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享国268年的清朝灭亡。同时也标志着清朝延续296年历史,赖以生存的八旗制度的终结。八旗制度是清朝统治的根本制度,既是政治制度,也是军事制度,贯穿整个清朝。
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呈正相关,清王朝的建立来源于八旗制度,满清的衰败灭亡也和八旗制度密不可分。
八旗的建立八旗制度最早是一种狩猎组织,广泛存在于女真族中,我们熟知的女真族曾经显赫过两次,一次就是宋朝时期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完颜部生女真,另一个就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清朝,爱新觉罗建州女真。金国灭亡后,其猛安谋克制制度留了下来,在后来几百年历史中,演变出了一种在女真族中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包括狩猎和征战。
多个猎人集体组成牛录,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多个牛录组成更高级别的单位就叫固山,指挥者称为固山额真。固山是满语的称呼,汉语就是旗,在狩猎或征战中,最高指挥者用旗帜指引,不使方位错乱在,这个制度在女真族绵延数百年。
八旗铠甲
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也就是1500人为一固山,也就是一旗,1500人也是女真族最大的狩猎和作战单位。
明初,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叶赫女真三大部族,努尔哈赤就属于建州女真,祖上自明初朱棣时就执掌建州卫,但到明万历时,建州部已经分裂,他本人也只有祖父积攒的13副铠甲,1583年,努尔哈赤父祖死于李成梁之手,同年以13副铠甲起兵,5年后,统一建州女真。
1593年,努尔哈赤为了应对战争需要和部落整编,大规模整顿了牛录组织,他在牛录和固山之间,增添了甲喇一级,建州女真称为固山、甲喇、牛录三级制度,1牛录还是300人,5牛录组成1甲喇,5甲喇组成1固山,为了指挥方便和辨认,努尔哈赤以旗帜为颜色,创立了正白旗、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每旗有7500人不等。
后金骑兵
四旗制度设立后,指挥更加清晰,组织结构也更加严密,大大加强了建州女真部的战斗力,同年,在海西女真重兵围剿下,努尔哈赤获胜。四旗制度不仅仅是官制,也是军事组织,还是社会行政组织。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后,野心可是膨胀,想要征服整个女真。
为了麻痹东北王李成梁,每年努尔哈赤都要进贡众多财务珍宝,于是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野心不闻不问,至于辽东最高层蓟辽总督也被努尔哈赤买通,1615年,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前一年,起兵攻打明朝前一年,蓟辽总督还上奏称努尔哈赤对朝廷唯命是从。
清朝版图
也是在同一年,努尔哈赤征服了除叶赫部外整个女真部族,还有许多附属蒙古部落,人丁增多,努尔哈赤再次对四旗制度进行改革,在正白旗、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基础上,增添了镶白旗、镶黄旗、镶红旗、镶蓝旗,每旗的指挥者称为旗主。
其中努尔哈赤自领正黄、镶黄两旗,长子代善统领正红、镶红两旗,正白旗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旗主杜度,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阿敏。至此,清朝统治的根基满八旗形成。
后金权力结构
八旗制度的发展和兴盛八旗制度这种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全民皆兵的耕战军功制度,在后金和清朝初期,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上。八旗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具有很强的协同作战能力,加上八旗勋贵子弟每战冲锋在前,以及严密的军事部署,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赏罚分明,使得八旗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10万明军,明朝最精锐野战军团一战而没,辽东地区后金掌控战略主动权,此后短短6年内,努尔哈赤席卷辽东,广宁之战后,努尔哈赤全据辽东,辽东明军的辎重粮草军械百姓,全部沦陷于敌手,极大扩充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1636年明清对峙情况
随着麾下汉人蒙古人增多,努尔哈赤在1624年,创立了5个蒙古牛录,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的1635年,后金征服察哈尔蒙古,对于蒙古壮丁进行编审,这才有了蒙古八旗,汉八旗的设立比蒙古八旗稍晚一些。
努尔哈赤席卷辽东时,百万辽东汉民被屠杀无数,剩下部分壮丁和健妇成为满人的奴隶,满人肆意虐待打杀汉人,使得满汉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皇太极时期,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抽调汉人壮丁单独编为一旗,麾下汉人越来越多,皇太极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开始重用汉人,如范文程、宁完我、佟养正等人,并开始有意识的汉化。
