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入仕54年,活85岁,先后五次被贬,和珅死后他获得新生

雍亲王府王妃 2024-12-06 10:55:52

乾隆朝三大中堂:刘墉、和珅以及纪晓岚,和珅是乾隆皇帝晚年十分宠爱的臣子,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从一个小小的粘杆处侍卫一跃而成为一品大员,自此开始长达二十余年权倾朝野的为官生涯,甚至在嘉庆朝初期有“二皇帝”一称,可想而知其地位有多高;自然和珅并未善终,乾隆皇帝一死,和珅便被嘉庆帝赐自尽。

而纪晓岚,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有纪晓岚的存在,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剧中纪晓岚丝毫不惧怕和珅,很多次让和珅“是有苦难言”,吃了很多次亏;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压根不会跟和珅直接叫板,乾隆四十四年和珅已经得到乾隆的青睐,位至一品大员,而纪晓岚还只是一个从三品的虚职——詹事府詹事,即便是很快便被擢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也无法与和珅相较;

乾隆四十五年时,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被指婚给乾隆十公主的额驸,而且也是在这一年和珅充任四库馆总裁。而纪晓岚虽然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但是总编纂官之上还有总阅官、副总裁,副总裁之上才是总裁,可想而知纪晓岚与和珅的差距。

乾隆五十一年时,和珅已经位列次辅,而纪晓岚则是到了乾隆五十五年时才被提拔为兵部侍郎。

差距如此之大,纪晓岚又如何能与和珅斗智斗勇呢?

直到和珅去世后,嘉庆帝才将纪晓岚拜为协办大学士。

嘉庆十年,纪晓岚病逝,终年82岁高龄。

纪晓岚为官几十年的时间,大多时候都为文官,负责编书,压根没有多少实权,自然不能跟和珅斗。那么“真宰相”刘统勋的儿子、嘉庆二年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呢?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刘墉:入仕54年之久,85岁高寿而终,乾隆皇帝在时先后五次遭贬,和珅死后他获得新生。

出身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位至体仁阁大学士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刘墉在山东诸城出生,出生在当地的名门望族——刘氏家族:

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九年的进士,位至从五品户部广西司员外郎,93岁高寿而终;

其祖父刘棨,是刘必显第三子,康熙二十四年的进士,因为官清廉、善于应变,而一步一步位至四川布政使,成封疆大吏。康熙五十七年因过度劳累死在了任上,终年62岁;

其父刘统勋,是雍正二年的进士,乾隆二十六年被授予东阁大学士,乾隆三十八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不久死在了上朝的路上。乾隆直接赠与其谥号“文正”,并且称刘统勋为“真宰相”。

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可想而知刘墉从小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乾隆十六年时,因为父亲的缘故,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还有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正式开始入仕。

关于刘墉参加科考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据说刘墉原本是考中了一甲第一名状元,但是刘墉是宰相刘统勋的儿子,乾隆想要提拔一位出身平民的才俊为状元,所以便将刘墉降为二甲第二名。甚至有的说法是,刘墉因为背看上去有些驼,大清的状元总不至于是一个“罗锅”,所以乾隆便没有将刘墉点为状元。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至于刘墉是不是“罗锅”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但不管是状元还是二甲第二名,刘墉都有了入仕的资格。

乾隆二十一年,刘墉被提拔为安徽学政;

乾隆三十四年,刘墉被授予江宁知府;

乾隆三十四年,刘墉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

乾隆四十一年,刘墉被授予从二品内阁学士,在南书房任职,与此同时还担任《四库全书》的副总裁;提到《四库全书》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纪晓岚,实际上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总编纂官之上还有总阅官,总阅官之上便是副总裁;如此便可想而知刘墉的地位。

四年后,刘墉离开京城前往湖南任巡抚,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在任上,刘墉因为做了很多对百姓对朝廷有利的事情而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乾隆四十六年时刘墉已经回到了京城,并且被授予督察院左都御史一职。

两年后(1793年),刘墉再次得到擢升,为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可以说此时的刘墉,虽然没有成为真宰相,但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但这一年其实刘墉已经74岁高龄。

