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14项世界自然遗产(二)

南烟聊旅游 2023-03-25 02:43:01

「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自然的美好」

自我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文化遗产3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八、中国丹霞

2010年,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6处系列提名地组成。

以红色陡崖为主要特征的山地,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多达1000余处,可谓万山红遍。

广东丹霞山景区

浙江江郎山丹霞景区

浙江江郎山丹霞景区

九、澄江化石遗址

位于我国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附近,是保存极其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化石群生动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的证据。

澄江化石地于1984年被发现,截止2012年,澄江化石地发现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的化石。

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化石之一,怪诞虫

化石之一,铅色云南虫

化石之一,长尾纳罗虫

十、新疆天山

新疆天山包括新疆博格达、巴音布鲁克、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等。

天山,因“天上之山”而得名,它在中国新疆乃至中亚各地,都是一个神圣的所在。

天山是众多内陆河流的发源地,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系山脉,有着独特的气候、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

2013年,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天山天池

天山

天山

十一、湖北神农架

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横亘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千米,相传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

神农架由两部分构成:西边的神农顶巴东、东边的老君山。景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 ,有“神农天园”之称。

2016年,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神农架

神农架

神农架

十二、青海可可西里

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提名地核心区面积约为37356.32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为22909.04平方千米,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

千百年来的无人打扰,使她依然保持着生命最初的模样,是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棕熊的故乡。提名地范围内生存的藏羚羊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

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藏羚羊

藏野牦牛

藏野驴

十三、梵净山

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西北部,处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约567平方千米,景区具有独特的风光,也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

在我国的诸多名山中,梵净山的外形、宗教意义不算出众,但它却是6000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正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所说:“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2018年,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

梵净山

梵净山

十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繁殖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 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 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

3. 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 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0 阅读:56

南烟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