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的硬汉!从书生到英雄,抗清19年,我身即大明!

曼梅聊娱乐 2024-09-17 19:10:39

在历史上朝代更迭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转身隐居不愿再看世事,有人借机支持新朝想要出人头地,然而偏偏有这么一个书生,两条路都没走,扔下笔直接参军起义去了。

这个人就是“西湖三杰”之一的张煌言,提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虽然他和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但大多数人只认识后边两个,对他可能毫无印象。

那么张煌言这个人到底是做了什么才被人和另外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的呢?

这就需要从头说起了,张煌言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入朝为官多年,母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因病离世了。

在张煌言的记忆里他的父亲在他幼时就对他讲述朝堂之上那些武将的故事,在这样的熏陶之下张煌言对兵法有了不一样的感情,闲暇时他会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兵法。

崇祯九年,李自成的起义之火已燃遍了大明,朝廷从失败中看到了文武兼备的重要性,故而在考试中设下了有关武备科目的考察,那年的张煌言才十六岁,正是参加县试的年纪。

在文试之后的骑射考察上张煌言三发皆中的好成绩让在场的人纷纷赞叹,获得众人一致好评的张煌言顺利通过了考试。

崇祯十五年,张煌言以同样的方式考上了举人,然而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此时的大明已经自顾不暇了。

次年李自成剑指北京城,皇帝自尽,大明朝廷不复存在。

随后福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下南明,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后夺走了多地的主导权,一时势大,彼时南明空有土地,内部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样的南明没能支撑多久,第二年就因战败丢了南京,弘光帝被囚,失败让许多看不到复明希望的臣子选择了投降。

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扛起了反清大旗妄图夺回大明土地,听闻这个消息的张煌言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其中,成为了反清队伍中的一员猛将,被“监国”鲁王朱以海收入麾下。

尽管有不少人加入了组织,但双方力量悬殊也是事实。鲁王为了对抗清军所修筑的“钱塘江防线”没能起到作用,杭州失守之际张煌言回到家和妻子做了最后的告别,随后便追随鲁王而去。

他们在舟山招兵买马扩充兵力,逐渐积累出可以与清军抗衡的资本,多次击退了清军的围剿。但被围在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明永历九年,张煌言率众沿江而上突破了清军多重封锁方向直指南京燕子矶。

消耗清军兵力后赶在敌方主力到达前离开,经此一役反清义军士气大涨。随后张煌言又三次率兵攻入长江屡战屡胜,第四次更是配合郑成功攻破了镇江。

胜利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满清朝心向明朝的臣子纷纷加入,义军一时势头大盛。

张煌言看到复明希望后决定乘胜追击,却因为对战局判断失误而被清军包围,冲出包围的代价是巨大的,张煌言的部下在这折了一万多人,连张煌言也失去了踪迹,仅剩的一千多人群龙无首,选择了蛰伏。

此时人们眼中疑似遇难的张煌言正在逃亡的路上,多次追杀让他不得不隐匿踪迹,摆脱追杀后他才重新出现在大众眼前。

但战场时局瞬息万变,此时南明朝廷大势已去,纵使张煌言有心继续反清大业也再难实现他的抱负了。

明永历十六年,郑成功固守台湾,永历帝被活捉,鲁王病逝,抗清的希望逐渐渺茫。尽管如此张煌言仍未放弃,坚持和清军对抗,即便为此逃到了海上,妻子被抓也从未放下自己的坚持。

几年的苦战几乎耗尽了张煌言的兵力,认清现实的张煌言遣散了部下,想要留在海岛隐居。

这个想法并没有成功实现,他的身边出现了叛徒,将他的消息给了浙江总督赵廷臣,这导致张煌言被活捉。

此时的张煌言已经在抗清的路上走了十九年,此等毅力让敌军也对他佩服不已。赵廷臣出于爱才之心想要让他投降,张煌言却宁愿求死也不愿放下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

康熙三年九月初七,张煌言穿着一身明式的衣服站在了刑场上,看着眼前的大清土地他拒绝下跪,张煌言的忠义打动了赵廷臣,特许他坐着受刑,至此张煌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片土地中最后一个大明人离开了人世,回望过去张煌言可能不是个好儿子,不是个好丈夫,不是个好父亲,却是一个大明英雄。

无论在什么时期,这种气节和毅力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想必这也是他的名字被放在岳飞于谦身边的原因。

信息来源:360百科

1 阅读:287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