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我们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念文看健康 2023-02-02 00:39:08

本文硬核,建议收藏和转发!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既往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包括2003年中国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r-CoV)和2012年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r-CoV)。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第7种。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也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潜伏期内存在传染性。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呢?

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完整的皮肤病毒是进不去的,但是病毒可以随风进入鼻孔,穿过鼻毛,通往弯弯的鼻腔,这里到处都是黏糊糊的液体,粘液里的酶会把病毒分解,最终被擤出来。有些病毒是幸运的,他们被气流送到了更深更远的喉部,降落在喉部表面的粘膜上,粘膜免疫系统是身体的边防线,粘膜中的抗体能识别入侵过人体的病毒,抗体一旦认出就会黏附在病毒上将其分解。但是,抗体并不认识2019-nCoV,它蒙混过关了,终于接近了它梦寐以求的城堡——细胞。病毒表面有很多刺突,一些刺突可以结合受体,欺骗细胞的防御机制进入细胞,就像是拿着假护照骗过海关入境一样,城堡大门打开了。进入细胞后首先进入核内体,核内体的工作内容很简单,肢解病毒,很多病毒在这里被分解,但是仍有病毒可以从核内体逃离,狡猾的病毒通过重重险阻终于来到目的地--细胞核,在这里,病毒停止了细胞核的正常指令,完成了自我复制。

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并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包括天然屏障(外部的皮肤、粘膜和内部的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和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是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产生免疫应答。

防止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去疫情高发区和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尽量不外出,不串门,外出时应佩戴口罩,最好选择医用级外科口罩。

2、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每天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水和清水搓洗20s以上。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并彻底清洗双手,若双手清洁不彻底,不小心摸到眼鼻口,病毒仍有机会感染人体。

4、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体温。

5、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不要自行服药,以防止耽误病情。就诊时,主动配合医生提供信息,告知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疫区旅游史,是否接触过来自重点区域的发热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6、不信谣、不传谣、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7、近期去过武汉或疫点区域回到居住地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我坚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0 阅读:82
念文看健康

念文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