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80亿!可一件更糟糕的事,却在电影圈发生

梁子淳吖 2025-02-10 19:57:26

《哪吒2》票房破80亿!可一件更糟糕的事,却在电影圈发生

在某个炎热的夏夜,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翘首以待,即将上映的是那部备受期待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而电影业界的另一个消息更是掀起了一场轰动:《哪吒2》的票房竟然突破了80亿。

对于中国电影界、尤其是国产动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

从最早的《秦时明月》开始,国漫的崛起之路便如一颗耀眼的新星,迅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那道星光不仅仅闪烁在时间的河流上,还一同照亮了观众们的心。

2000年代末,《雾山五行》、《画江湖之不良人》、《一人之下》、《凡人修仙传》、《剑来》等等作品纷纷涌现,每一部都如一块璞玉闪耀,吸引无数热爱动画的年轻观众。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国漫作品也逐渐迈入大银幕,尝试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它们的魅力。

一切始于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那年电影市场普遍低迷,票房表现普遍乏善可陈。

这部改编自《西游记》的动画电影却奇迹般地收获了9.54亿的票房,成为口口相传的佳作,打破了国漫在电影市场上不温不火的局面。

这次突破,不仅仅是票房上的胜利,还有观众心中的认可和热爱。

接下来的几年,国漫逐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熊出没》系列到《封神》系列,每一个符号都在证明着国产动画的进步。

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部电影凭借其创新的故事和精美的制作,在极短时间内便取得了50.35亿的惊人票房,改变了很多人对国漫的认知。

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哪吒2》的表现。

时隔数年,《哪吒2》再度亮相,票房迅速突破80亿,甚至有专家预测能达到120亿的高峰。

这左右逢源的现象,不仅标志着《哪吒2》的成功,更是中国电影业的一次飞跃,它意味着国漫已经不再是“小众爱好”,而是能够影响主流市场的庞大力量。

但成功的背后,总有些许隐忧。

在《哪吒2》的票房一路飙升的过程中,电影圈内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动静。

伴随着80亿票房的辉煌,一方面是观众们的热情欢呼,影院的火爆不仅带来了IMAX的二次刷片潮,更是让电影市场重现繁荣;另一方面,电影圈中却弥漫着一股紧张情绪。

各路资本家连夜开会,试图找出下一个能够接下《哪吒2》班的魔法作品,编剧们更是疯狂翻阅《封神榜》、搜罗任何可以改编的神话人物。

甚至在网络评论区中,观众们神情激动,不断呼吁:“我要第三部!

这一幕似曾相识,仿佛回到了13年前的某个夏天。

那时候,《泰囧》横空出世,在观众的狂热追捧下,电影院顿时沸腾。

而如今,这股狂热的风潮,从喜剧IP转向了神话IP。

《哪吒2》的导演饺子用了五年的时间打造出这部“国漫的天花板”,没成想,这部作品不仅成为票房奇迹,更被视为行业的“万能模板”。

由此可见,从“申公豹职场PUA”到“百万妖兽铁链不穿模”的每一个细节,皆成为大家争相模仿的“流量密码”。

甚至,连玉虚宫隐喻白宫这样的大胆设定,都成了编剧速成班的必修课程。

人民日报赞扬这部作品“重视品质、敢于突破”,然而现实中的场景却是投资人拿着计算器蹲在光线传媒的门口,嘴里念叨着“下一个哪吒在哪?

《哪吒2》的巅峰之作似乎带来了中国动画的黄金时刻,但背后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如今的编剧们仿佛集体患上了“原创恐惧症”,无不紧抓着《封神榜》、《西游记》等经典IP不放。

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似乎哪吒都要和孙悟空组起CP了。

这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初喜剧圈的情境—《泰囧》火了,满街都是“囧”字电影;《夏洛特烦恼》出圈后,连卖煎饼的都想拍《煎饼侠》。

如今动画圈更是极端—神话人物们似乎要重新轮番登台,观众们盼望着“猴子”还能带来更高的热度。

当观众们为《哪吒2》的每一个细节欢呼时,他们可能忽略了这些妖兽名字中暗藏着的“跟风兽”的嘲讽意味。

在饺子的镜头下,哪吒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个人英雄主义,还巧妙地结合了隐喻与主旋律,以一种更隐蔽、巧妙的方式打出“爱国牌”。

这比《战狼》更隐秘却更有力,吴京举国旗是直白的爱国情怀,而饺子导演则是把爱国情怀巧妙藏在哪吒的混天绫里。

随着越来越多的导演将古代神话故事与爱国主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隐喻似乎成了编写剧本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不禁让人发问:编剧们在创作剧本时,是否越来越像在做阅读理解?

《唐人街探案》的失败并没有让后来者警醒。

随着《哪吒2》票房破百亿的消息传开,饺子导演的背景也被扒得一干二净,从他的医学学位到动画梦想,从他在职场上的奋斗事迹,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网友们将他捧为“国漫救世主”,却早已忘记六年前吴京也曾被视为“战狼之神”。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战狼3》难产八年,吴京从“硬汉”转型为“爱国符号”,《流浪地球3》还未开机,郭帆已经被期待“超越前作”。

如今这种压力又落在饺子身上:大家已开始预测《哪吒3》的剧情,设想结尾会有一个惊天大彩蛋—一颗裂开的石头。

观众们的期望如此之高,若饺子导演选择拍摄的不是封神题材,也不是关于“猴子”的电影,是否会让人感到失望呢?

事实上,“国漫崛起”的背后潜藏着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并非所有的辉煌都是一帆风顺的。

《哪吒2》的成功既是国漫的里程碑,也是整个行业的焦虑体现。

当神话IP被用尽,隐喻式主旋律成为标准配置,导演们都被捧上了神坛,我们或许更应当反思:在这场狂欢中,是否正透支着中国动画的未来?

随着人们逐渐冷静下来,未来显得愈发光怪陆离。

在这个万众期待的时代,日本动画的成功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比一味追求票房,我们更应该关注创作的初衷与初心,尊重观众的智慧与情感。

只有这样,国漫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实现从辉煌到永恒的飞跃。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