入自己的战略布局。

尽管如此欧美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层矛盾与利益冲突,这些裂痕在冰山下潜伏,只待良机彻底爆发。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欧美之间在经贸、贸易、气候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利益冲突日益凸显。

以2022年的俄乌冲突为例,美国号召欧洲国家联手制裁俄罗斯,结果欧洲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

而美国不但没有给予援助,反而抓住机会大肆敛财,比如加快对欧洲出口天然气等,引发欧洲的强烈不满。

一旦中美爆发军事冲突,美国必然要调集大量资源对付中国,这无疑给了欧洲一个难得的机会。

欧洲必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自己的崛起,正如英国首相邱吉尔曾说:“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英国只有永远的利益。”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反恐一度成为美国核心的战略布局,为确保本土安全,美国加大了对中东地区的军事介入,但近10多年来,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却日益削弱。

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又重返伊拉克参与战斗,特朗普突然宣布从叙利亚撤军,这些举动充分说明,美国在中东的策略反复无常,已经丧失主动权。

而伊朗、土耳其等势力正蠢蠢欲动,准备扩张自身势力范围。

一旦美中爆发战争,美国势必将大量战略资源投入亚太地区,这将进一步削弱其对中东的控制力,伊朗等势力必然趁势崛起,对美国形成双重压力。

在印太地区,美国试图通过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形成包围网,遏制中国的发展。

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然而这样的战略结盟极不稳固,一旦美中开战且美国战败,那么这一同盟势必土崩瓦解。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加入印太战略,更多是出于利用美国牵制中国的考量,而非真心追随美国。

一旦美国实力削弱,它们必然抛弃失败的美国,另寻出路,届时,中国将成为真正的亚太霸主,美国构想的包围网将土崩瓦解。

无论欧洲、中东还是亚太,地缘政治的变数都令美国难以轻举妄动,正因明白与中国开战必然使美国元气大伤,美国只能退而求其次,与中国进行新冷战式的博弈对抗。

这正是当前美国的重大政治顾虑所在。

交缠的中美经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也日益复杂化。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对美国产业造成了不小冲击,从纺织品到日用电器,再到高端电子产品,中国制造已经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中国制造”成为美国人购物时最熟悉的标签,美国不少传统制造业被迫转移生产基地或直接倒闭。

面对中国产品的冲击,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但收效甚微,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导致中美间贸易战一触即发。

但最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为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美国人不得不承担商品价格上涨的后果,美国企业的利润也因此下滑。

与竞争同时存在的是两国经济的互补性,美国急需中国巨大的市场,而中国也迫切渴望美国的高新技术。

两国企业之间建立了众多合资合作项目,美国跨国公司也深度介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结下不解之缘。

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两国更是牵绊密切,中国长期位居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国,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也居各国之首。

还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让中国有了底气,如果美国像对付俄罗斯一样,将中国比如困境的话,中国就可以和俄罗斯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中美经济的交融使两国互相依赖,一旦外交关系出现波折,经济往来即面临冲击。

而且两国还存在诸多经济依赖,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和能源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出口支撑着美国经济。

美国对中国的机械和飞机零部件出口也是拉动本国制造业的重要动力,而美国在稀土等领域则依赖中国的供给。

尽管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但两国经济之间的交融与互补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中美双方都意识到,经济脱钩将给两国带来难以承受的代价。

维护中美经济合作,运用经济纽带促进两国关系,已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中美必须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妥善处理分歧,使两国经济的“脉搏”保持畅通。

只有如此,中美经济合作的阳光前景才能持续打开。

结语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两面,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要携手共进。和平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理解和包容。

世界这么大,我们共处一地,应该化干戈为玉帛,化零和博弈为合作共赢。

历史充满智慧的人会选择开创未来,愚蠢的人才沉溺过去。我们该继续前行的道路。

最后一个问题,和平的定义是什么?强权的和平,亦或普世的和平?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
乔乔看社会

乔乔看社会

用专业,有趣的视角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