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王铎神呢,究竟去了哪里?他的书法“涨墨”,有点石成金之效

书画群英 2024-11-27 10:07:41

王铎是在明、清两代之间,经历了一个从明代丞相到清代礼部侍郎的过程。他以“变节”的形象出现在《贰臣传》中。因此,王铎的书法在后世一直得不到承认。

然而,自古至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王铎的书法艺术,至清末,吴昌硕已赞王铎为“有明第一”。后来启功先生又说王铎有“王侯风骨,五百年来无第二人”的评价,如今人们又把他奉为“神笔”。

在这个时代,研究王铎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将王铎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立的王铎书法展。当初日本代表团来到中国,村上把自己珍藏的王铎的作品带了过来,所有人都被王铎的书法所折服,他们被这幅字的气势所折服。

王铎死后,王铎虽然不受待见,但是在他的时代,他的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通过对王铎的题跋和其他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王铎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大量的笔墨往来,其书法在当时的士人圈子中也颇有影响。

把王铎放在书学史的维度上考察,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的书风,那就是“高”、“开”、“雄”的书法风格。而在书法技法上,王铎在“涨墨”上更是极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譬如《金山寺立轴》,就有一种沉稳、爽利之感,浓墨淡墨,甚至是宿墨,都显示了他在笔墨上的开拓与创新。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王铎是书法家中最擅长用墨的人,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那就是将增墨法运用到书法中。墨迹这种东西,在王铎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后来被人当成了废纸,也就是王铎这种性格独特的人,把“废”字当成了宝贝。

王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王铎喜欢书写巨幅画,这一点毋庸置疑。那时候,还没有一瓶墨水,墨水是用砚台里的墨水磨出来的。一次研磨出来的墨水很多,用不完也不舍得清洗,一夜之后就会变成墨汁。而且如果是在晚上写作,就得点上蜡烛,在黑暗中沾上墨水,很难控制笔尖的墨水,全靠自己的直觉。

若是在酒醉之时,一股豪放不羁的豪迈之气,便会倾泻而出,浓稠的墨汁,又算何工拙?他用娴熟的手法,一笔一划,时而粗糙,时而精妙,每一次转折,都像是在咬合。

因为王铎本身就有深厚的学识和对美的自信,所以他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了笔下,在那个阴郁的时代,他最终召唤出了一个“以丑为美”的新的美学境界。

书法之墨,非以墨为墨,而以墨为基。王铎的《金山寺立轴》以柳公权和米芾的笔法为主,刚劲有力,刚劲有力,刚劲有力。但就整部作品来看,方硬有余,圆不够圆。

但神奇的增墨手法,却让方笔得到了“滋润”,可以说是刚柔并济,完美结合。由于“增墨”的运用,王铎的作品中原有的“瘦”、“瘦”的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举个例子,“大江”、“拥”、“解”、“攀”、“建”五个笔画,以及“鳌”、“堤”、“藤路欲”、“日常”等刚劲有力的笔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毛笔变得更加圆润,瘦笔变得更加有力。“鳌”、“拥”、“解”、“缆”这几个字,都是在一个字中实现了“涨墨”、“力”与“力”的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在书法创造中,别具一格的笔墨也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笔墨效果。离开了“笔墨”的独特性,墨法的“匠心”就成了空中楼阁。王铎在这一步,对方折的刚硬有了极好的掌握,这也是他独特的上墨方式的一个机会。

王铎以墨为法,并与其它书法元素相结合,形成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增墨”是一种创造方法,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种可以生发和开拓的墨法方法。

我们在创作时,应慎用和灵活运用王铎的涨墨方法。使用得当,犹如金枝玉叶,使用不当,则成了恶习。活用涨墨法,即将其融入作品的笔法,章法布白之中,表现出一种起伏,一种宁静优雅。

4 阅读:37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1

用户10xxx81

2
2024-12-15 16:06

我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