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多大?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绝非易事。科学家只能通过间接的观测方法,探测外部星系的距离,从而揭示宇宙的尺度。而这一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事实上,直到1925年1月,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宣布发现了银河系之外的星系,才打开了通往宇宙的大门。在近期举办的第245届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天文学家共同庆祝了这一百年盛事。
令人困惑的星云
长久以来,人们曾一直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直到1543年,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颠覆性地提出,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随后,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修正。1755年,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版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他曾推测,天空中某些暗淡的小斑点可能是一些类似银河系的天体。
这些天体当时被称为“星云”(nebulae,意思是“云”)。直到19世纪初,随着大型望远镜的发展,人们才发现其中一些星云呈现出旋涡形态。
这些“旋涡星云”始终困扰着天文学家。上个世纪初,天文学界已经几乎明确分成了两大阵营。以希伯·柯蒂斯(Heber Curtis)为首的一方相信,这些星云是独立于银河系之外的“岛宇宙”。而另一方则以哈罗·沙普利(Harlow Shapley)为首,他们认为这些旋涡星云只不过是银河系内的一些气体云。
1920年,争论达到了高潮,两位科学家甚至就此举办了一场天文学世纪大辩论。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柯蒂斯显然更接近真相,但当时他没有获得更多支持。更准确地说,这场辩论谁也没有真正说服另一方。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拍摄的仙女星系(M31)。它曾一度被称为“星云”,被认为是银河系中的气体云。(图/SA/Herschel/PACS & SPIRE Consortium, O. Krause, HSC, H. Linz)
探索旋涡星云的本质至关重要,因为它的答案关乎一个更大的问题——银河系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吗?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宇宙究竟有多大?
改变历史的恒星
1923年,哈勃用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胡克望远镜,对仙女星云进行了观测。在长期监测和搜索过程中,哈勃在10月份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发现了一颗“新星”,也就是爆发的恒星。这颗“新星”忽明忽暗。
后来他意识到,那实际上是一颗造父变星。在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亨利埃塔·勒维特(Henrietta Leavitt)就已经发现了造父变星的周期和光度的关系。因此,借助勒维特发现的定律,哈勃计算出了仙女星云的距离。他发现仙女星云距离地球大约93万光年,远远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换句话说,这个所谓的“星云”并不在银河系中。也就是说仙女星云实际上是仙女星系。现代观测已经进一步证实,仙女星系位于大约200多万光年之外,是我们邻近的一个旋涡星系。
100年前,哈勃发现了造父变星(VAR)。他一度以为那是一颗新星(N)。(图/Carnegie Science)
1925年1月,哈勃正式宣布了他的发现,为世纪大辩论画上了句点,也让人们意识到,宇宙远比想象的更加浩瀚无垠。
发现仍在继续
哈勃带来的宇宙革命并未止步于此。1929年,他在进一步对星系进行观测后,绘制了星系的速度和距离关系图,关系图显示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那些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这意味着,宇宙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膨胀!
而这样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也暗示着,它在越久远的过去应该越小,甚至可能存在一个开端。通过测量宇宙的膨胀率,或者说测量所谓的哈勃常数,就可以得出宇宙的年龄。
1931年,哈勃测得的哈勃常数的值为558km/s/Mpc,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宇宙的年龄仅为10到20亿年,比地球的年龄还小,这显然是不对的。1990年,以哈勃命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使天文学家有机会更加精确地测量哈勃常数的值,最终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
在过去30多年里,哈勃空间望远镜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现,塑造了我们对宇宙的基本认识。例如,在1998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其他天文台更是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天文学家将造成宇宙加速膨胀的幕后推手称为“暗能量”,然而暗能量的本质至今仍是宇宙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今天,更令人困惑的是,当我们用两种同样精确地方法来测量哈勃常数的数值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令人担忧的差异。科学家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存在。而这一差异也恰恰体现了,探索宇宙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唯有足够的耐心,才能逐渐揭开宇宙的真面目。
新一代和下一代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以及各类探测器都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预期在接下来的100年里,我们将再次迎来颠覆我们想象的宇宙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