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发饰有什么社会背景?这些发展,形成了什么样的发饰?

张郃说历史 2023-06-10 08:29:04

发饰,作为一种装饰类的手工艺品,是能够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其发展及演变史实质上就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变迁史。而蕴藏在发饰背后的不朽精神与传统文化,积厚流光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艺术根植于时代的土壤,作为时代的产物,它随时代而变化。发饰作为艺术中的一部分,深受社会风貌的影响,又如同一面镜子一般不断反映着现实生活,彰显着时代的特色与精神面貌,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故发饰及其纹样的演变过程,实质是受其历史背景的影响,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发展、演变与更替。

历史背景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在西安(旧称长安)建立唐朝。唐朝历时289年,二十一位皇帝统治,因皇室姓李,后世又称李唐。期间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为昌盛的王朝之一,在封建社会历史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社会自由且发达,女性地位明显高于其他朝代,思想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也相对开放,有追逐美丽、自由恋爱的权力.各民族之间亦是交往密切,呈现“合同为一家”的和睦景象。文成公主远嫁吐鲁番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关系友好发展,也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合。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美名远扬,与亚欧各国均有往来,对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的唐朝吸引了大批商人与文人前往我国进行友好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与儒、道两教齐名,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主流。

正是这个朝代,不论民生、疆域国力、科技、经济还是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为唐代发饰的发展奠定了时代基础。

(二)经济繁荣

唐朝是中国经济从上古经济过渡为中世纪经济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经济及规模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唐开放以来,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的沿岸地区成了与外国的频繁交易的外贸港口;唐代交通的便利使商品经济迅猛发展,长安、洛阳、成都、扬州、广州成为一定区域的商业中心。这些均使中国经济进入高歌猛进的发展阶段。

(三)文化融合

(1)民族文化的融合

唐代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朝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釆取笼络、怀柔为主的和平政策,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使得各民族文化能够平等对视,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便于中原地区吸纳少数民族文化。

在大环境的驱使下,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原人民不论是文化习俗还是妆容服饰都受热情奔放、勇猛无畏个性的西域人民影响,促使唐朝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色彩、纹样以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随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边疆西域民族中的奇珍异兽,对于中原人来说颇具神秘色彩与异域风情,成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美学符号,象征着神奇的自然万物.来自少数民族光怪陆离、荒诞离奇自带魔幻魅力的灵异传说,成为唐代文化的价值补充,拓展了文化的边界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在这样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的背景下,发饰文化更是深受唐朝多元化的影响,无论从造型、工艺、材质还是纹样,都呈现出繁丽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使这一时代的发饰别具一格。在继承发展历朝历代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结合时代特色发展与创新,形成影响深远的唐朝文化,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对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外来文化的流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由于隋朝末期统治阶级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唐朝统治者汲取过往王朝的教训,釆取幵放的开明政策,使国家日益富强、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使得中国艺术在这一时代达到了空前高度,外来文化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使其焕发异彩。

在各种商品和货物对外贸易往来下,唐朝长安的大街小巷,充斥着身着各式各样民族服装饰品的各族人民,使长安犹如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色彩浓郁艳丽的外来服饰与中国传统素雅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艳丽的色彩、稀奇的造型、罕见的纹饰深深的吸引着唐代的人民。

因此,唐人开始模仿并将这些别样的元素符号融入传统的服装饰品之中,就此创造了时代潮流,丰富了传统艺术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较好的接收吸纳能力,取外来文化之精华融入本族文化之中,并加以创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

唐朝与各国间频繁的政治及贸易交流,让各种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唐人,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之时,具有创造力的唐朝人民折衷提取其中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西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装饰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又对经济产生了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对唐朝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均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便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艺术,在不同文明与艺术的交流融合之中促使艺术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唐代的发饰及其纹样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不仅提高了唐朝百姓的审美水平,更是丰富了中国的发饰文化与装饰艺术

