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记忆:那些年,体测如得魔怔——在毁人不倦中草草收场

爱上小老弟 2023-10-27 07:02:02

94年初在中国足协组织的体测现场,李红军、高洪波等名将叉着腰摇头苦笑,作为国家队成员他们将无缘首届甲A联赛,原因是体测不及格。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

这些有技术、有灵气的球员居然连参赛资格都没有,足协究竟想干什么?

很简单,体力是足球根本,连体力都达不到要求,请问上场是为了散步吗?

众说纷纭,体测成了热点词汇,这项在未来十多年令众多球员吃尽苦头的测试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体测究竟能不能让中国足球站起来呢?

一、那醉人的12分钟跑

1.12分钟跑由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足球曾遭遇太多“黑色三分钟”,在足协看来体力不支是重要原因。

在王俊生力推下,92年就在甲级球队中开始了12分钟跑,但那时受关注度低,没引发社会反响,直到94年……

大家都清楚12分钟跑最多只能算足球综合能力中一项,但管理者认为至少可以提高球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能问题。

2.什么是12分钟跑?

当时分为几个档次:

成绩超过3300米,直接获得参赛资格。

3100-3300米,继续测试5*25折返跑。

2900-3100米,参加补测。

小于2900米,失去参加联赛资格。

可谓一考定终生,对于球员无法参加联赛相当于丢了饭碗,且不比赛岂不废了?

3.体测众生相

本文开头便是甲A元年那一幕,由于体测这只拦路虎,结果高洪波流泪、李红军下跪、翟彪崩溃、蔡晟心碎……

犹记得李红军跟施大爷抱头痛哭、高洪波被逼无奈去了新加坡、某9号前锋使出吃奶劲离及格线还差几米,被贾秀全连推带拉才过关……

事后裁判质疑,老贾一犟脖子回怼:这不是过了,怎么没过?

此时的老贾挺有担当:球员运动寿命十几年,巅峰就几年,一年不踢,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损失。

至于邓乐军也是困难户,每年体测要死要活,最后28岁巅峰期退役。

当然有差生自然也有尖子生,李铁、吴承瑛、谢育新都是个中翘楚,能跑3600米以上不带喘!

用老国脚林强的话:日本在练基本功,我们在练马拉松!

4.12分钟跑究竟合理吗?

存在即有合理性,这话放此处并不违和。

体力是球员一项重要指标,但请记住9号曾说过:耐力不代表真是体能,足球包括爆发力、速度、力量、反应、耐力等各方面因素。

体测更像外行捣鼓出来的东西,可偏偏王俊生是内行,很纳闷他决定时是个什么脑回路,用一项指标代替所有指标合适吗?

当然王俊生功绩大于过失,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搞体测可能未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但毕竟他是足协主席,不背锅谁背?

王俊生这一招好比在足球领域开启“高考”模式,球队集中时间苦练,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考完后束之高阁,因为想赢球得“素质教育”。

合不合理,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当年大戚提倡“跑动出战术”,每天一万米,结果在亚洲杯和世预赛上,球员疲态尽显,没能跑出战术反把自己折腾死了。

大戚的思路没错,但无视了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意识!

即便无球跑动也需要意识,体现在场上叫“跑位”。而意识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需要教练和队员去摸索,埋头一通瞎跑那叫练田径。

记住,空位并不是靠瞎跑能出现……

由于反对声太大,12分钟跑在实施7年后被废除。

二、YOYO体测更上一层楼

1.重走老路

02世界杯中国队成绩不堪入目,反观韩国队成绩喜人(手段龌龊,但不能否认耐力确实强悍),于是引起了足协关注。

好家伙,数据一比较似乎发现了问起,甲A联赛球员场均跑动8200米,而韩国球员是9300米,落后一公里!

管理层吹胡子瞪眼,这怎么可以?

似乎又想起当年那句“跑动出战术”,看看人家都是靠不要命满场飞奔扯出空档,我们必须学习,既然“意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那就在体测上更上一层楼,不是有句老话——笨鸟先飞早入林嘛!

于是2.0版本上线——YOYO体测成了众多球员的噩梦,此情此景不堪回首。

登场首年便将“浪子”高峰整退役了,这哥们在球场上可是出了名的“快马”,可到了YOYO面前光快没用,还得能持续快。

足协这是典型走老路,难道02世界杯还没看清?光有体力能行?

隔壁那家不下黑手能进四强?

2.YOYO究竟何方妖孽?

话说这玩意乃丹麦人邦斯布发明,本是为了检验球员恢复程度,到了中国摇身一变成了生死符。

简单说球员根据提示音不断加快速度,平原17速3次,总距离2280米;高原17速1次,总距离2200米。

当年首次接触大部分球员直接崩溃,最后基本脱力。为了通过体测,球队冬训至少得花一半精力,如果放在欧洲,估计球队也没时间出国行了,少捞不少银子。

邦斯布肯定没想到,有朝一日发明的玩意在大洋彼岸成了“尚方宝剑”,实属东边不亮西边亮。

3.如此妖孽令人深恶痛绝

高峰自不必说,“抢点型”前锋的存在在体测为王的年代就是个错误!

图巴也曾发飙:YOYO体测根本就不属于足球……

宫磊、肖战波、李毅、杨璞,从教练到球员批评声不断,作为圈内人很清楚YOYO的局限性,即便通过也不能代表什么,同样他们无一列外也改变不了YOYO“生死文书”的特点,那是硬指标——上岗证!

4.体测真有那么重要?

那些年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管理层始终对练体能如痴如醉,“三从一大”把自己给练没了,却依然甘做“练体狂魔”舔狗,为伊消得人憔悴。

每个位置属性不同、要求不同,“浪子”需要的是爆发力和瞬间加速度;高洪波天生体弱,用的是脑子……

掐指一算,巴乔也是YOYO困难户,92年开始搞体测,如此说来93年“忧郁王子”连上场资格都没有,哪来世界足球先生?

中国足球总喜欢在轨道外行驶,偏还乐此不疲……

被骂在所不惜,唯有成绩“再创新高”后才摸摸头发现路错了。

无妨,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折腾半天原地踏步,发现体测没用。邻居家好使不代表适合自己,于是在2011年YOYO体测寿终正寝。

我们从善如流,成绩再上不去说明至少好坏其实跟体测无关对吧?

无论是12分钟跑还是YOYO体测,最终在百无一用中草草收场,也不知管理层作何感想?

三、为什么中国足球永远是半吊子?

急功近利也许是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管理层总想用最快的时间出成绩,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屡见不鲜。

就好比体测,明知耐力是一部分,如果一定要通过测试上岗,为什么不结合足球各方面呢?

不同类型的球员条件不同,综合判定难道不香吗?

何况球员在俱乐部踢球,衡量一个球员能不能上场不该是俱乐部主教练的事吗?

足协越俎代庖算什么?

即便有这想法,综合测试通不过无法代表国家队算是权利上限了,不让人家参加联赛,这手是不是伸得有点长?

当年令球员闻风丧胆的体测虽成历史,但2020年足协又开展了“春季大练兵”活动。

时至今日,俱乐部有了科学训练方法,足协此举或许只是建议,也希望停留在建议上,干涉俱乐部并不聪明,以往种种也证明足协只需要把份内事做好即可。

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原地打转,很简单足协本是个半吊子……

0 阅读:4

爱上小老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