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六臂殷郊法相特效被吐槽《封神第二部》辟谣找外包公司4500元制作

意甜追剧 2025-02-12 16:29:55
三头六臂殷郊法相特效被吐槽 《封神第二部》辟谣找外包公司4500元制作

电影特效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分不清真假了。前几天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三头六臂殷郊法相说是花了4500块外包做出来的,听着就觉得不太靠谱。这种传言一出来,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也不知道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网上的消息传得可真快,一眨眼的功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个4500元外包法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说的,反正是越传越玄乎。有人说是剧组为了省钱才这么干的,也有人说是国内特效水平不行,只能靠外包凑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这事儿越说越神奇。其实仔细想想,4500块能做出什么样的特效啊?估计连个像样的动画都做不出来吧。

但是这种传言就是有市场,大家都爱听这内可能是觉得自己懂行了,或者是觉得揭露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反正这种消息一出来,立马就有人信了。也不知道是真的相信,还是就想找个由头吐槽电影。毕竟现在观众的眼光可挑剔了,稍微有点瑕疵就要被放大十倍。

其实这种传言对电影行业影响挺大的。一方面是误导了观众,让大家对电影制作有了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对电影团队的不尊重。人家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结果被说成是随便找人做的,换谁心里都不舒服。但是这种谣言要澄清起来也不容易,毕竟谣言传播的速度比真相快多了。

好在魅思映像这个公司及时站出来澄清了。这公司是负责《封神第二部》后期视效的,应该挺有发言权的。他们发了个声明,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说这个三头六臂殷郊法相根本不是什么4500块外包做的,而是找了个国际大公司ScanlineVFX来做的。

这个ScanlineVFX听着可能有点陌生,但是他们做过的电影可都是大片。什么《2012》《权力的游戏》《星际穿越》,这些片子的特效可都是一流的。想想也是,这种级别的特效,哪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人家做这个三头六臂的特效,可是花了18个月的时间呢。

魅思映像这个声明发出来,也算是给大家上了一课。原来电影特效是这么复杂的一件事,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出来的。他们用的是什么Volumecapture技术,听着就很高大上。这种技术可以让数字角色看起来超级逼真,动作也很流畅自然。

说到特效制作,那可真是个复杂的过程。光是这个三头六臂殷郊法相,就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先是要做视效概念设计,就是把想法画出来。然后是数字资产开发,就是把设计变成电脑里的模型。接着还要做动态测试,看看这个模型动起来效果怎么样。

最神奇的可能就是体积捕捉这一步了。这个技术听起来就很厉害,可以把真人的动作精确地转换成数字模型的动作。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才会看起来自然流畅,不会有那种僵硬的感觉。最后还要经过渲染,就是把所有的元素都放在一起,做成最终的画面。

想想看,这么多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难怪要花18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周期,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而且每一步都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最终的效果。这么想想,那些说4500块就能搞定的人,真是太小看电影特效了。

说到视效行业,其实国内外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像ScanlineVFX这种,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了。他们不仅有先进的技术,还有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流程。相比之下,国内的视效公司还在追赶的路上。虽然近几年进步很快,但是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

视效制作的成本也是个大问题。高质量的特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自然就高。但是电影票价又不能无限提高,这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怎么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好的效果,这可能是每个视效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

观众的期待也是个挑战。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对特效的要求越来越高。稍微有点不自然的地方,就会被挑出来批评。这就要求视效公司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但是高要求意味着高投入,这又回到了成本的问题上。

说回那个4500块的谣言,其实挺能反映出一些问题的。首先就是大家对电影制作过程的不了解。可能很多人觉得特效就是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行了,所以才会觉得4500块也能搞定。这种误解其实挺普遍的,不只是对特效,对整个电影制作过程都存在误解。

这种误解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家可能会低估电影制作的难度和成本。觉得电影票价太贵,或者对电影质量的要求过高。其实每部电影背后都有大量的人在辛苦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大家能多了解一些电影制作的过程,可能会对电影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这种谣言也会对电影团队造成不公平的评价。特效团队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结果被说成是随便找人做的,这种感觉肯定不好受。长此以往,可能会打击电影从业者的积极性。所以澄清这种谣言其实很有必要,虽然过程可能会很艰难。

说到电影视效的未来,那可真是充满了可能性。技术在不断进步,每年都会有新的突破。比如说人工智能在视效制作中的应用,已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智能化的工具,帮助视效师们提高效率,创造出更惊艳的效果。

国内的视效公司也在快速成长。虽然现在可能还比不上国际顶级水平,但是进步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在视效上下功夫,这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国产视效了。

当然,视效质量和成本的平衡永远是个难题。怎么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好的效果,这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