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戏子捧上天四年赔光63亿,华谊兄弟大裁员背后,是娱乐圈的悲哀

徽音谈娱乐新闻 2024-11-06 13:12:56

曾经风光无限的娱乐巨头如今惨遭滑铁卢,黯然离场。

2021年,华谊兄弟正举行一场大规模的20周年庆祝活动。舞台上灯光璀璨,展现出"不止所见"的主题,暗示他们有更大的目标和野心,誓言继续在影视圈称王称霸。

人们不曾想到,这个曾经的娱乐巨头的繁华背后,已呈现出摇摇欲坠的局面。

短短一年后,震惊业内的消息传来,华谊兄弟四年亏损高达63亿,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那个无数明星趋之若鹜的影视帝国,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在华谊公司的鼎盛时期,王中军花钱的大手大脚可谓无人不知。3.77亿购得梵高真迹?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2亿买下毕加索真迹?不过是小菜一碟。

他的弟弟王中磊,在圈内是出了名的“香饽饽”,走到哪都有女明星前赴后继地围着转。

然而,现实往往非常讽刺。那些曾在娱乐界叱咤风云的大佬,现在却不得不裁员以支撑公司的运转。那些曾经被他们捧上云端的明星,现在却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出路。

这句古老的谚语也在提醒我们,要谨记事物的变化,不要盲目地相信某一种状态会永远不变,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和改变的,谁能够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这一古老智慧的生动体现。

然而,凡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华谊兄弟的没落,与其一手推动的"天价片酬"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大捧"戏子",最终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反噬。

从最初的华谊兄弟制片方,到后来的被资本游戏所迷失的玩家,他们在这场游戏中找不到自我。

华谊如今的遭遇,犹如一记警钟敲响整个影视圈:一味追求资本而忽视内容,最终只会自食其果。曾经以《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经典作品打响名号的华谊,最终还是因自身制造的"资本泡沫"而深陷泥潭。

今天的华谊兄弟让很多业内人士深感内疚,纷纷感慨:这也许就是整个娱乐圈的缩影。

然而,这只是故事的一个开端。

第二部分:资本游戏:天价片酬背后的疯狂

娱乐圈中的天价片酬,最早出现在2009年的资本狂欢中,那时演员们摆脱了被贬为"戏子"的命运,一跃成为市场新贵。他们的片酬也随之水涨船高,甚至到达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见微知著,看看杨颖的例子就知道有时候演艺圈有多么疯狂了。别看她的演技饱受争议,在“华谊兄弟”的强力运作下,她从一个十八线的嫩模一跃成为了一线的大咖。

《孤芳不自赏》这部剧里随便露个脸就能轻轻松松拿到8000万。如此算下来,可能眨眨眼的时间就能挣到普通人一辈子的收入。

再接着来说说周冬雨,她是从《山楂树之恋》开始崭露头角,之后接连出演许多电视剧《七月与安生》《幕后之王》,最终凭借电影《少年的你》拿下了影后的殊荣。

她的片酬涨幅如火箭般飙升:从最初的15万,一路涨到现在的1个亿。这样的身价暴涨,若放在其他行业,简直是无法想象。

杨幂的片酬前景也十分惊人。由曾经单集55万,逐渐上涨到86万,直至最后飙升至180万。这仅仅是电视剧的价格,若是接了电影,那数字令人为之咋舌。

其他艺人的天价片酬也不低:倪妮在《天盛长歌》的片酬预计达9777万,陈道明在《庆余年》的片酬预计为2163万,陈晓在《独孤皇后》中的片酬预计为6886万,马天宇在《悲伤逆流成河》中的片酬预计为7547万。

为啥会涨得这么疯狂?说白了就是导演们都在打"安全牌"。现在拍一部戏的投资动辄上亿,谁还敢轻易冒险?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流量明星来"保本":谁红找谁,不红就免谈。

热门剧的主角总是那几张面孔,戏约越多,身价越高,身价高了要价也更高,这种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直到广电总局推出的"限薪令"出台才刹住疯狂之势。一些之前要求索要一两千万的戏,现在只要五百万便要接受;曾经敢于索价4000万的小花,现在2000万亦不一定能拿到。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面对这样的转折,有人选择默默接受,有人选择另寻出路。然而,那个疯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资本游戏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其后果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三、帝国的崛起与宿命

华谊兄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演员刘晓玲的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影视市场很吃香,而且来钱也快。"就这么一句话,让王中石和弟弟王中磊看到了商机,决定尝试这个新兴市场。

他们立即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尽管反响不佳,但依靠广告收入也获得了一定收益。

兄弟俩尝到甜头后,立即成立了一家专门做影视投资的分公司,把目标锁定在了《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这两部作品上。

然而,好事多磨。一个因内容问题没能过审,另一个则是票房惨淡,导致成本无法收回。如此一来二去,公司的元气大伤。

正当王氏兄弟郁闷之时,他们看上了红极一时的冯小刚。当时,冯小刚凭借《甲方乙方》在导演圈崭露头角,可谓是春风得意。

反观华谊,既无地位,又无实力,可以说就是个"小公司"。然而,王家兄弟给出的条件实在诱人:年薪400万,外加华谊的股份。

冯小刚凭借一招"金钱换地位"的策略解除了与紫禁城影视业的合约,转投华谊。此后,他与王朔、王中军三人联手,为华谊开创了黄金时代。

华谊在内地影视界站稳脚跟的背后,离不开《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热门电影的接连推出。

