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南阳日报社“党媒帮忙团”走进王府山社区—聆听历史故事触摸文化脉动

南阳观察 2024-05-21 11:00:35

维修家电 本报记者 李辉 摄 维修家电 本报记者 李辉 摄

市民积极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飞 摄

聆听分享 本报记者 李辉 摄

妙趣横生 本报记者 李辉 摄

抖出精彩 本报记者 张飞 摄

本报记者 李辉 张飞

5月17日上午,南阳日报社“党媒帮忙团”走进宛城区新华街道王府山社区开展公益便民服务活动。上午9时至11时,“党媒帮忙面对面”栏目记者和40余名爱心志愿者一起,在唐王府博物馆,与市民面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推介与便民服务。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当日活动以“传递文博文化 了解南阳风物”为主题,吸引200余名市民参与互动,其中剪纸、泥塑、汉画拓片等非遗项目体验,南报红娘、家电维修、义务理发等便民服务项目,深受市民好评。

登山画景品历史 聊聊过去那些事儿

“南阳有座王府山,扒扒差差挨着天。”来自北京指南针画室的40余名美术生在宛城区文广旅局工作人员和王春纳老师等的带领下走进唐王府博物馆,登上王府山山顶的接天亭。王春纳一边给学生讲述有关王府山的民俗,一边让大家细品细观察,以不同的视角将古宛城的美景呈现在画板之上、留于笔墨之间。

“明朝朱元璋封其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皇子就藩南阳,对明清两朝南阳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给参观的市民讲起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王府山的历史过往,带领大家穿过如意平安门,看“流觞曲水”石构筑遗存,在当年唐王妃遗失耳环的地方探寻新发现……

市二中学生袁通告诉记者,听了崔馆长的介绍,他更要把这山这景这古建筑画好,把它的人文历史故事分享给更多的同学。

剪纸泥塑抖空竹 非遗体验妙趣横生

非遗文化展台的老师刚一坐定,等待学习体验的市民已跃跃欲试。

在剪纸艺术台前,市民被市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吕德永的巾帼英雄、三国故事系列剪纸作品吸引,纷纷拜师学艺。吕德永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发展历程等知识后,现场示范了“折、叠、裁、剪、镂”的剪纸流程。

当一幅幅作品展开时,大家不禁感叹:“在家门口既了解了非遗文化,又学到了新技能,‘党媒帮忙团’进社区的活动太棒了。” “老师,你捏的王爷、王妃栩栩如生,我也想学。”市民刘女士惊呼,一会儿工夫,一块泥巴在市级非遗泥塑项目传承人李显礼手里就像施了魔法,古人、茶具、动物信手拈来。

中国汉画协会的王力勇老师耐心讲解拓片制作步骤,两个小时与市民一起做出20余幅汉画拓片。

回头望月、蝴蝶展翅、风摆杨柳……市抖空竹运动协会会长马可栓带队,给市民带来一场唯美灵动的抖空竹表演,市民直呼:“这项运动不仅活动了肩颈胳膊,还锻炼了大脑和动手能力。”

理发修家电 便民服务增添幸福感

“南报红娘”每次进社区,都成为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之一,咨询台前围满了填报信息的家长。“牵线成就姻缘,这可是好事儿。”前来帮孩子征婚的张先生说,“党媒帮忙团”公益活动实实在在为民办事。

在电动车、家电维修区域,来自时令电器雅迪售后的祁师傅忙得不可开交。宋女士得知这里有活动,就把热水壶、干鞋器拿来维修;一对夫妻把骑了10多年的电动车推过来,不仅特价更换了新电池,车子也被免费清洗得干干净净;杜大姐的电磁炉坏了,祁师傅一检查就找到了问题……

“真是没有白等,这姑娘剪得真仔细,服务态度也好。”社区赵大妈高兴地说,理完发神清气爽,感谢海蓝岛职业培训学校几名美发师的辛苦付出。

当天上午,王府山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主动加入帮忙团,向现场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希望通过分享互动,真正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日常,点亮社区幸福和谐星创建。

王府山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丽丽表示,南阳日报社党媒帮忙团将文博文化、非遗项目、惠民服务带进社区,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爱心公益之温度,营造了共建共享温馨多元的社区氛围,这样的活动很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