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动”
2024年春天跑鞋季,国产运动品牌最出人意料的活动发生在丽江。
4月18日,运动品牌匹克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举办了跑步日品类活动。这次活动,匹克邀请了超过60位专业跑者和媒体,对跑步领域不熟悉的人,或许觉得这只是一次稀松平常的品牌活动。但在跑步赛道许久未曾“抛头露面”的匹克,却在此时突然发动,着实让圈内人颇感意外。
“上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匹克跑步活动还是疫情前。”一位跑步KOL对懒熊体育感慨。
也是在这次活动上,重新露面的匹克跑步,一改此前“挤牙膏”的产品上新方式,一口气推出了“一墙鞋”——在碳板跑鞋浪潮席卷中国五年后,匹克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专业跑鞋矩阵。
这个包括五大系列的跑鞋矩阵,涵盖了从日常训练到竞速的全场景,其中甚至包含了名为“长征”的越野跑鞋系列。获得关注较多的是矩阵中主打竞速兼备的跑鞋——“二次呼吸”,这双从命名到定位、从性能到定价,无一不体现匹克对跑步品类重视的跑鞋,在今年推出后很快成了跑鞋季的一匹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前匹克还发布了一支推广跑鞋矩阵的主题TVC,其中“绝不让”的口号,正巧和沸沸扬扬的北京半马事件撞车,“绝不让”连带这支TVC意外走红,似乎从精神上洗刷了匹克跑步的低迷,宣告其在品牌端活了过来。
在前碳板跑鞋时代,匹克跑步曾经风光无限。2018年匹克自主研发的态极科技诞生后,匹克把这项具有缓震与回弹自适应特性的材料用在跑鞋上。同年匹克第一款使用态极科技的跑鞋“态极1代”宣告诞生。态极1.0跑鞋、态极1.0Plus发售之后很快售罄,并一度在销售榜上横扫跑鞋市场。
不过2019年后,随着碳板跑鞋时代来临,跑鞋行业进入了以马拉松成绩论高下的竞速时代。在新时代,两层中底材料中间夹一块碳纤维板的“三明治”结构成为了碳板跑鞋的通用解法——碳板的回弹和抗扭特性,把经超临界发泡工艺处理的中底材料的回弹力反馈给跑者。两个模块合力让碳板跑鞋提速效果明显,因此也成为了大多数马拉松精英选手的选择。而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时候,匹克却在竞速产品上落下了功课。一个证明是在近几年各大马拉松精英选手跑鞋上脚率排行榜中,匹克的产品鲜有上榜纪录。
竞速跑鞋上的过于沉寂,也引发了网络上对匹克的质疑和猜测。比如“做了三年,超临界还没做出来”,“匹克的超临界发泡部门已经被解散了”这样的话题出现——虽然匹克从未有过所谓的“超临界发泡部门”。
可以说,匹克跑步的中途曲折,要归结于专业竞速类产品缺失,而这种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匹克中底科技的升级迭代没有赶上马拉松精英跑者的需求。
匹克也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其最新的产品矩阵里,可以看到全线产品的重点,是搭载了高性能态极科技中底,这一技术是匹克态极自适应科技中底的跃进式升级(态极科技经历了从态极到轻量化态极到高弹性态极三个阶段)。
带着一墙的鞋,匹克这次来势汹汹,显然想要重新杀回专业跑鞋市场。它行吗?
