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到台拿到腾讯视频OpenDay的胸章后,李昭第一时间别到了衣领上。作为一名00后,李昭目前大四在读,但他也已经是一名资深的腾讯视频精神股东——会员开到2027年,积分超过6万。这是他第一次抽中OpenDay的门票,一大早从外地坐高铁赶到了北京。
在3月9日腾讯视频OpenDay校园首站现场——中国传媒大学,像李昭这样年轻的脸庞不在少数。
作为腾讯视频与用户每月一次的盛大见面会,OpenDay在去年邀请用户走到了与平台强关联的各个场景。而今年以来,OpenDay选择「走出去」,更彻底地Open、同时更聚焦年轻人群。
除了将场景选择在学校之外,OpenDay的活动设计也更贴近年轻人的潮流与喜好。譬如,正值开学季,为了贴合新学期的节点,这次活动以“春日新事 9要发芽”为主题,涵盖剧、综、动漫等内容分享和春日市集几大板块。
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聚集了大量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春日市集上,随处可见拿着一张活动大报纸,打卡参与游戏的年轻人。很多基于平台IP设计的游戏,用户只看一眼便知晓了大概玩法。相遇的两个陌生人凭借一部剧、一部综艺就能聊起来。
在这个全新的场景里,腾讯视频与年轻人有了更多默契,而这背后是平台思路的转变。让互动性更强的OpenDay在更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发生,腾讯视频要创造一种更能引发用户共鸣和共情的体验。聚焦年轻族群,瞄准的则是长视频的下一个十年超级用户的构建。
年轻人的OpenDay
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一间能容纳几百人的会议室内,腾讯视频OpenDay的分享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几乎座无虚席,到了提问环节,几十双手同时举了起来。“好久没见这么热闹的活动了,同学们的提问简直比记者还积极。”一位用户感慨道。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妮塔从小是看腾讯视频长大的。她第一次接触到腾讯视频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她刚刚拥有手机,会员费还是妈妈帮她充的。直到今天,腾讯视频依旧占据她手机里的小小一隅,也是唯一一个她仍在续费的长视频APP。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蓝绿橙相间的APP是她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妮塔热爱电影,未来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电影制片人,而腾讯视频是她未来梦想进入的企业之一。
在这个几百人的会场内,像妮塔这样伴随着腾讯视频一同成长的超级用户不在少数。台上,来自腾讯视频的分享者大部分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台下,这些年轻的面庞热烈而专注。每当台上的师哥师姐提到他们熟悉的作品、导演、编剧的名字时,台下都会不约而同轻呼一声。这些名字背后,寄托的是这些年轻人的希冀和梦想。
作为全国最为知名的传媒类院校之一,很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都是视频类内容的深度消费者,是观察当前长视频平台年轻用户的最佳范本。
他们是挑剔且成熟的一群内容消费者。成长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自小接触不同国家的影视产品,对于视频类内容有着极高的鉴赏能力。可以说,他们不仅是超级用户,也是一批专业受众。因而,他们不仅“吃故事”,也对幕后的制作人、出品方有着自己的感知。一旦认同这些幕后创作者和创作故事,他们对内容会展现出更大的喜爱度,甚至能为爱发电。
譬如,在《我的美食向导》互动环节,一位女生对知名纪录片人陈晓卿说到,多年前的《风味人间》启迪了她的梦想。因此,她考上了传媒大学,未来也希望跟陈晓卿一样能投身纪录片事业。
再譬如,活动现场不少学子都表示,如果喜欢一个作品他们甚至会在各种平台安利、二创。作为网生代,年轻用户对于互联网文化天然熟悉,且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当前网络文化的潮流。尤其是当年轻用户成为自来水,他们玩梗、造梗的能力甚至能成为内容破圈的“杀招”。
因此,对于平台来说,建立一个可以和年轻人持续、平等交流的渠道是必要且紧迫的。他们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传播者,未来甚至可能成为共创者。这些活跃的年轻用户,未来会转换成平台极强的渠道优势、甚至是内容优势。
从圈子进化到社区
就像腾讯视频的其他活动一样,OpenDay也成为用户催更的一大渠道。
“《庆余年2》《长相思2》什么时候上线?”不止一位用户站起来发问。伴随着催更的还有用户对于创作者的鞭策。
“《诛仙》这个IP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书粉还没死,一定要好好改,给我们一版优质的影视化作品。”一位《诛仙》的书粉发言引起了台下一阵掌声。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轻舟团队负责人汪悍贤当即在台上给出了回应。
到年轻人身边,与他们直接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讨厌的、热爱的,腾讯视频OpenDay成为了一个用户和平台之间可以直接沟通的渠道。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人,对于汪悍贤这样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以后做剧、做项目会更有“手感”,吸收的用户反馈会内化为他们的创作直觉。
