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老师报考指导是割韭菜还是物有所值?

枫语联翩 2024-06-14 20:37:23
(1)

2024年高考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高考依然远未结束;

高考之后是志愿填报,如何正确填报志愿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专业的一件事;

某些网红指导老师们就开始登上舞台了;

据说,某位网红老师开的公司就此志愿填报指导一项服务,就挣到了2亿的营收;

然而,一些高校专业人士对于此类指导服务却颇有微词,甚至认为是存在问题的;

究竟问题在哪里呢?

(2)

在近日一场相关论坛上,教育界知名人士熊丙奇老师和一位知名高中的张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两位专业人士,一位来自大学,一位来自高中,相信他们的言论是客观的,也是中肯的;

熊丙奇老师观点犀利的认为,好专业应该是自己能学得好的专业;

假如一个热门专业需要某个科目成绩突出,但自己物理太差,英语太差学不好,那对自己而言就不是个好专业。

两位老师还共同提出一个观点,高考的志愿填写应该是很个性化的去匹配学生的个人优势劣势;

然而,这些网红老师的指导做不到足够个性化,却有意无意的都将学生引向热门专业;

这无疑会造成误导。

最后一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英语专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就比北京大学更有优势;

所以,不能简单的唯热门专业论,其他一概不考虑。

(3)

其实,这些网红老师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一定是某些地方说中了学生的痛点,点出了现实,才被网友们认可而吸粉的;

以某网红张老师为例,他首先就会考虑学生的分数,地区内的排位,擅长哪个科目等等,未必是没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

他也明确的表达过最有钱途的20个专业;

最挣钱的6个医学专业;

根据优势学科选专业等观点;

他对每一所大学里的专业都了如指掌,能对答如流解释每个专业的优势劣势,如同报考懂王;

只不过这中间依然有个悖论;

即使你考虑了学生的全盘情况,也依然找不到一个完全匹配的专业。

比如,一个学生咨询说自己非常喜欢哲学专业,但是知道这类文科专业的出路不太好;

想过考医,但是自己家庭条件一般,医学读书时间太长,前期赚不到什么钱,这个时间和财力成本自己承担不起;

学热门的自动化,人工智能,但数学成绩不好;

该怎么选专业?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我喜欢的专业没前途,能选择的专业自己又条件不具备;

最终的取舍理智一点,还是要折中,选择权宜之计;

在理科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

(4)

许多人会在这个地方建议,跟着兴趣走就好了;

这反而是误人子弟;

在上面的案例中,假如就让当事人选择喜欢的哲学专业;

容易毕业,学业压力不大,还是自己喜欢的,看上去很美;

然而,到了毕业就业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职业选择权;

还不如一个拧螺丝的工人更抢手;

到那时,这位学生一定想千刀万剐这些建议者。

在专业选择方面,一味的跟着兴趣走,不考虑未来就业和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取的;

专业的选择一定是在个人兴趣,学科表现和成绩,家庭条件这几个因素当中把握一个分寸平衡;

而这个平衡的把握不由网红老师决定;

老师最多给你做分析,给你建议,给你几种不同的方案,讲解每种方案的利弊;

而最终的取舍在于每个人自己。

(5)

网红老师相当于提供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快餐;

而快餐是否对自己有营养,自己能否吸收这份快餐带来的营养,要自己去判断;

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不确定性的问题。

一个今天看来很热门很好的专业,十年以后是否还是热门,还是好专业吗?

不一定;

一个看起来很好的专业,自己能学得好吗?

依然是不一定;

所以高考的志愿报考本身就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

网红老师的服务只是让这个不确定性减少了点而已;

而学生却期待一个确定性的答案;

恰恰因为这个确定的期待,让实际结果偏离自己的预期。

那么,好专业怎么选择?

我们的喜欢有可能要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没那么喜欢却适合的,没那么喜欢却在其他条件上更匹配自己的专业;

然后,尽量学好它;

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好专业。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0 阅读:0

枫语联翩

简介:以独特视角看世界,注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