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学校的小学生都学《弟子规》,这要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听说这种事,肯定会像这几天正义感暴增的网民一样,声讨《弟子规》是毒教材。但现在我不这么肝火旺盛了。虽然我认为《弟子规》浪费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要说它会毒害小学生的心灵,我认为是杞人忧天。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是“我觉得只是我觉得,不代表它就是事实,或真的会变成事实”。
赞成小学生学习《弟子规》的人,真的觉得小学生学了以后就会变成懂事的孩子、尊师重道、友爱同学吗?(我从来没看过《弟子规》,猜想它的主题可能是这些,猜错了就当我没说。)
反对小学生学习《弟子规》的人,真的认为小学生学了以后就会变得像木偶一样、师长说啥就信啥、让干啥就干啥吗?(我从来没看过《弟子规》,猜想它的主题可能是这些,猜错了就当我没说。)
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这回事,这只是赞成派、反对派各自的构思、想法。
书本会影响一个人,但是要说某本书或某个作者的书能决定一个人的情感倾向、思想观念、行动立场,这就不切实际地抬高了某本书或某个作者的地位。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想把孩子培养成好人,就让ta看大量的好书,绝对不能让ta接触坏书,避免ta受到毒害。
想到一个例子。一般我们都认为青少年要是经常看暴力类的影视节目,就容易变得具有暴力倾向,真是这样吗?统计学家还真进行过这样的试验:随机选了很多青少年,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只看暴力节目,一组只看温情节目。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结束试验,进行后期跟踪调查,看参加不同组的单个青少年的后续表现,是不是反映了人们普遍的预期——暴力节目的观看者会变得暴力,温情节目的观看者会变得温情。调查结果是:没啥变化,试验对象参加试验前是啥样还啥样。也就是说,影视节目就是影视节目,它不是药品(良药、毒药),不具有药品的功能,没有法力对千差万别的人造成一种结局。
其实,理论上我们也能料想得到:一个人的暴力表现跟ta当时所置身的环境、所打交道人的反应,甚至ta个人的心情、遭遇、饮食,等等,都有关系,就算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暴力人格的人,ta为什么会那样,也没有任何研究者有十足把握给出大家都能信服的解释。
古往今来,人是什么?人跟人的表现为什么会不一样?从来——甚至未来永远——都不会有人研究明白。所以,以为能够用某本书或某个作者的书就能把任何人设计成自己计划的样子,绝无可能。
因为任何人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会接触不一样的外部事物,而且ta本身的生理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所以ta会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说出什么样的话、干出什么样的事,没有人能够预想得到,包括ta自己在内。
但是,关键内容来了:只要人具备开放的头脑,身处开放的社会,能够自由地选择,就不愁正常、健康地成长,不会存在被任何书本毒害的危险。
最后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弟子规》浪费小学生的时间。因为社会趋势是人越来越独立,关系越来越平等,人跟人打交道越来越合作共赢,农业社会奉行的等级观念、尊卑观念等不得不曲终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