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iPhone的姑娘说“我不用小米原因是他因为叫小米”,咋回事?

创业者李孟 2025-03-31 01:00:05

如何看待一个姑娘说“我不用小米的原因是因为他叫小米”?认识一个女孩 通过国外代购的方式买了eSIM版本的iPhone 然后自己不知道有什么合适的eSIM 这都不重要 我们就随便聊天 聊到小米 我推荐给她 我说这几年的安卓旗舰都很不错了 她说我不用小米的原因是因为她叫小米 我没想通

如果小米比苹果最早出道,如果小米是国外企业,从国外推出的xiaomi或者MI,能够火大到现在,也许这个小姑娘就不会说这句话了,还会说小米很高级,小米很高端!

其实这个评价和产品无关,更多是品牌印象上了,因为有一些用户就是果粉,最开始接触的就是iPhone,然后对于iPhone就有莫名的喜欢,再加上苹果的mac、iPad也在用的话,可能就会对于苹果以外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都会产生排他性了!

这可能是一种对国外产品的盲目信任和崇拜,也可能是一种体验上的对比,因为有一些人并非没有体验过国产的手机,可能觉得设计,觉得UI,觉得很多视觉通透性等等方面就是不如iPhone来的直观,就会产生了不舒适感,就是觉得iPhone比较舒服!

因为她内心是喜欢iPhone这个品牌的,也喜欢用了,即使有一些缺点或者缺陷,也能容忍!这是长期形成的价值。

同样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曾经用过小米的,小米在一个阶段的产品是体验不佳的,在小米13之前,小米的产品会很发烧,也很极客。产品要频繁清理垃 圾 ,产品需要面临发热发烫等等现象!如果使用过,再对比iPhone一直来都相对比较稳,就可能对于小米不会产生太好的印象,从而对于iPhone产生非常强的信赖了!

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使后来我们发现小米在很多方面都强过iPhone了,但是他也不会过多关注,不会去了解了,因为已经产生了印象!在产品消费方面,其实很多用户的宽容度是很低的!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消费主义时代的身份认同构建。苹果构建的"生态圈"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积累,用户通过持续购入AirPods、Apple Watch等产品,完成对"果系精英"身份的符号确认。

在这个过程中,硬件参数已退居次席,"使用什么品牌"本身成为了社会身份的显性标识。正如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所言:"消费已从物的消耗转化为符号的占有。"

站在产业演进的角度,这种现象本质是技术代差期的认知时滞。当国产供应链在屏幕、芯片、电池等领域实现技术反超,用户认知却仍停留在"组装厂"的刻板印象中。这种滞后性构成商业世界的"认知红利",也是后来者必须跨越的鸿沟。

最后说一句,品牌偏见本质是技术平权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当产品创新持续突破体验阈值,符号价值的权重终将让位于使用价值。这个过程需要企业用持续的技术爆破撕开认知裂缝,更需要消费者保持开放性的体验勇气。毕竟,在无线互联时代,真正的品牌忠诚度不该是对某个logo的盲目追随,而是对极致体验的永恒追逐。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0 阅读:7
创业者李孟

创业者李孟

一起聊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科技资讯以及科技营销思维