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高射机枪曾用于重庆防空作战

迎波评军事 2023-03-20 15:18:02

1938年初,南京国民政府退守到重庆后,继续指挥广大军民对日军作战。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自1938年2月开始,日军依仗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对重庆进行了大规模的狂轰滥炸,大量无辜民众死于日军飞机的炸弹之下。但是,这也吓不倒抗日军民,为抵御敌机,重庆方面组建了大批防空作战部队,他们用的武器中,有一部分是高射机枪。

当时我国没有专用的高射机枪,对空防御中只是将普通重机枪装到架子上,就成了高射机枪。抗战时期,前苏联向国民政府提供了低息贷款,以用于购买苏制武器装备,其中购入的机枪有1.4万挺。在这些机枪中,最被国军看重的是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这是一种诞生于1933年,后来到1938年又进行了改进,性能优良的武器。因为年代久远,具体数量不详,现在这种高射机枪在抗战中的资料很少,所以应该数量不多。

有了这批武器之后,民国政府让第21兵工厂负责仿制,国产的高射机枪由三脚架支撑,高近1.4米,长有1.7米,口径仍然为12.7毫米,可用来射击800米高度以内的低空飞机,以及1500米距离内的空降伞兵。当时重庆防空部队仅有各式高射炮31门,士兵1700余人。这么单薄的防空火力,要担当重庆这样的大城市防空任务显然是顾此失彼,而有了这些高射机枪后,缓解了日益严峻的防空形势。

高射机枪部队布置在重庆南岸区的黄山、渝中区的虎头岩、广阳坝机场等6个阵地,对空防御火力得到加强。作战时高射机枪至少需要两名士兵操作,其中1人控制瞄准射击,另1人负责弹药供给。苏制高射机枪每分钟射速为500~600发,不过实战中却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是我国当时工业落后,第21厂原材料以及工艺差等问题,造成机枪射击时震动过大,严重时能把人震得往后弹,因此实际射速只有每分钟80发左右。

尽管仿造的高射机枪性能有差距,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当时日军对重庆轰炸的机型主要有三菱96式陆上攻击机、川崎99式轻型轰炸机、三菱一式攻击机、三菱97式重型轰炸机等,国军高射机枪的12.7毫米子弹虽然不能对这些轰炸机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数挺高射机枪组成的火力网,那就另当别论了,也会将日机给揍下来,让他们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降低高度投弹,而高空投弹准确性又大大降低,这就使日机轰炸造成的损失能减轻一些。

正是有了这些武器的阻击和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使日军想用大规模轰炸,而让中国人民屈服的图谋难以得逞。

0 阅读:15

迎波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