乾隆五十四年时,为上书房总师傅;

嘉庆二年时(1797年),刘墉被拜为体仁阁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这一年刘墉已经78岁。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病逝,紧随其后和珅入狱,嘉庆帝命刘墉负责审理和珅一案,最终和珅被赐自尽;此时的刘墉,已经年近八旬。

和珅被除掉后,东阁大学士王杰、安徽巡抚朱珪、刑部尚书董诰以及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那些在乾隆还在世时没有依附和珅的臣子都得到嘉庆帝的重用。而刘墉则是位居群臣之首,可想而知嘉庆帝对刘墉的器重信任程度。

当然刘墉确实也对得起嘉庆帝对他的信任与器重,虽然刘墉已经年近八旬,但是仍旧在为大清而奔波劳碌,为大清由盛转衰而忧心忡忡。

严格来说,在嘉庆帝亲政之前,嘉庆三年开始刘墉便为解决河槽问题而奔波,在前往山东的时候不仅要查案,而且还要视察河道以及漕运,根据查勘的具体情况上奏朝廷。

嘉庆六年,刘墉任典馆正总裁;

嘉庆七年,嘉庆帝在巡幸热河的时候,将刘墉留在京城主持朝政;可以说此时的刘墉虽然已经年迈,但是仍旧是嘉庆帝十分宠信的股肱之臣,虽为汉臣但却是众臣之首。这一年刘墉虽然已经83岁,但是仍旧双目炯炯有神、身康体健。两年后,85岁高龄的刘墉病逝。在刘墉病逝的前两天还在南书房值班,晚上的时候还在招待宾客。

刘墉病逝后,嘉庆帝赠与其谥号“文清”,准许入祀贤良祠。

可能有人比较纳闷:刘墉作为“真宰相”刘统勋的儿子,出身书香门第、满腹才华,为何到了七十余岁的时候才入阁拜相呢?似乎仕途并不顺遂。

其实刘墉的仕途确实宦海沉浮,一生中先后五次被贬,先后五次复起,到78岁高龄时虽然入阁拜相,但是却被乾隆指责做事懒散、并没有做到兢兢业业;若非没有合适的人选,断不会提拔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后五次被贬

乾隆十六年的时候,刘墉就已经被擢升为从四品的侍讲;但是乾隆二十年时却被降为翰林院编修。这是刘墉第一次被贬,其实并非己之过,而是因为受到了父亲刘统勋的牵连。乾隆二十年时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不力而被乾隆下狱,刘墉受到父亲的牵连也被抓入狱;后来父子皆得到乾隆皇帝的宽释,只是刘墉并未官复原职,而是从翰林院编修开始做起。

乾隆三十年时,刘墉已经位至冀宁道台(正四品)。

然而次年,阳曲县令贪侵国库的银两,刘墉因为失察按律法应当处以极刑;但是刘墉毕竟是宰相刘统勋的儿子,满腹才华,乾隆也舍不得处死刘墉;所以便下旨将其发配军中效力。次年刘墉得到赦免,乾隆三十四年的时候,因为父亲刘统勋的缘故刘墉复起,被授予江宁知府。

刘墉很珍惜这次机会,在任上时公正廉明,时人称刘墉堪比包拯。

从乾隆三十四年到乾隆四十八年,刘墉的仕途还是比较顺遂的,并且在乾隆四十八年时被授予协办大学士,位置重臣。

然而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守着刘墉说了一些关于文渊阁大学士嵇璜、尚书曹文植的事情,刘墉将乾隆所说的话泄漏了出去,为此乾隆大怒,而罢免其协办大学士之位。紧接着刘墉又因为在祭拜文庙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行礼,而被太常寺卿德保弹劾。

乾隆五十三年,刘墉兼任国子监事务,在此期间有参加乡试的考生私下里馈赠堂官钱物,为此刘墉被御史祝德麟弹劾,而受到了乾隆的惩处。

乾隆五十四年,刘墉为上书房总师傅,结果皇子与皇子的师傅们迟迟没有到上书房,而刘墉作为总师傅也没有及时地纠正。乾隆为此十分生气,便将刘墉降为吏部侍郎。

其实我们仔细看,刘墉先后五次被贬,大多时候跟自身并没有关系,仅有一次是因为没有谨言慎行。除了第一次受父牵连,第二次因曲阳县令牵连,第三次到第五次几乎都是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而且还都是在和珅崛起以后,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刘墉先后三次被贬,是因为和珅从中作梗吗?