▲匹克新推出的跑鞋矩阵。5年前的路线选择
回到2018年,态极1.0跑鞋一经推出成为了市场爆款,在被一些用户反馈“太重”后,匹克开始向轻量化方向升级,到了态极第三代匹克自主研发出了轻量化态极,让态极3.0和态极3.0pro延续了态极1.0跑鞋的口碑与销量。
不过2019年碳板跑鞋大潮汹涌,当匹克希望进入碳板跑鞋市场的时候发现,在竞速时代要求跑鞋不仅要轻,还要够弹,这样才能把碳板的反作用力传递给跑者,跑鞋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中底的竞争。虽然当时匹克发现把态极加入EVA中进行化学发泡的材料已经比单纯只用EVA发泡的材料弹性更大,但仅仅改变材料配方仍然满足不了精英竞速跑者的需求,还需要在发泡工艺上下功夫。
匹克面前不是没有诱惑,毕竟行业当时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完全可以走别人趟好的路。碳板跑鞋时代,行业内中底生产的配套供应链日趋成熟,因此很多品牌选择把配方研发和物理发泡环节外包给外部供应链,品牌只需要将几部分半成品进行组装。当时匹克内部也有支持这种方案的声音,毕竟采用行业通用方案能保证推新品和出货节奏,保持匹克在跑圈的声量。
但团队中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匹克应该基于态极做自主研发:“如果搞了半天还是找谁去做开发和发泡,别人就会攻击我们,‘你看我就说态极太重了,不适合跑马拉松’,如果为了去争取一些跑鞋的市场,被人在舆论上这么压制,以后人家会怎么说?”匹克125创新工场负责人蔡维健对懒熊体育说。
从行业发展规律看,自研能保持一项科技长久的生命力。以耐克的气垫技术为例,自从1970年代末买下这一专利开始,耐克就坚持自研,花高成本在美国本土自建气垫工厂,让其能把气垫技术的专利和生产工艺等要素牢牢掌握在手里。直到今年,耐克还将为巴黎奥运会推出以Air气垫为核心的「Blueprint」系列,产品涵盖了田径、篮球和足球等运动。也就是说在40多年之后,气垫技术仍然常青,耐克对自研的坚持得到了跨越周期的回报。
自研也符合匹克的愿景,匹克CEO许志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希望匹克仅仅成为一个组装与整合中心,而是希望其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一家运动科技公司。中国汽车和电子行业出海的曲折已经证明手握自有专利的创新型企业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因此对匹克来说,自主研发关乎匹克的未来。
最终后一种声音占据了上风,团队达成共识——坚持自主研发中底,而且要以态极这一独家科技平台为核心来研发。团队已经认识到只有把态极和热塑性弹性体结合,然后用超临界发泡工艺处理,中底性能才能有所突破。
攻克发泡
在态极3.0 GT跑鞋的研发筹备中,匹克再一次体验到了自研这条路的不易。
匹克做过很多尝试都没成功,直到有一次和一家超临界发泡工厂合作,试着在某种特殊材料中加入态极的关键原料P4U,然后对这种混合基材做超临界发泡。在冲击测试时团队发现,这次合成的材料不管承受多大的冲击力,都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反馈,而没有加入P4U的对照组发泡后则没有这种特性。“P4U这款材料非常神奇,加入EVA可以形成软弹的态极材料,加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里又能带来抗弹性衰减的特性。”蔡维健说。
这次试验也证明了态极科技和超临界发泡的结合确实能带来1+1>2的效应,让团队得以坚定中底研发方向,即放弃把态极和超临界物理发泡做简单叠加的方式(在2020年匹克推出的UP30 1.0碳板跑鞋上,碳板被超临界材料和态极材料包裹在中间),沿着将两者做分子层面融合的方向研发。
蔡维健对懒熊体育回忆,根据马拉松实践和跑鞋研发经验,团队意识到抗弹性衰减的特性,有可能克服马拉松后半程跑鞋弹性衰减问题。但要把这些发现真正转化成跑鞋可用的中底产品还要围绕物理发泡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研究,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试验体系和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匹克遇到了不少关卡。比如在做配方研究时,不能直接使用以往做化学发泡的配方,需要基于超临界发泡的条件重新设计发泡基材配方。重新设计配方又需要支持超临界实验的设备,这种设备属于特种器械,团队辗转才获得了一批实验设备。好在为了深入研究新型配方和发泡工艺制成的中底与人体运动的关系,匹克在2021年成立了运动科学实验室,可以更好的与外部高校科研团队配合,此后这里也成为了匹克的研发基地之一,与原有的泉州、厦门、北京等设计研发团队紧密合作。
做中底还需要发泡设备,最初团队去鞋底发泡厂考察,一些工厂把超临界发泡的设备用围挡围起来,同时对发泡过程讳莫如深,夸大了发泡难度,匹克研发团队几乎跑遍了全国能考察的发泡设备厂,摸清了设备的参数,才备齐实验设备。
此外,发泡时间控制等工艺细节也需要攻克,但当时国内本就稀少的超临界研究人才已经基本被品牌们“瓜分”,但团队依然聘请了顾问来协助建立发泡能力,随后又请到了国内某高校团队来提供支持。此后,这支团队为匹克攻克发泡工艺发挥了关键作用,从30兆帕压力开始,匹克逐渐掌握了60兆帕超高压条件下的发泡工艺。
打通了研发链条的成果体现在了2021年推出的态极3.0 GT上,匹克将P4U和尼龙弹性体组合,实现了态极P4U的物理发泡升级。这双发售价699元的跑鞋,相比前代重量大减,回弹也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开卖后迅速售罄。态极和超临界发泡的深度结合在态极3.0 GT上似乎走通了。
那为什么3年前匹克已经取得了突破,却直到现在才把其大批量运用到跑鞋上?