对于平台运营者来说,与用户的面对面直接沟通,也可以改善与用户的沟通界面,减少误解和误读。近年来,随着长视频会员数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与用户沟通,实现双方的理解是摆在所有平台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这一次的OpenDay活动中,一个更清晰的感受是圈子形成。不少用户,在这次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搭子”。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职业或者地区,但相同的喜好更能够让他们很容易在现场找到聊得来的人。李昭和艾力思就是通过这次活动相识。他们搭伴坐高铁来到北京,说起腾讯视频的内容、会员甚至周边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这一个个圈子成形的背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认同与身份认同也更紧密了。一个侧面的例子是,周边产品在活动现场非常抢手。
活动结束当天,不少人在会员集聚的微信群中,晒出了自己的战利品——通过打卡活动赢得的周边产品。李昭完成了所有的打卡活动,但让他遗憾的是没有抢到龙年企鹅公仔。在他家中,腾讯视频相关的周边产品已经摆满了一书柜。
对于精神股东来说,这些周边产品体现的是身份和价值观的象征。用户与平台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情感层面的社群感。这也意味着平台不是单纯地用内容或者福利圈住用户,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更多的复购行为。
在过去,相比手机品牌、快消品牌的果粉、米粉,长视频平台用户忠诚度低,经常跟着内容走。业内有观点认为,虽然长视频头部平台会员稳定在1亿上下,但这部分付费用户并不完全是固定的,而是在一个3亿人群区间里游移。
足够长的时间陪伴,是IP产生衍生价值的重要基础。作为国民级的应用,包括腾讯视频在内的几大头部平台,每天陪着无数用户上班、下班,中午下饭,睡前入眠。用户跟着视频中的故事或哭或笑。但对于如何让用户从内容、IP移情到平台本身,实现拉新和留存是摆在平台面前的难题,但也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蓝海。
从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场活动来看,腾讯视频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摸出了一些门道。
精神股东是如何养成的
李昭对腾讯视频的最初好感来自于QQ——他曾经最常用的社交软件;艾力思是因为喜欢腾讯视频的动漫内容,每天下班后追番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妮塔则是习惯了腾讯视频从小到大的陪伴。
每个精神股东的成长路径不同,但OpenDay的活动,加深了他们对于腾讯视频作为一个平台的个性化认知。
与用户信任感的建立是一个伴随式、共建式、个性化的用户服务过程,依赖技术手段、产品能力、体验细节、内容连接、反馈机制等的完整构建。
每月一次的OpenDay,就是腾讯视频为用户提供陪伴式体验、以及建立连接、反馈机制的重要一环。就像是一个亲切而真诚的公共版会客厅,在OpenDay的场景里,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同时收获认同和归属。
就拿这次活动来说,与会嘉宾大部分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从他们的经历聊起,一方面拉近了与现场年轻用户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让腾讯视频作为一家公司更被这些年轻的学子所感知。
妮塔对这一点感触很深。虽然刚上大一,她表示师哥师姐们的分享对她帮助很大,为她未来四年大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指出了一个方向。对她来说,腾讯视频不再是一个由数字和代码组成的播放平台,背后聚集了许许多多充满才华的追梦者。
腾讯视频OpenDay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落地,解锁的不只是新场景,还有新玩法和新的用户沟通方式。而在校园首站之后,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腾讯视频的OpenDay活动还将走进更多校园,在年轻人生活学习的场景中让关系更进一步。
这些变化背后体现的是平台用户思维的深化,建立一个即时反馈与开放交互的参与机制,才能让用户有真实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参与OpenDay活动,用户收获的不仅仅是专属、超值、定制化的服务,活动中凸显的品牌价值观和调性,也给予用户一个清晰的自我身份界定,从而满足了他们在社交属性中自我定义和价值表达的需求。而通过不断的反馈与交互机制,这些超级用户会成为品牌在产品之外另一大优势,甚至能成就品牌的最终胜出。
在回家的高铁上,李昭和艾力思已经相约一起参加下次开放日活动。只要在家附近的城市、时间合适,他们都会参与。腾讯视频OpenDay的进化才刚刚开始。在长视频的下一个十年,用户与品牌如何对话、沟通,仍有更多可能性值得解锁。
注:文中李昭、妮塔、艾力思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