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万!科研界新宠,具身智能技术研发新平台来了!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2024-10-24 20:19:08

具身智能技术研究的科研平台,已经进入next level了!

相信最近不少人都看过下面这个片段了,讲真,双足机器人见过不少,但是一个身子三种“脚”的还是头一回,逐际动力最新发布的“三合一”双足机器人TRON 1让人眼前一亮。

放眼全球市场,这种多形态、模块化的构型还找不出第二家,可谓全球首创。

有一说一,这跳跃能力,效果很顶~

相较于前代双足机器人产品P1,TRON 1的抗外部干扰能力依然杠杠的,同时也能看出它令人惊艳的稳定性在不同足端都能复现不打折。

看起来比迪士尼的双足机器人平台活泼、稳定得多(doge)

上新即全球开售,TRON 1提供标准版、EDU版本配套方案。

根据官网公开资料,早鸟价6.98万起,TRON 1的四大独家卖点是:三合一模块化设计;全开放SDK和底层硬件接口;支持仅用Python进行全流程开发,Sim2Real一键部署,降低强化学习科研门槛;实用外设接口。

产品强调提升“科研生产力”,赋能创新者,既照顾新手,又放飞高手,适合不同经验水平的研究者使用。

从配置上不难看出,TRON 1逐际动力顺应当下人形机器人乃至具身智能科研领域需求,瞄准学术及行业领域推出的科研平台型产品。

▍具身智能风口正劲,科研平台亟需跟上行业节奏

不久前,AI先驱杰弗里·辛顿凭借在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开创性成果荣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作为AI的关键分支,具身智能将先进算法应用于现实世界交互,已成为跨学科科研热潮。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学术界和产业界携手并进,持续推进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2023年起,我国就开始密集出台有关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今年以来,A股已有73家涉及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接受了机构密集调研。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10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这凸显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重要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是日趋激烈的竞争和转型的紧迫性,科研人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样大。

其中,对具身智能技术研究平台的需求与痛点尤为突出。学术研究中,效率往往受到工具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限制。在选择入门工具时,可能因为缺乏指引、上手难度大而耗费大量的学习成本。

在算法验证方面,一些研究者会陷入硬件不稳定的困境,导致实验结果难以复现,浪费时间排查硬件问题、调整参数而非专注于算法设计本身。大家渴望高效的算法验证工具和全面的技术支持,以加速研究进程。

对于行业应用,开发者会面临"重复造轮子"的困境。他们需要一个已经过实战检验的平台,能够稳定应用于实际场景,减少因为机器不稳定而产生的反复调试。

此外,高昂的成本一直是困扰各个领域研究团队的痛点,他们迫切需要更加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谁能率先提供稳定硬件、高效工具和全面支持的平台,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谁就可能占得先机,更快取得全新的颠覆性科研成果。

这个时候,逐际动力凭借其深厚的科研实力,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人形机器人、强化学习科研入门不二之选

逐际动力研发的TRON 1,称得上是直奔科研党的心巴而来。

讲道理,虽然市场上已有一些双足机器人研发平台,但有的功能和应用场景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科研和教育领域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而TRON 1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形态

从外形上来说,TRON 1的核心特征是独创的"三合一"模块化足端设计,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多种机器人形态的融合。帮助科研和开发人员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可用形态。

具体来说,TRON 1提供了三种可互换的足端配置:

1、双点足:采用最简构型,主要用于基础控制研究。

2、双足:模仿人形下肢构型,可用于人形机器人行走算法的研究。

3、双轮足:结合了轮式移动的效率,可用于全地形移动性能的探索。

这种设计方案的出现,其实也妥妥地展现了公司在运动控制和硬件架构方面的技术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TRON 1采用了快速拆装设计,使研究人员能够根据实验需求更换足端配置。这一设计旨在适应不同的研究目标,允许用户进行多种组合。

据开发团队介绍,TRON 1具备足端自适应识别功能。这意味着系统能够检测到足端拆装后的形态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其运动控制模式。

这种设计方案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可以适应多种形态和用途的研究平台。有业内人士认为,它反映了当前机器人研究领域对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追求。

易于上手

TRON 1的设计不仅注重先进性,还特别强调了易用性。

首先,开发团队表示,TRON 1还内置了高性能运动控制算法。搭配易控、易用的操作模式,结合详尽的使用指南,开箱即可实现遥控行走。这有助于初次接触机器人的研究者快速上手。

降低强化学习科研门槛

TRON 1支持仅使用Python进行全流程开发,这一设计大大降低了编程的复杂性,尤其对于熟悉MATLAB的用户而言,入门门槛更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性是Sim2Real一键部署功能。这一功能旨在简化从仿真环境到实体机器人的转移过程,可以有效节省时间,降低强化学习研究的技术门槛。

与此同时,TRON 1还配备了专业的二次开发指南和丰富的代码示例,并支持NVIDIA Isaac、Mujoco、Gazebo等主流仿真平台。这些资源的提供可能有助于开发者更快速地实现算法的设计和验证。

硬件性能提升科研上限

除了形态上的创新,技术上则是集成了满满的黑科技。

可以说,团队是破除了层层难关。

首先,逐际动力本身拥有一支行业内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具备丰富的科研与开发经验,能够从创新者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了解科研过程中对于硬件的需求。从前一代产品P1在塘朗山上的出色表现可以看出,逐际动力双足机器人产品的结构强度及硬件稳定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用户无需自己寻觅和反复测试,这样一来,就能够少走不少弯路。

全开放SDK和底层硬件接口是TRON 1的另一大亮点。这种设计允许用户调用各关节的关键控制函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系统操作空间,这对于深入研究技术的帮助自然不必多说。

据介绍,TRON 1采用了全自研的高性能关节,这就保证了硬件性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自研关节还意味着能够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和升级硬件,确保平台始终保持技术前沿。

TRON 1还对用户开放了完整清晰的URDF模型。这一设计能够尽可能缩小算法的Sim2Real差距,因为URDF提供了机器人的精确物理描述,包括几何结构、质量分布和运动学特性,使仿真环境更贴近真实世界。通过这种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算法在实际硬件上的表现,从而减少从仿真到现实的适配需求。

这不仅减少了调试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机器人训练及算法验证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确模拟能够精准展现算法的真实性能,让开发者在早期阶段就能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从而确保研发成果在实际部署中同样可行、可用、可靠。

此外,TRON 1提供了实用的外设接口,允许用户根据需求添加各种配件,如雷达、机械臂、相机和双光云台等。这种可扩展性使TRON 1不仅适用于基础研究,还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导向的科研项目。

如此看来,TRON 1“人形机器人、强化学习科研入门不二之选”的定位并不是吹牛,而是有备而来。

▍结语与展望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形机器人和强化学习为代表的研究领域正在推动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型公司通过开发前沿科研平台,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正在重塑研究范式,为解决行业面临的复杂挑战提供新的思路。

TRON 1这一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平台的出现,体现了具身智能研究向更加综合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整合多种形态和功能于一体,这类平台有潜力打破传统研究领域之间的界限,激发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未来,具身智能技术科研平台的发展可能会朝着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方向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基础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同时,针对特定研究方向的专业化平台也可能会应运而生,为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更精准的工具。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38亿美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2%,未来市场前景广阔。这样快速增长的市场无疑会催生更多创新工具和平台。

最后,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宝藏科研神器,评论区大力种草走起呀~

0 阅读:0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