刘墉究竟有没有智斗和珅?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刘墉不仅调侃和珅,与之周旋斗智斗勇,而且还敢调侃乾隆。

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刘墉虽然满腹才华,但是在32岁之前并未参加科举考试,连童子试、乡试都没有,所以并没有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举人的身份,而是靠着父亲刘统勋位极人臣的缘故得到了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以及殿试。

乾隆十六年,刘墉考中二甲第二名,开始入仕,而和珅这一年尚且只有1岁;

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七年,刘墉大部分时间都在京城外任职,等到乾隆四十一年刘墉回到京城任内阁学士、入职南书房、任《四库全书》副总裁的时候,和珅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位至一品大员。

同为朝臣,刘墉自然会跟后起之秀和珅打交道,刘墉为官清正,自然会看不惯和珅的作为,二人明里暗里较劲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乾隆四十七年的“国泰案”,便是刘墉与和珅较量的一个案子

国泰是乾隆一位妃子的伯父,可以说国泰也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而国泰的父亲、四川总督文绥,是刘墉昔日的上司;

国泰的族侄儿贵庆,娶和珅的次女为妻,国泰同和珅的关系也是十分要好;

而国泰的亲家他他拉苏凌阿,还是和珅的弟弟和琳的亲家

如此一位跟和珅、乾隆、刘墉都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人,其仕途的顺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乾隆四十二年时已经成为封疆大吏——山东巡抚。

到任后,国泰同布政使于易简一起挪用库银,导致山东各府衙亏空;甚至将为民请命的九位进士以及举人私下里害死了。

如此一人谁敢得罪呢?

当然有!

不过并非刘墉,而是大学士章佳阿桂、大将军富察.福康安以及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三人联名上书弹劾国泰。

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以及工部右侍郎诺穆亲前往山东,查证国泰一案。

乾隆如此安排是颇有深意的:

和珅同国泰的关系颇好

刘墉同国泰的父亲昔日是上下级的关系

而诺穆亲是宗室子弟

乾隆此举其实是想要保住国泰这位伯父,和珅作为乾隆晚年最得宠的臣子,岂会不知乾隆的用意呢?便提前告知国泰,让其填补好亏空,并且在一路上防范着钱沣。而刘墉则是在路上同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一起商量对策,如何除掉国泰。

等到了济南后,刘墉便直接办案,并且让人将国泰打了耳光。紧接着刘墉便同钱沣封了库房,在查库中发现库中银子的银色不一样,很显然是拼凑起来的;紧接着刘墉又抽查了章丘、东平以及益州三等的库房,库银都有亏缺。

最终刘墉等人查证,国泰在山东巡抚的任上、于易简在布政使的任上,导致了州县库银公亏缺了200多万两。刘墉建议乾隆将国泰与于易简处斩,乾隆则是改为了监候。

和珅虽然想极力地保住国泰,但是面对铁证如山,乾隆也只好赐国泰、于易简自尽。

国泰一案,让和珅的势力受到了极大地打击,朝廷内外无不称快。

这年刘墉调任工部尚书,并且任上书房总师傅。

虽然和珅因为国泰一案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仍旧是乾隆面前的宠臣。

而且一直到乾隆于嘉庆四年病逝,和珅都是大权在握,甚至在嘉庆初年时代行乾隆之命,就连嘉庆帝都对和珅恭恭敬敬,刘墉又如何能与此时的和珅较量呢?

更何况,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刘墉先后三次被贬,为了能善终只好谨言慎行,并不敢轻举妄动,对和珅的态度也是虚与委蛇。

等到和珅被赐自尽后,刘墉才真正做到了位极人臣。

1 阅读:24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