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深厚的情感和严格的标准,塑造了日本独特的大米市场格局,但如今,这一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早在1990年代,日本就曾遭遇米荒,当时从泰国进口香米,然而泰国米却不受欢迎,被认为只适合炒饭。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本土大米的偏爱以及对大米品质的严格评判。但随着日本米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一些国家开始种植类似日本米的品种。
同时,日本原产大米价格不断攀升,为外国产的日本米进入日本市场创造了机会。
如今,在东京的一些超市里,已经能看到加州大米“卡洛斯”以及混合了台湾大米的品牌等外来米上架。

美国对日本保护大米市场的做法早就心怀不满。
美国去年发布的《对外贸易壁垒报告》指责日本大米“进口和分销制度严格且不透明,导致(外国)大米无法充分走入日本消费市场”。

特朗普政府更是紧紧揪住大米问题不放。
日本经济产业部长武藤容治3月10日在美国要求豁免关税未获成功,隔天还被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批评日本“对大米征收700%的关税”,将其列为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国家之一。
面对美国的指责,日本政府辩解称,日本每年已免关税进口约77万吨大米。
2023年,日本从美国、泰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等地进口大米,其中从美国的进口量最大,超过34万吨。
不过,这些进口米大部分用于加工业以及用作牲畜饲料。日本对进口大米不积极,主要是出于保护自身农业的考虑。

随着日本农民高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事大米种植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日本米粮出现短缺。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施压也给日本大米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日本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被迫敞开大门迎接美国米。

日本大米市场正处于传统坚守与外部冲击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日本人对本土大米的情感和品质要求使得他们难以轻易接受外来大米;另一方面,国内米粮短缺和外部关税压力又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大米进口政策。
未来,日本大米市场将如何发展,是继续坚守本土大米的主导地位,还是逐渐开放市场接纳更多的外国大米,这不仅关系到日本农业的发展,也将对日本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者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日本政府需要在保护本土农业和满足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以应对这一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