蛟龙的蛰伏
蔡维健在跑步日品类活动上透露,问题出在量产化上。当时解锁了研发的匹克本打算在大规模生产环节把超临界物理发泡委托给外部工厂。生产过程需要匹克提供P4U原料,工厂方面也需要提供一些配方,“双方都要交出一把钥匙”,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
匹克方面涉及态极的保密,如果向工厂提供大批量P4U原料,态极科技有被逆向破解的风险。在工厂方面,工厂对基材配方有所保留,而且认为只做超临界发泡加工一个环节利润不够丰厚。
在这方面匹克吃过亏。此前匹克曾经计划推出一款顶级配置篮球鞋,但这双被匹克寄予厚望的产品,材料配方和超临界发泡环节均被外包给了工厂。后者为匹克提供中底半成品,但因为和厂家的配合问题,导致了鞋底耐用性始终未能达到量产标准,出现了断底、掉粒等问题。
意识到空有好材料和配方能力,但不具备大规模物理发泡能力,仍然无法保证出货以及控制出货质量的匹克,再一次选择了自己干——决定构建自己的物理发泡产能。
2021年,匹克超临界工厂在福建南安动工。2023年底这座工厂开花结果,到了2024年产能全开,目前创新工厂拥有3条30兆帕的生产线,和3条刚刚投产的60兆帕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各有3座发泡釜,生产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匹克也就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有自研材料以及自有物理发泡能力的运动品牌。
60兆帕生产线形如潜艇,壮如蛟龙,在3000米水下重压下可依然完好无损。匹克内部给这几条生产线起了个名字叫做“蛟龙号”。在神话中,蛟龙被称作“潜蛟”,因此其先要蛰伏在河川中,经过痛苦修炼才能化龙。这似乎成为了匹克跑步自研之路的隐喻——自研短期会带来痛苦,但熬过去就会向前一大步。这就是坚持创新的逻辑。
▲匹克创新工厂产学研基地一角。自研的意义
创新工厂和实验室等自研配套让态极和超临界技术终于完成了让人满意的融合,态极·超临界诞生了。
2023年12月底,这一技术在匹克的新品竞速跑鞋up30 pro上第一次亮相。态极·超临界的出现也标志匹克的供应链能力和研发能力已经得到了全面、稳定地匹配。匹克能在2024年实现从“一双鞋”到“一墙鞋”的变化,正有赖于此。
目前UP30系列使用的态极·超临界原理是在原来轻量性态极科技的技术上加入了网状EVA及链状PEBA、TPEE材料,P4U自适应智能材料分布在这些材料的空隙中,根据运动强度拉紧或者放松网状和链状结构。当然这双鞋最大的卖点是马拉松后半程回弹衰减大大减少这一特点。如果当时匹克没有走基于态极自主研发的路,态极的这种可能性将很难被挖掘出来。蔡维健向懒熊体育透露,将P4U与TPEE、PEBA等弹性更高的弹性体结合的配方也在积极研发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再结合新搭建的超高压发泡能力,性能更高的态极·超临界将会逐渐推向市场。
“你当然可以去饭店吃饭,但是如果你想每一顿都吃好,就要花时间自己学做饭。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做饭吃的安心又省钱,这就是匹克为什么一定要做自主研发。创新不易,需要有长期主义视角。”王炜这样总结自主研发的意义。
▲二次呼吸是这次匹克的主推款,其定位主打竞速训练。态极球与3D
态极的自研,让匹克有了更多发挥空间。在发泡材料和工艺内卷,行业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匹克可以通过态极结构升级实现更多体验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
在跑步日现场,态极创新能量球跑鞋成为了跑友上手最多的跑鞋——跑鞋中底嵌入红色态极发泡小球的设计实在足够有想象力。
早在2018年,态极材料小球就成为了匹克跑鞋鞋盒里的附赠品,被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了这种材料的神奇特性。这些年匹克也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将态极科技视觉化。这次态极创新能量球跑鞋就体现了匹克对如何包装核心科技IP的深度思考。
