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同事是人是鬼?看这4点就够了,咱不害人但也别当冤大头

职场先锋官 2025-02-26 12:55:41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就看他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做了什么。”

这话放在职场里尤其应验。

咱们每天和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打交道的时间可能比陪家人都长。要是身边总得防着几个"笑面虎",别说干活儿效率上不去,连人都得少活好几年。

在职场的这些年,我也渐渐看明白了,其实要看清同事的真面目,抓住以下这4个关键点就能摸得八九不离十。

一、出问题是解决问题还是急着甩锅

上周部门开会,某位前辈在PPT上把数据填错了,结果她当着全组的面说:你给我的原始表格是不是有问题?

我当时差点急得拍桌子,心里想这数据不是你自己做的吗?

此类"甩锅侠"在职场就跟野草似的,春风吹又生。

团队之间甩锅还能理解,毕竟涉及部门利益。最气人的是团队内部甩锅,前脚还跟你称兄道弟的同事,转头就能把锅扣你头上。

有次组内一位新人把客户资料弄丢了,他师父当场就撇清关系:我早就教过他怎么整理文件柜了。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客户呢。

其实说白了,这些人就是怕担责任。老板的心腹犯了错,最多也就是自罚三杯的事。但普通人要是背了锅,轻则扣奖金,重则丢饭碗。

所以现在我都学乖了,重要事项必须邮件留痕,开会发言必录音。不是咱心眼小,实在是被坑怕了。

二、抢项目是凭本事还是耍手段

去年公司接了个大单子,本来该由我们组负责。结果隔壁组的一位同事天天往副总办公室跑,硬是把项目撬走了。后来听说他给副总送了礼,这事儿真假咱不敢说,但项目最后做黄了倒是真的。

正常人都知道,好项目要么靠能力争取,要么等领导分配。

但有些人偏要走歪门邪道:抢功、打小报告、故意拖后腿,什么下作手段都使得出来。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想跟我换项目,我说这个项目其实性价比不高,她倒好,转头就跟领导说我占着茅坑不拉屎。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就该直接怼回去:这茅坑我还就占定了,可惜当时没那个胆。

三、对领导是尊重还是当舔狗

有句话特别到位:谄媚者的膝盖是焊死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的。

我们公司前台就是典型,每天给总监端茶倒水不说,连领导家狗生病了都要发朋友圈祈祷。有次部门聚餐,领导说个冷笑话,全桌就他笑得前仰后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中彩票了。

但最要命的还不是这种表面功夫。去年年终考核,我们组的一位年轻人为了讨好主管,硬是把同事加班做的方案说成自己的功劳。

后来事情败露,主管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小杨现在还在基层打杂呢。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些马屁精关键时刻绝对靠不住。

四、对同事是平等相待还是拜高踩低

我们财务部的一位同事就是个活教材。

见着领导恨不得跪着说话,转头对保洁阿姨就吆五喝六。有次她让实习生冒雨去买咖啡,结果人家感冒请假,她反倒埋怨"现在的年轻人真娇气"。

要我说,这种人就像《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还有些人特别爱在团队里搞小团体,今天拉这个排挤那个,明天又跟那个说这个坏话。上个月市场部就因为内斗耽误了项目进度,最后全组奖金泡汤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但再好的演员也藏不住骨子里的本性。

记住三点就行:遇事敢担当的能处,做事光明磊落的可信,待人表里如一的珍贵。

那些甩锅精、马屁精、势利眼,早晚会露出马脚。咱们普通人啊,还是多长个心眼,该留证据留证据,该划清界限就划清界限。

毕竟职场不是慈善机构,咱不害人,但也别当冤大头。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话搁现在照样好使。

0 阅读:20
职场先锋官

职场先锋官

职场大小事,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