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了,三峡水库水位突破了170米,这可以说非常难得,这个速度可能也是2022年三峡蓄水完全没有办法比较的。
所以,看到如此水位的变化,应该庆祝一下。
而且,这也不是吹的,今年蓄水的速度速度的确算快,在9月的时候,三峡水库水位都逼近170米,虽然,过后一直没有超过这个界限。
而在10月,这个水位又快速提升了,也算是三峡水库进入蓄水期之后,首次超过了170米的水位,这也说明了2023年我国的三峡水库蓄水可能会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标。
所以,这是绝对性的好消息,好事情,因为对后面我国气候变化来说,具有一定的保障。
同时,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也是好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就详细说明下。
2023年,我国启动175米蓄水是在9.10时段,而过后,在我国长江上游降雨增多之后,三峡水库的水位出现了大涨,很快就逼近了170米。
但是,这个水位并不稳定,一直在靠近170米的时候波动。
当然,恰好这个时候,不少人也看到我国鄱阳湖的水位突破了12米,所以,很多人说是不是三峡水库加大放水之后,引发了鄱阳湖的水位大涨,这里只能说,关系并不大。
鄱阳湖的水位上涨,还是依靠自身的变化较大,虽然说鄱阳湖是属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
如果长江的水位上涨了,三峡加大放水了,可能引发江水“倒灌”的局面。
但是综合性来说,鄱阳湖最为主要是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如果这些水系没有水的话,就算是三峡水库放干了,也可能不会对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有极大的改变。
所以,其实鄱阳湖的水位上涨,与三峡水库时不时地加大放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也并非是绝对性的关系,影响是比较微妙。
恰好江西的降雨数据也公布了,在9月中下旬部分时段(9.11至9.26)江西全省降水量78.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尤其赣州地区107.6毫米,偏多近2倍。所以,在9.27时段后,鄱阳湖的水位上升到了12米以上,这才是根源。
当然,如果三峡水库继续蓄水,并且快速达到了175米的话,那肯定是好事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简单的来说,那就是可以做到重要保障。
这就跟三峡的功能方面存在关系了,我就简单说3个就行。
第一、三峡发电——三峡每年产出的电力清洁能源是非常好,并且也是支撑了我国能源格局的改变。
整个三峡区域,我国安装了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总量2250万千瓦,按照设计的要求,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但是,这个也算是我国的低标准,因为我国三峡的年发电量已经突破了新高,超过了1000亿千瓦时,所以,有了雨水的话,说不定还可能再次刷新一下这个记录。
第二、三峡通航,三峡的航运支撑能力非常强,采用的是双线5级船闸1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
而水源也是保障航运的稳定性运行。
第三、三峡抗旱,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未来三峡的抗旱问题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等问题可能更加严峻。
就如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干旱的影响,三峡水库采取了联合调度的方式,进行了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源补充。
在2022年7月到9月期间,三峡水库全力支持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累计补水15.1亿立方米。
同时在当年10月的时候,三峡开展压咸潮调度,累计增加供水40.6亿立方米,为长江口压咸潮起到了积极作用。
所以,就凭借这三点主要的功能,其实都说明了三峡的水源保障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能够稳定在175米循环“过水”的话,这可能还是更好的事情,这下大家应该知道,我国为什么每年要进行三峡蓄水了吧?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这些是无法保障的。
而且,抗旱在接下来的时间段之中,可能更加严峻。
因为从季节性变化来说,秋冬季的降雨会越来越少,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源需求有可能会更多。
加上今年还是属于厄尔尼诺年,气候的波动性可能会更大,所以,有了三峡的水源,那必然是好事情。
就算是后面厄尔尼诺引发了长江流域的水源大波动,只要三峡水库蓄水达到了175米,也可以完全来进行水源的保障,这就是好处。
当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障只能说是一部分,而更多的是依赖于三峡工程的所有“渠道”,都可以在充足的水源之下得到保障。
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天气的变化,可能对电力的需求会更大,那么三峡在蓄水175米之后,可以输送出更多的清洁能源。
所以,能够有效的缓解电力输出,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反正综合情况来说,今年三峡水库的蓄水还算不错,能够快速达到这个目标。相当于去年的蓄水来说,那的确也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满足175米蓄水标准之后,我国也可以更方便的采取“水源平衡”输出,也会更大规模的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更多的水源,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