“以耐克的AIR技术为例,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在脑子里就会想象它应该是透明的、像气球一样的东西,踩下去会变形,带着这个概念来到店里去试穿,发现好像确实有这种体验,这就是概念、视觉、体验的独特性与统一性。”蔡维健总结,“态极能量球就是这种基于消费者视角去创新的产物。”
蔡维健介绍,这次亮相的第一代“态极球”科技的跑鞋,基于态极自适应功能科技+结构形态大幅提升了性能,目前市面上的跑鞋多数在缓震方面只有垂直缓震的效果,但“态极球”前所未有具备了水平缓震+垂直缓震的双重缓震功能,跑步体验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根据跑者体重情况和使用目的,态极球未来可以有不同的配置方案。例如,大体重跑者可以选择在中底中放置更多的态极发泡小球,并选择带有透明聚氨酯外壳的小球来增加承托力,小体重跑者则可以减少小球数量,选择不带外壳的小球。
▲态极球跑鞋测试样品匹克还在从3D打印跑鞋这个方向布局未来。实际上,匹克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3D打印工艺并应用于产品的运动品牌,后来这条研发路径诞生了「普罗米修斯」、「FUTURE FUSION 4.0」和「源型」等鞋款,2022年创新大会匹克带来了「方程式跑鞋」,这款仿生骨骼结构跑鞋目前已经迭代到了Future Formula-Burst 5这一版本。
▲这次跑鞋矩阵中的3D打印方程式跑鞋。这次更新的方程式跑鞋延续了功能和体验的差异化,虽然看起来仍然像概念鞋,但匹克长期主义的耕耘让这项技术离我们的距离远比想象的更近,事实上已经有多位跑者穿着3D打印方程式跑鞋跑完了全马比赛。
王炜介绍,3D打印跑鞋最可取之处是快速迭代优化的能力:“跑者跑完一次马拉松,会和我们反馈实际穿着体验,例如鞋面有细微的磨脚、重量还是偏重、后半程弹性不足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反馈迅速重新进行参数设置与产品打印,5天之后跑者就可以带上调整完的鞋子去征战下一场马拉松,给他们提供更出色的体验,完成比赛、实现PB。”
目前匹克在泉州的3D打印工厂让3D打印跑鞋量产已经不成问题,其能否大规模上市,还要取决于匹克能否打通体验和购买后的服务链路。无论如何3D打印确实为跑鞋发展提供了新颖的解法,也为匹克自己的未来布局了一种可能性。
先上道再说
总结来看,匹克今年春天的这波动作一举完成了材料(高弹性态极)、形态(态极能量球)和工艺(3D打印方程式跑鞋)的三重升级,其跑步业务无疑迎来了重要节点。
行业风向也决定了匹克跑步此时,必须要占据一个位置,“先上道”再说。
一是因为跑步装备市场容量足够大,即使在体育产业内部横向比较也是一条黄金赛道,失去这块同时拥有现在和未来的市场是匹克不能承受的。另一方面,一个可见的趋势是随着NBA影响力逐渐降低,跑鞋、户外鞋等加速抢占篮球鞋在日常穿搭中的地位等原因,篮球鞋这一销量和营收投入本就不成正比的品类,在国内的销量正在下滑。以篮球发家的匹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第二支柱来对冲这种潜在风险,跑步目前看是匹克唯一的选择。因而匹克在跑步业务上未来势必会拼尽全力,本已很“卷”的中国跑步市场又来了一个狠人。
但匹克跑步团队上上下下都很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仍是把产品做好。在游离于主战场一段时间后,匹克的“上道”需要重新不断调适节奏。
“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就一定会在市场上获得应该有的回报。做好每一样跑步产品,就是现阶段匹克对于跑步这项运动的理解。”王炜最后这样强调。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