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下手后,韩国反倒要替中国做主,已经想好要什么“上门礼”

寄琴聊聊 2025-02-24 17:59:06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的消息在国际市场掀起波澜,美国传统盟友纷纷调整政策以求自保。近日,韩国突然宣布对华加征厚钢板反倾销税,此举引发产业链震动。

韩国贸易委员会近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厚钢板实施反倾销税,税率最低设定为27.91%,最高达37.02%。这项政策源于韩国本土钢铁企业现代制钢的申诉,其声称中国钢板以低于韩国市场20%的价格“冲击本土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韩厚钢板出口量达117.9万吨,同比增长5%,广泛应用于韩国造船业。

耐人寻味的是,韩国造船巨头现代集团本身也是中国钢板的主要采购方。低价原材料本可降低韩国船舶制造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但韩方却选择“割裂供应链”。分析人士指出,韩国钢铁业长期依赖出口,近年受全球需求疲软冲击,本土企业试图通过限制进口转移压力。但将矛盾引向中国厚钢板,实则为“治标不治本”的策略。

在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韩国外交部近期频繁释放信号,呼吁中方解除所谓“限韩令”。自2016年萨德事件后,韩国文娱产品在华流通受限,据韩国机构估算,相关产业累计损失逾150亿美元。随着中韩互访免签政策落地及上海等地韩国游客激增,韩方期待借11月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契机推动文娱合作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从未正式出台“限韩令”,当前文化交流回暖更多基于市场规律驱动。专家认为,韩国将贸易摩擦与文化交流挂钩,折射出其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对美依赖的深层焦虑。

韩国加征关税看似保护本土企业,实则可能推高本国造船业成本。中国钢铁产能虽占全球半数,但国内需求同步消化了大部分供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实为经济复苏乏力的连锁反应,单一国家难以独善其身。

眼下,韩国正站在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是继续跟随美国挥舞贸易壁垒,还是深化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互补合作?这场关税风波背后,既是产业利益的博弈,更是地缘政治的微妙权衡。

0 阅读:49
寄琴聊聊

寄琴聊聊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