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电影市场因为两部大片的对决引发了不少讨论,国产动画《哪吒2》与好莱坞续集《美国队长4》的排片竞争,从单一的票房角逐发展成了文化影响力的博弈。
排片争议《哪吒2》在国内影院的表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今天全球票房已经突破120亿元,离影史前十只是差一步之遥。不过,这部电影在北美的上映之旅却是波折不断,充满了各种挑战。数据显示,这部电影在北美的近万家影院中,排片量不超过400场,很多场次还被安排在非黄金时段,实在是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更让人震惊的是,《美国队长4》刚一上映,《哪吒2》的IMAX放映直接被全面叫停,普通场次也降到了最低。还有一些海外观众碰上了“设备故障”、“消防演练”等理由退票,结果引发了海外媒体对于这种操作的质疑,认为这根本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美国队长4》在本土市场的表现真不怎么样,北美的预售票房只有335万美元,烂番茄评分还低于5分,剧情都被吐槽成是“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
尽管大家对《哪吒2》的期待很高,北美的影院还是偏向于给《美国队长4》更多的排片,这种“保护措施”被外媒称为“好莱坞式双标”。
国内院线的“反向操作”面对外来的排挤,国内的院线立马有所行动。比如,河南某影院竟然把《美国队长4》的票价定到了666元,而且就只放凌晨的场次。这一做法让网友戏称为“用魔法打败魔法”,靠高价票来造热度,冷门的时间段还特别劝退普通观众。
全国的许多影院以“优先支持国漫”为由,暂停了《美国队长4》的排片,票价居然调侃性地定在250元,还通过“锁座”“幽灵场”等手段,制造出《美队4》假装人满为患的现象,实际上却连票都买不到。
这些招数虽说得有点狠,但恰恰切中了观众的心态。据市场反应,效果太明显了。《美国队长4》国内首周的票房居然不到5000万元,黄金时段的上座率连10%都不到。
看看《哪吒2》,这片子靠着好口碑竟然实现了排片的逆袭,北美后期的场次居然翻了一番,达到了700场。IMAX影院更是火爆得一票难求,真是热闹得不可思议。
悉尼某影院不得不把《美国队长4》的场次改成《哪吒2》,这可都是观众投票选的,谁也拦不住啊,最终还是得看票房。唉,谁能拒绝那一大堆钱呢?排片的争夺战,其实就是中美文化影响力的一场较量。
从“好莱坞崇拜”到“国潮自信”这十年来,好莱坞的大片凭着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IP,一直稳稳占有中国的票房市场。特别是漫威的电影,在中国真是“特供”,《复联4》上映的时候,观众还自发组织“零点场狂欢”,结果在中国市场狂赚了42亿元。如今,《战狼2》《流浪地球》等国产电影的火爆,说明观众的态度变了:不再单纯追逐那些“大片特效”,而是开始支持“本土故事”。
《哪吒2》的成功验证了这股潮流,电影围绕“亲情与成长”展开,成功打破了文化壁垒,海外观众纷纷赞叹“中国动画重新定义了英雄故事”。说到《美队4》,虽然它延续了漫威一贯的视觉特效,但剧情模式老套,关于“英雄交接”的情节让人觉得“没啥新鲜感”。不少北美观众直言“猎鹰这回可真扛不住那面盾牌”。
行业分析师提到,如果好莱坞继续只靠IP续集而不去挖掘新剧本,那可能会加速失去中国市场。《哪吒2》和《美国队长4》的对抗,绝不仅仅是票房的竞争,更是文化话语权变迁的一种体现。中国电影依靠工业化的进步和叙事方式的革新,慢慢地打破了“好莱坞的统治”。观众们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开始主动选择,这推动了市场规则的重新构建。
要想让中国电影真正在国际上“走出去”,还得继续加强海外发行渠道的建设,减少文化上的折扣。至于好莱坞,如果一味坚持“IP续作+市场保护”的老套路,可能会失去最大一块海外观众。正如网友说的那样:“我们欢迎公平竞争,但绝不容忍双重标准的打压。”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呼声响彻全球银幕时,这场较量可能会加速电影产业朝着更开放、更丰富的新局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