唐代发饰分类

(1)功能类发饰

簪,由笄发展而来,是古人用于绾发以及固定头发的工具,其形似长针,头部亦可做成用于搔头的形状。簪在唐代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都会使用,是必备的发饰之一,能够用于绾各式各样的发型,是唐代女性最喜欢的发饰之一。在唐代的诗句、绘画以及壁画等艺术创作中也时不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钗,与簪的功能相似,是用于绾发、固定发髻的工具,亦可用其将帽子别在头发上,以起到固定在头部不掉落的作用。其造型外观与簪有所不同,是由两股簪交叉绞成一股构成,具有两只钗脚,在唐代以单首型为主,最为常见有弧首型,整体造型成U字型,附有简单纹样;花草型钗首,造型多为缠枝花草纹;动物型钗首,有鱼形、凤型、蝶型、鸿雁型等。

义髻,是唐代时期特有且常见的发饰。因盛唐时期唐代女性酷爱用高耸的发髻打扮装饰自己,义髻能使发髻看起来更加髙大,发量看起来繁密。义髻实质就是古代人的“假发”,其承担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唐朝时期的女性会用这种用假发代替真发梳成的发髻,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其佩戴在头上,再用真发进行包裹。

阿斯卡纳张雄墓出土了数量繁多的木漆制作的义髻,以木头为框架,以麻布为衬,在衬布上盘覆丝线的螺髻。在敦煌莫髙窟的壁画里很多女供养人梳的回鹘髻也是义髻,幞头,是唐代男性的经典发饰,实质是一种用罗纱制成的头巾,衬于皮革或是藤草等制成的架子上,包裹成固定的外形,用于男子束发。

(2)装饰类发饰

装饰类发饰顾名思义是指用于装饰、装点女性发髻的发饰,是唐朝最富艺术性的工艺品之一.唐朝的装饰类发饰往往捆绑着一段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是年轻女孩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皇权贵胄身份地位的象征;亦是唐人装饰自己的工具。常见的唐代装饰类发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步摇,是以金银为材质的簪作基础,在其顶部挂有珠帘,簪首装饰有花草鸟兽的部件,如凤凰、蝴蝶、花朵等,正如“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所说,走动时就能摇动,还会时不时因珠帘碰撞而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梳柿,向来是用于固定发髻的功能性发饰,但发展到唐朝,其主要特性已从前朝的功能性转变为装饰性。大量唐代遗留下来的梳类发饰,在其梳脊上都雕刻满了饱满灵动的装饰纹样,甚至镶嵌着流光溢彩、玲珑剔透的宝石,和洁白无瑕、饱满丰润的珍珠。

唐代爱美的女性常把这样的梳栉插于发髻之间,以装饰自己的发丝,梳栉作为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在《全唐诗》中,收录着篇幅众多的关于梳柿的文学作品,从多篇诗句中可以窥见,梳栉寄托着人们的思念、惆怅、爱恋等等情感。

簪花,是唐人一种特别的习俗,唐朝时期不仅女子簪花,文人骚客、风流倜傥的公子亦有簪花的习惯。他们以花为饰,按照时令簪插应季的鲜花或缗花唐代簪花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佩戴簪花已经成为唐代的一种风尚。唐代画师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簪花仕女图》,展现了当时仕女佩戴簪花玩耍嬉闹的日常生活。

钿花,是直接插人绾好的发髻,以作装饰之用。是唐代最为流行的装点发髻的发饰,常用金、银、贝壳、玉石等制成。钿花的造型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成花朵形状,背面带有细针,以便插入发髻,或是花朵上留有小孔,以供簪钗贯插固定于发髻。

莲花冠,其造型是一朵盛幵的莲花,原是道士的发饰,带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对莲花有着不一般的喜爱,仿佛头戴金莲便可明心见性,在唐朝晚期成为深受唐代男女喜爱的时髦发饰。

唐代发饰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汲取前世发饰的优点,又在唐代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佛教思想盛行的背景下,接纳新兴事物,融合民族文化及中外文化,创造出了内含丰富的唐代发饰,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发饰风格。

0 阅读:1

张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