皇太极
到1642年,汉八旗扩充完毕,至此八旗制度彻底完善,成为清朝统治这个庞大国家的基础。和满八旗一样,蒙古八旗与汉八旗制度完全一样,由旗主统领,牛录改称佐领,皇太极赋予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仅次于满八旗的特权,使得这些既得利益者,成为后金的拥趸,而且此前面对后金一触即溃的明朝边军,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清朝入关前,满八旗有309个佐领,汉八旗有157个佐领,蒙古八旗有117个佐领,总计有583个佐领,这些人及其家眷构成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但实际上总人口40万的满八旗才是国家的统治者。
1644年,清军入关,八旗军在镇压农民军,攻灭南明政权,扫平反清势力,平三藩,灭噶尔丹,以及雅克萨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入关后,为了应对广阔的中原大地,八旗军仍在扩编,到康熙即位时,短短20年时间,八旗军已经扩编一倍还多。
清朝军阵
满八旗作为清朝统治的核心,分别驻防在北京八门,拱卫京师,京师的八旗也叫内八旗,其他各地的八旗叫外八旗,分别驻守在各个要地和军事重镇,以镇压当地,维护满清统治。
八旗子弟的特权满八旗是满清统治天下的基础,一般来说,清朝皇帝自领正黄镶黄两旗,也叫内二旗,1650年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剥夺了本属多尔衮养子的正白旗,将正白旗与正黄镶黄两旗,并列为上三旗,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八旗中上三旗地位最高,下五旗次之,上三旗是皇帝的心腹,一般来说身边的侍卫以及内务府大臣,都是出自上三旗,为了笼络蒙古人,也会有蒙八旗上三旗的侍卫,而汉八旗则没有,著名的纳兰容若就出自正黄旗,被康熙授予一等侍卫。
八旗旗帜颜色
上三旗显然高人一等,而且清朝皇帝,对心腹大臣功臣或者外戚,以“抬旗”的方式彰显恩宠,比如慈禧出身镶蓝旗,后来成为太后,抬旗进入镶黄旗。除了本身政治地位高外,还享有经济以及做官的特权。
经济上,满清入关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根基,满八旗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无数汉人百姓失去土地,这些失地百姓被迫成为旗人的奴才,旗人子弟最起码也有几十亩土地,大的旗主更是几万亩的圈地,这些土地和奴才都是旗人的私人财产。
而且满八旗子弟全部由国家供养,每个男丁每月都能得到国家发放的饷银,外加一石米,在京师的八旗子弟待遇高一点,外地的八旗稍微差一点,但都比普通百姓好的多。
多尔衮推行圈地运动
另外,八旗子弟能够免费入学,每旗还有自己专门的学校,让本旗的子弟读书上学,只要有能力,可以一直上到国子监,参加科考,仅这个起步就远朝普通百姓,而且满人科考与汉人不一样,题目要简单的多,也就是所谓的满汉不同榜。
清朝科举
同时八旗子弟要当官简单的多,可以从父祖那里继承爵位,可以纳捐,可以被权贵举荐,所以很多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可以顺利当官,完全就是因为投胎投的好。而普通百姓想要做官,必须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科举的独木桥。
满八旗的爵位有完善的世袭制度,皇太极入关前,就制定了从最高的亲王到最低的奉国将军,九等爵,顺治时,又增添了第十等奉恩将军。满八旗子弟可以世袭这些爵位或者降级继承,这就出现了从清初一直传承到清末的铁帽子王。
八旗军阵
乾隆时,增加了民爵位,只有子爵、男爵、骑都尉,云骑尉四等,这些和八旗子弟显然差距深远。除了这些外,清朝皇室只在八旗内部通婚,这个八旗包含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民间传闻满汉不通婚其实不准确。嘉庆帝的母亲就是汉人,祖上是满洲人的包衣奴才。
而且八旗子弟在律法刑罚等方面都享有特权。
八旗的衰落灭亡八旗子弟享有的各种特权,从出生贯穿到死亡,高人一等,权力地位金钱,使得八旗子弟不需为生计担忧,纵情享乐,长期的醉生梦死,不事生产,使得八旗子弟退化,骑射这立身之本也渐渐放弃,人一旦耽于享乐,就不会在舍生忘死,所以八旗军的战斗力下滑的非常快。
清初八旗骑士
曾经惯例的骑射步射开始草草了事,八旗子弟开始追求安逸,开始游手好闲,渐渐的遛鸟、斗蛐蛐称为八旗子弟的最大爱好,道光以后,鸦片荼毒全中国,八旗子弟吸食鸦片者甚多。乾隆时期清朝赖以立国的八旗军彻底腐坏,军事作战只能依靠数量庞大的绿营兵。
清军入关时,整个满洲也就40万人,国家财政可以供养八旗子弟,但虽然社会稳定,八旗子弟也爆炸增长,每年需要数量众多的粮食和银子,来供养八旗子弟,这就称为国家的巨大负担,1912年,清朝灭亡,八旗随之土崩瓦解。许多没有技能的满清子弟,沦落成乞丐,还不如一般百姓。
清末八旗子弟
清朝和八旗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八旗强大的时候,清朝国势也强盛,当八旗腐化堕落时,清朝国势也走下坡路,八旗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在清军入关前以及统一全国之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后来的平三藩,灭噶尔丹,攻打沙俄都立下汗马功劳。
清朝疆域
但这些既得利益者很快堕落,成为依附在清朝身上的吸血虫,吸食着满清的元气,并败坏着整个国家的风气,直到最后,二者俱亡。曾经为满清立国出力甚大的八旗军,成为满清灭亡的一大推手,确实可悲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