周迅、邓超、黄晓明、李冰冰、张涵予、冯绍峰、陈道明、胡军、吴彦祖等一线大咖,都是华谊一手培养出来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被华谊捧上云端的明星竟然成为了压垮华谊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资本和流量的泡沫破灭后,曾经辉煌的影视帝国也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常言道,成败取决于关键的人物。华谊集团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四、寒冬求生:明星们的另类出路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中,明星们在成功路上必然面临着挑战和压力。然而,在最近的经济寒冬中,许多明星选择走出舒适区,寻求多样化的发展。

无论是在音乐、电影、时尚还是艺术领域,他们都在不断尝试新的突破,以寻找新的出路。

首先,许多明星开始尝试跨界发展。例如,演员刘涛在疫情期间,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成功地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出去,并获得了不俗的收益。

此外,许多明星也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通过开设自己的网店,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从而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许多明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例如,演员张译在疫情期间,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成功地将自己的演技和才华展现出来,并获得了大量的粉丝。

此外,许多明星也开始涉足音乐领域,通过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最后,许多明星开始尝试公益事业。例如,演员杨幂在疫情期间,通过捐赠物资和资金的方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外,许多明星也开始涉足环保领域,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呼吁公众关注环保问题。

总之,在经济寒冬中,明星们通过跨界发展、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成功地走出了舒适区,并找到了新的出路。

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0年,阿里巴巴的高层放言,“未来三年,99.5%的演艺界人士都会走进直播间。”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没想到预言成真了。

事情还得从2009年的"限薪令"谈起。这一纸政令直接使得3000多家影视公司宣告破产。更为严重的是,疫情又重创了这个行业。

横店影视城在疫情前非常热闹,宾馆住满了人,拍摄场地也争相抢夺。然而现在,大街上空空荡荡,冷清得让人不安。

剧组延迟开工,拍到一半需要停机,好不容易拍完,又要卡在审查环节。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原本不被明星所看好的直播带货,反倒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你看"清纯玉女"张柏芝,不需要熬夜拍戏,只要在直播间吃个螺蛳粉,摆几个造型,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天仙夫妇"杨子黄圣依更厉害,他们不出门不动脑,在直播间喊一晚上,销售额就破了个亿。

少女时代的偶像舒畅,却选择尝试更换角色,过上了充实的生活。

要说带货,老戏骨潘长江最让人意外。他明明不差钱,却还想来分一杯羹。要是好好做也就算了,可他却做了些"不地道"的事:卖"三无产品"、搞"高炒低卖",明面说全网最低,实际价格却是全网最高。

面对粉丝的质疑,他居然来了一句:“把没付款的人给我清出去。”这下可好,口碑彻底崩了。

但是你得知道,这些人日子过得虽然比那些"三线、四线、十八线"的艺人要好一些,但是他们也不容易。比如《烈火军校》里演白鹿闺蜜的张鑫,她的直播间人气甚至还不如一些小主播。

演员徐海为在老家街头卖菜,香港女演员梁敏仪在甜品店打工。更令人惊讶的是,《美人心计》里的汉文帝陈键锋现在转行做起了潜水教练。

与杨超越一同出道的女爱豆陈语嫣,为了生计,甚至去当了"舞女"。

看到这些,你还认为娱乐圈是光鲜亮丽的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只是痛苦的程度,全看你在哪个位置罢了。

五、流量与资本的双向塌方问题

然而,无论是寒冬的到来,还是行业的恶性循环,其根由几乎都是资本盲目跟风引发的。影视圈这几年来,简直就像一场复制粘贴大赛。

2019年,《陈情令》的播出让"肖战王一博"这对CP火爆全网,甚至连带货都不愁。市场闻风而动,很快,《山河令》也推出了另一对兄弟CP,试图复制《陈情令》的成功。

结果非常悲惨,实在不想再多说。

再次观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杨幂与赵又廷的“虐恋”戏码瞬间让古偶剧市场的热情沸腾起来。看到这番商机,投资方马上决定,再次邀请“收视女王”杨幂来主演古装剧《扶摇》。

这次的作品观众不买账,骂声如潮。

这些资本大佬眼里只有流量带来的高人气,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好剧本才能真正留住观众。即便你请来了再红的明星,但如果没有好的故事,一切也只是空壳子。

然而,问题在于,现今的投资方都在强调"安全"。投资一部戏需要数亿资金,谁还敢轻易冒险呢?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谁红找谁,无论其演技如何。

这样的情况导致观众已经对市场上的剧集一成不变、频繁重复的演员阵容产生了审美疲劳。

回顾华谊兄弟的兴衰历程,这就是这种投资思维的特别表现。早先他们利用资本之优势,力捧一位位艺人成为明星,而最终却因天价片酬的压力而陷于困境。

在当今影视圈,最需要的不是流量明星和资本运作,而是一个好剧本。一个不需要靠大咖撑场面、用心讲好故事的作品。

否则,这个寒冬可能会更加寒冷。

可能这就是整个娱乐圈最大的悲哀:当所有人都只是片面追求表面的东西时,那些真正的内涵被遗忘和丢弃在角落里了。

0 阅读:12

徽音谈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