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带儿子去湖边骑行,沿湖风光很好,却看到一幕幕熟悉而又令人不安的场景。
沿湖的树荫下,三三两两有逛湖的游客在歇脚,无论男女老少或孩子,注意力却大多集中在手机和ipad上。
半路上,有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许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出行,老人走在前面,孩子跟在一侧。孩子则拿着手机在后面边走边看,有好几次差点和对面的路人撞个满怀,还是奶奶眼疾手快,把孩子拉到一边。
科技改变生活,不知不觉,我们的孩子也陷入科技的旋涡,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有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青少年每天要查看手机150次,也就是说,每6分钟一次。为此,甚至有人提议,给“低头族”修建专门的道路。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看多了电子屏幕会视力下降,成绩下降,但实际上,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对孩子更大的潜在威胁却是:
孩子的大脑正在悄悄发生致命变化……
01:上瘾——来自“多巴胺”的快乐体验!不就是一个虚拟的游戏嘛,孩子为什么会玩得上瘾?为什么会为此自毁前程?为什么会因此变得六亲不认?
有太多的父母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游戏上瘾”带给孩子的摧毁力量。也有无数父母不甘心,与孩子、与孩子做不懈斗争,但最终却都败在游戏手里。
究其原因,是游戏体验触发了孩子大脑内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感,大脑会本能地记住这种感觉,从而刺激强化该行为,不断获取多巴胺。
程序开发者正是利用大脑的这个特性,在游戏内容里,安排设计了诸如找线索、获高分、通关晋级等环节。这就导致了,孩子明明知道时间很晚了,不能再打游戏了;明明知道成绩受影响了,应该控制了,但大脑却在不断发出“继续玩”的信号,蓄意刺激多巴胺释放,由此导致了“游戏上瘾”。
英特尔公司前副总裁比尔·达维多的一句话,曾道出科技真相:
“要么操纵神经系统科学,以获取市场份额,谋求巨额利润;要么就眼看着对手这样做,被别人抢走市场。”
02:抑郁——来自皮质醇的战斗逃亡不知不觉,身边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把抑郁外因归咎于学习带给孩子的压力,但从内因来讲,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的另一种神经化学物质皮质醇,正在发生过量变化。
抑郁朝低龄发展趋势,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网络科技将互联网的精彩世界带到孩子面前,与此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孤独、更有压力。
孤独来自虚拟的社交环境,以及虚假的亲密关系。在网络世界中,孩子看似可以跨越时空界限,与无数人连接成“朋友”,但与此同时,他也面临随意删除(或被删除)的现实。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体验,患得患失的交往历经,让孩子在焦虑中更孤独。
压力来自“被社交控”,点赞、评论、转发,孩子所有的碎片时间都耗在电子屏幕上,而那些滤镜下的生活,同时又带来了令人不安的“社攀比”:
为什么ta比我聪明;
为什么ta比我好看;
为什么ta比我更有好人缘;
为什么ta比我更富有;
为什么ta比我更快乐;
……
糟糕的自我感觉,成为潜在压力,不断累积,无法释怀。
这种与日俱增的孤独与压力,让孩子的大脑察觉到了威胁,进而向肾上腺发出警示信号,从而引发孩子体内大量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由此,身体开始爆发式地采取行动。
这个行动就是:两种激素激活了孩子的恐惧中枢,孩子为此做出保护性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提升……虽然偶尔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能够帮助孩子避免危险,但是,持续释放,却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特别是皮质醇,每一次释放,它都会比肾上腺素更持久,过量的释放就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焦虑和抑郁,它甚至还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出现肠道问题、发育迟缓、脑结构破坏等各种身体健康问题。
03:自残——来自内啡肽的“解脱感”父母耗尽心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可当孩子被“优秀”反噬,却让父母不敢接纳事实。这样的孩子,他们并不是上瘾,他们也没有抑郁,但他们却不惜一次次自残,去寻找“解脱”的感觉。
是什么原因,触发孩子危险举动?
实际上,这是来自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内啡肽的信号。这种物质,好比身体的天然止痛剂,在人体受伤时释放出来。
孩子割伤自己,内啡肽在大脑得到释放,给予孩子一个“解脱”的体验感。而孩子频频选择自残,其实是一个自我拯救的信号,他们太累了!
外人只看到孩子“优秀”的闪光,却不知道孩子为争取做到优秀花下的辛苦!并且,他们还承受着维持优秀的隐形压力。
这个时代的确需要孩子加倍努力,但健康的努力与追求完美,存在本质区别。
健康的奋斗,是孩子充满一腔热爱去努力,注重过程体验,不计后果得失;但完美主义,却容易让孩子陷入患得患失的自卑与焦虑。当孩子无力承受时,终将寻求“解脱”的感觉。
04:冷漠——来自催产素的缺失常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视,冷漠的态度,令人难以接受。
是的,身边有太多的孩子心安理得享受父母提供的生活服务,却在父母身体不适时,没有关心,没有问候,完全像一个没事儿人一般!
有家长叹毁:养了一个白眼狼。可若细究根源,其实与孩子大脑内缺失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催产素。
催产素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这种物质常常在获得认可、体验到亲密感的时候被激发释放出来,并驱动着人去信任比别人,去帮助别人,却关爱别人。
然而纵观当下的孩子,提前到来的学习压力,让无数的亲子家庭早早陷入“学习利益”的争夺赛中。父母以成绩衡量孩子的成就,父母对孩子的爱被赋予各种“条件”,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被父母疼爱,久而久之,催产素的缺失,也让孩子变得冷漠。
05:创造力——来自血清素的神奇魔力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乐观开朗的孩子,往往更赋有创造力。而具有创造力的孩子,也许她的成绩并不耀眼,但投放到整个人生,他的潜力更道,机遇更多。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这与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化学物质——血清素有关。
血清素是一种能够为孩子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和自信的神经化学物质,它的持续分泌,能够激发孩子增强自尊,提升创造力与价值感,并帮助孩子消化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焦虑感。
回想一下:
你对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拔尖者?还是成为一个具有幸福感的孩子?
你在孩子做错事,或者孩子表现不如意的时候,是羞辱、指责他,激将他成长?还是安慰、鼓励他,重新奋发向上?
你的孩子,是否奔波在各种培训班的路途上,没有自由玩耍时间?还是他在学习之余,还能与父母、与小伙伴快乐玩耍?
……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潜移默化对孩子的身体内质产生影响,血清素,这种被称为“快乐的化学物质”,也将因孩子的生活模式变化而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神奇的生命体,充满无数的可能性。为人父母,若能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帮助孩子规避消极的因素,帮助孩子增强积极的因素,才是助力孩子成长最好的推力。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育儿干货
是有这种虚伪麻木,弟一,是小孩的童年比较少游戏了更在小学生时代让手机游戏迷失方向。因为脑子问题是真隐藏着许多秘密希望让更有本事的人去探索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