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还让很多以前不怎么用AI应用的大众,开始尝试“DeepSeek一下”。短短几十天内,DeepSeek的DAU(日活跃用户)就达到了3500万。
为什么DeepSeek能从众多AI应用中脱颖而出呢?我们先来看看用户的评价。很多人说:“DeepSeek的理解能力太强了,回复没有废话,内容优质,甚至不需要套用提问公式就能得到高质量答案。”还有人说:“它的反应速度极快,推理过程详细,回答简洁清晰,还能捕捉上下文语境,使用修辞手法,甚至带有一丝人类的情感。”更有人提到:“DeepSeek处理中文更自然,响应快且逻辑性强,会自动标注不确定信息,可靠性突出。”
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DeepSeek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听得懂需求,给出的回答有思考、有逻辑”。这种用户体验,就像是拥有一个善解人意、高效产出的“外挂”,谁会不心动呢?

除了用户体验,DeepSeek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忽视。DeepSeek R1模型的性能比肩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但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投入。更重要的是,DeepSeek完全由中国团队开发,并且做到了完全开源。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轰动了全球,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形成了信息倒灌。官媒如@央视新闻的报道,更是让DeepSeek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DeepSeek爆火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媒体和用户的自发传播。2024年,DeepSeek曾登上知乎热榜,也在B站、小红书上引起过小范围反响。但真正实现品牌声量质变的是在2025年1月26日,微博、抖音、快手、B站、今日头条和百度热搜六大平台共产生了19个热点话题。其中,8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最高分别达到第1位和第5位。随后,DeepSeek的讨论度极速攀升,两天内在微博产生了69个热搜话题。这种“自来水”热点营销,几乎没有企业直接宣传的痕迹,完全依靠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光环”吸引了媒体和用户的关注。

DeepSeek火的时间节点也是关键。春节假期带来的“注意力红利”为DeepSeek实现大众传播创造了好机会。人们在假期里有更多时间上网,更容易被吸引到热点话题中。开工后,当人们带着“这AI好像有点用”的印象回归工作,就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DeepSeek,查找资料、辅助工作,或者是聊天,然后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再次形成传播“小高峰”。

进一步来说,DeepSeek不仅在技术领域引起关注,还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上跨科技、财经、职场、文娱、教育、情感等各个领域的博主,将DeepSeek的回答、推荐和分析与年轻人生活、就业、喜好、三观有关的话题相结合,进行内容输出。比如“当我问DeepSeek生孩子的意义时”“有了DeepSeek学语文还有用吗”“当我问DeepSeek不想上班怎么办”等话题不断登上热搜,形成了一个长尾话题发酵池。这种多元话题的发酵,使得DeepSeek不仅在技术圈内有影响力,还在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中产生了共鸣。

总之,DeepSeek之所以能从AI“红海”中杀出重围,靠的不仅是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双重优势,更是媒体和用户自发传播的“自来水”热点营销。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谁能精准驾驭热点,谁就能在心智的争夺中占据先机,拥有更多的“出圈”机会。希望DeepSeek的成功经验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启示,助力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