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先人的一种活动。在农村地区尤其注重上坟的习俗,每逢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等重要的祭祀节日,一定会到先人的坟前祭拜。上坟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尊重和思念,还表达了后人对孝道的传承。有这么一句俗语:“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去二回”,这是什么意思呢?关于上坟的讲究还有哪些呢?
坟墓现在指埋葬死人之地,过去坟和墓是有区别的。坟者,筑土成丘。墓者,穴地也。东汉郑玄注有云:“土之高者曰坟”。《礼记•檀工上》:“古也墓而不坟”,说的就是古代凡葬不堆土植树者谓之墓。当然,现在上坟已经不去区分是坟还是墓了。
《管子•九变》云:“大者,亲属坟墓之所在也”,过去讲究死者为大,认为坟墓就是死者的房子,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上坟也留下了很多讲究和说法。“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去二回”,说的是什么讲究呢?
在农村,人们比较注重家族团结和血脉传承,所以上坟一般都是先人直系亲属。但是后人和死者一旦超过了三代,就没有必要去给死者祭拜了。“三代”指一般是指祖孙三代,就是自己算一代,向上捯,父辈是一代,祖父算一代,这就是三代人了,再往上的亲人,就可以不去祭拜了。那为什么超了三代就不去祭拜了呢?这难道没有违背家族孝道吗?
其实,这种说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因为自己这一代人比较亲近的就是自己上三代人了,再往上的亲人,见面的机率就比较小了。过去人的寿命不像现在的老年人,过去人活七十古来稀嘛,现在百岁老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所以,在过去和那些没见过面的亲人之间,感情还是比较少的,即使去祭拜也是走形式而已。
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坟管三代”,就是说逝者只保佑自己以下的三代。这就出现了一些没人祭拜的荒坟,久而久之荒坟消失,就给后人腾出了更多的土地。其实这也许是古人的一种智慧,毕竟后人有了土地才能更好的生存。
“祭拜不去二回”又是怎么回事呢?祭祀先人这么严肃的事情,不能随意往返多次,一定要事先准备妥当,才能前往。再说坟地又不是什么好地方,而且地方偏僻,杂草丛生,能少去则少去。
“不去二回”不仅指同一个人不去二回,还指兄弟姐妹不分开去。毕竟讲究家族凝聚力的农村,兄弟姐妹不一起祭拜先人,这是会被别人笑话:不和睦、不孝顺的。所以,就有了祭拜不去二回的说法。
老李结语
这俗语经过老李的分析,友友们是不是觉得它有道理呢?老李认为:百善孝为先,上坟就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孝道的传承,尊重这些讲究才能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